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契丹贵族大会钩沉(8)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李桂芝 参加讨论

太祖时期记载最详明的一次决定军事活动的会议,是天赞三年(924年)六月议西征吐谷浑、党项、阻卜等部和东征渤海的一次。其参加者已如前述,会议讨论情况虽未见记载,但辽太祖的意见和决定却详细地记录于《辽史》之中(注:《辽史·太祖纪下》载太祖之诏,称“……自我国之经营,为群方之父母。宪章斯在,胤嗣何忧?升降有期,去来在我。良筹圣会,自有契于天人;众国群王,岂可化其凡骨?三年之后,岁在丙戌,时值初秋,必有归处。然未终两事,岂负亲诚?日月非遥,戒严是速。”这是阿保机晚年,欲亲自解决西部阻卜诸部和东部渤海问题,召集诸贵族商议西讨与东征诸事。故西讨结束后,第二年又诏“所谓两事,一事已结,惟渤海世仇未雪,岂宜安驻。”接着又发动了亲征渤海之役。)。
    太宗于天显五年、六年、七年三次与群臣议政,已如前述。此后十一年闰十一月,立石敬瑭,降赵德钧后,“次潞州,召诸将议,皆请班师,从之。”(注:以上均见《辽史·太宗纪上》。前三次会议没有具体内容的记录,当是就国家治理问题举行常规性贵族议事会;后一次是在立石敬瑭的军事活动后,与诸将议军事。)会同五年(942年)二月,“上将南幸,以诸路有未平者,召太子及群臣议,皆曰:‘今襄、镇、朔三州虽已平,然吐谷浑为安重荣所诱,犹未归命,宜发兵讨之,以警诸部。’上曰;‘正合朕意。’遂诏以明王隈恩代于越信恩为西南路招讨使以讨之”;六年十二月,“如南京,议伐晋。命赵延寿、赵延昭、安端、解里等由沧、恒、易、定分道而进,大军继之”;八年“四月甲申,还次南京,杖战不利者各数百。庚寅,宴将士于元和殿”;“九月壬寅,次赤山,宴从臣,问军国要务,对曰:‘军国之务,爱民为本。民富则兵足,兵足则国强。’上以为然”(注:参见《辽史·太宗纪下》。)。会同五年、六年的两次会议,一议征伐吐谷浑,一议伐晋,皆为议军事。惟五年“召太子与群臣议”中,所谓“太子”,当为“太弟”李胡;八年于南京“杖战不利者”和“宴将士”,则是在战争进行中,为总结、休整和确定下一步军事行动而举行的会议;九月于赤山宴从臣,所为何事不得而知。但从群臣之对可以推测,所议乃与国家、臣民利益密切相关者。因此,这次宴群臣,仍可看做是一次议军国大事的贵族群臣会议。
    世宗天禄三年(949年)九月“召群臣议南伐”(注:《辽史·世宗纪》。),穆宗应历九年(959年)“召群臣议时政”(注:《辽史·穆宗纪上》。),所载虽甚简略,仍可看做是贵族群臣参议军国大事的会议。景宗时,不见会议军、政的记载。圣宗即位后,伐党项,破阻卜,讨西突厥,征高丽,备宋等等,战事不断,却未见召贵族群臣议军事、议征伐的记录。统和四年(986年)燕云之战爆发,也仅见“诏宣徽使蒲领驰赴燕南,与休哥议军事”和“上次沙姑河之北淀,召林牙勤德议军事”等,二者分别发生在四月和七月,都应是召见或命令个别臣僚商议军事,与贵族大会议军事的情况有所不同。
    同年八月丁酉朔,有一系列军政事务决策发表。其中与国事相关的决策有:置先离闼览官六员,领于古里、女直、迪烈于等诸部人之隶宫籍者;以北大王蒲奴宁为山后五州总管;采纳韩德让的建议,募人收获禾稼;采纳室昉、韩德让的建议,减免山西租赋等。与军事相关的决定即以功过定赏罚的具体内容是:乙室宰相安宁功过相当,追告身一通;谛举部节度使佛奴、领国舅军王六笞五十以罚过;惕隐遥升、拽剌歘烈、朔州节度使慎思、应州节度使骨只、云州节度使代哥、军校李元迪、蔚州节度使佛留、都监崔其、刘继琛,因闻敌逃窜夺官,歘烈仍隶本贯。此后数天之内,又以破女直、伐宋功,对耶律斜轸所部将校“第功加赏”,并加斜轸官守太保(注:参见《辽史·圣宗纪二》。)。此一周内的活动,当可视为征伐中的会议,并且已经有了朝会的性质。
    圣宗朝又一次见于记载的重大决策发生在统和二十八年(1010年)对高丽的行动上。这年五月,“高丽西京留守康肇弑其主诵,擅立诵从兄询”(注:《辽史·圣宗纪六》。),圣宗有意征伐,召集群臣商议。国舅详稳萧敌烈发表了与圣宗不同的意见。他说:“国家连年征讨,士卒抏敝。况陛下在谅阴;年谷不登,创痍未复。岛夷小国,城垒完固。胜不为武,万一失利,恐贻后悔。不如遣一介之使,往问其故。彼若服罪则已;不然,俟服除岁丰,举兵未晚”,当时,命令已下,敌烈意见未被采纳,“识者韪之”(注:《辽史·萧敌烈传》。)。
    此后,记载较为详尽的议事有兴宗重熙十年(1041年)十二月,“与南、北枢密吴国王萧孝穆、赵国王萧贯宁谋取宋旧割关南十县地”;十三年,进兵西夏,当“元昊服罪”后,曾在军中“召群臣议”和战,群臣皆主张“大军既集,宜加讨伐”,遂决定继续西征。此后,天祚帝时曾多次议防女真事。关于谋取关南十县事,北院枢密使萧孝穆与南院枢密使萧惠意见相左。孝穆认为“昔太祖南伐,终以无功。嗣圣皇帝仆唐立晋,后以重贵叛,长驱入汴;銮驾始旋,反来侵轶。自后连兵二十余年,仅得和好,蒸民乐业,南北相通。今国家比之曩日,虽曰富强,然勋臣、宿将往往物故。且宋人无罪,陛下不宜弃先帝盟约。”萧惠则迎合兴宗旨意,力主用兵,他说:“两国强弱,圣虑所悉。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注:参见《辽史·萧孝穆传》、《辽史·萧惠传》、《辽史·兴宗纪二》。)
    防女真事,详情见于《辽史·萧陶苏斡传》:“天庆四年,(陶苏斡)为汉人行宫都部署。时金兵初起,攻陷宁江州。天祚召群臣议,陶苏斡曰:‘女直国虽小,其人勇而善射。自执我叛人海里,势益张。我兵久不练,若遇强敌,稍有不利,诸部离心,不可制矣。为今之计,莫若大发诸道兵,以威压之,庶可服也。’北院枢密使萧得里底曰:‘如陶苏斡之谋,徒示弱耳。但发滑水以北兵,足以拒之。’遂不用其(陶苏斡)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