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华工在南非(1904-1910)(6)
从国际背景来看,19世纪30年代奴隶制废除以后,为了填补劳动力的真空,英国殖民者在自己管辖的殖民地印度大量招募劳动力送往种植园。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英国资本在其殖民地经营的初级产品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极为迫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印度侨工被输送到南非的种植园中;从印度国内来看,英国殖民者的侵略掠夺彻底破坏了印度社会基本经济结构,大量失业、半失业人口产生,加之印度大量耕地荒芜,农业衰落,饥荒频仍,在此背景下,大量无以为生的劳动人民只好转向海外谋生。 由此可见,无论从“推力”上,还是从“拉力”上来分析移民浪潮形成的原因,作为殖民地国家的印度和作为半殖民地国家的中国都是基本一致的。稍有不同的是,英印政府对印度移民采取的鼓励政策在移民机制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催化剂的作用,与长期以来实行闭关政策的中国相比,印度侨工涌入南非的时间早了近半个世纪。到达南非的印度侨工在数目上也多于华工,1911年印度侨工的人数达到15.2万人。[53] 其次,从华、印劳工的来源地及其在南非的地区分布上来看,二者都来自本国出国传统较悠久的地区。印度侨工多来自南印度各省,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地区交通便利,出洋风气重,另一方面也是与英国殖民者在上述地区着力开展殖民活动分不开的。在南非的地区分布上,印度侨工在南非分布广泛,但主要集中在纳塔尔,所从事的劳动多为种植园业。他们与集中于德兰士瓦从事采矿劳动的华工共同反映出一个事实:二者都是为了满足英国殖民者在南非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廉价劳动力的需要。 再次,在移民方式上,印度侨工与华工一样,是在招募制下,以“契约工人”的身份被运往南非的。[54] 2.华工与印度侨工在南非的境遇比较 南非政府对于亚洲人的种种限制性立法主要是针对华人与印度人。具有相同肤色的华工与印度侨工遭到南非殖民当局同样的歧视与排挤。从19世纪70年代起,殖民当局就一直把印度人作为他们迫害的特殊目标。在南非的法令全书中,印度劳工被描述成“半开化的亚洲人或亚洲人野蛮种族的人”。印度劳工的工资虽高于华工与黑人,但相比他们的巨大劳动量而言,仍是相当低廉的。契约工人在纳塔尔的种植园中艰苦劳动,时常受到各种经济和肉体上的“惩罚”。契约期满后留居南非的印度人也无法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平等--1886年,德兰士瓦修改法令,“首先剥夺了印度人的公民权……法令还以‘健康卫生’为理由,要求管理部门拨出专门供印度人居住的街道、病房和‘特定地区’……都是远离城市的,人口稠密,缺乏水电设备,严重影响了印度人的身心健康。”[55]面临同样不公正的待遇,南非华工与印度侨工在联合反对南非殖民当局的斗争中共患难。1906年德兰士瓦政府欲公布恶化南非亚洲人地位的法案,南非的印度人领袖甘地与华人协会主席梁金(Leung Quinn)协调合作,共同拿起了“消极抵抗”的政治武器。契约华工与印度侨工也加入到自由移民的反抗运动中。“这是亚洲侨民社会为争取公民权利而进行的长期、忠诚合作的开端。”[56] 华、印侨工在南非的境遇也存在差别: 第一,在契约劳动期限内,华工与印度劳动工所受待遇有所不同。印度劳工的工资在这段时期内一直呈增长趋势,工人可有积蓄;劳工还可带家属,自1860年至1866年,印度契约劳工中一直保持35%比例的妇女;[57]从契约期满后留在南非的劳工的生活状况来看,华工不及印度劳工。1859年的“纳塔尔立法委员会”通过的“苦力法令”规定,印度劳工完成契约规定年限的劳动后可在南非定居,并可授以皇家土地,同时享有和居住在殖民地的任何其他阶层居民一样的权利。这些保证诱使印度劳工源源不断地涌入南非,完成5年的契约合同以后,大部分的劳工选择留在南非定居,他们许多人居住在德班,以每英亩25-60英镑价格购置土地。定居后的劳工改行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活动,称作自由印度人,成为南非人口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印度人可在南非开设店铺、经营买卖。由于他们勤劳节俭,善于经营,生意做得红火兴旺,不仅繁荣了当地的经济,也使得几十万定居南非的印度人得以安生。相形之下,华人完成契约后的状况要悲惨得多。华人根本不允许留居南非:“合同期满之日,或因别故令合同作了者,工人须要即回,不得延迟……”[58]。华工不得居留南非,更不可能获得土地和开设店铺,偶有华工经营起自己的生意,便会遭到被捕的命运。[59] 第二,华工在南非所遭受的身心摧残要比印度侨工更为惨重。关于华工在南非矿区所受到的各种侮辱及残酷的肉体折磨,前文已有说明。印度侨工虽也难免纳塔尔种植园主的虐待与惩罚,但程度要缓和得多,至少不必如华工一样整日生活在紧张与恐惧的氛围中,逃亡的印度劳工也很少见。对于印度人而言,最不堪忍受的是南非殖民当局对他们的种族歧视与偏见,这对他们的自尊心造成极大伤害。可是与华工的生存权都受到威胁的境况相比较,印度劳工所要求的显然要更高一层。 3.差异原因浅析 为什么华工和印度侨工之间会出现上述差异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华、印侨工进入南非的历史时机不同。印度侨工赴南非的时间要比华工早近半个世纪,当时的英国及其南非殖民地政府纯粹以雇佣廉价劳动力为出发点,至于引入印度劳工并允许其定居当地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并没有人预料得到。为了吸引更多的印度劳工到来,使资本家和种植园主们得到更高的利润,南非殖民政府对印度侨工的劳动条件、生活待遇和契约期满后的去向等方面都作出了比较宽泛的规定。结果造成后来印度人与白人在各行业的激烈竞争,南非社会的反亚情绪从此开始滋生、蔓延。1904年,当契约华工以类似于印度侨工的身份,再次作为补充劳动力手段被引入南非的时候,19世纪60年代的印度侨工已经是南非人眼中的“前车之鉴”,成为当地社会反华、排华的主要理由。南非白人和部分有色人种在华工到来之前就心怀恐惧,视华工为洪水猛兽;当契约华工身缚各种限制性规定的链条到达南非后,更是被当地社会严密的防范心理和苛刻的歧视政策推向痛苦的深渊。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印度侨工在南非的经历实际上已在无形中成为了契约华工在南非遭遇排斥和打击的潜在根源。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