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靖康内讧解析(8)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张邦炜 参加讨论

四月三日,钦宗亲自出郊奉迎,徽宗终于还朝,并安然入居龙德宫。“都人皆夹道观之,无不欣喜”[22](卷四十五);“两宫甚欢,无一间言”[36](卷三十)。这只是人们的愿望。徽、钦父子岂能相安无事?
    (六)钦宗软禁徽宗
    徽宗回到开封,果然落入钦宗圈套。他从此在其长子的严密监控之下,失去人身自由,实际上被软禁。
    徽宗还朝前夕,秘书省校书郎陈公辅建议:上皇“还宫之后,一切供奉之物,陛下过为俭约,上皇务加隆厚”[44](《陈公辅上钦宗乞迎奉上皇笃其孝心》)。据说,钦宗读过札子,很是感动,将陈公辅任命为左司谏。徽宗返回开封后,无疑仍然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钦宗有则亲书御笔,保存到南宋中期:“内藏库支钱一万贯,付李彀,充应副道君皇后修造使用。”据此,岳珂称赞钦宗“宁亲之孝”[45](《钦宗皇帝内藏御笔》)。钦宗还多次前往龙德宫,拜望徽宗。然而,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如何防范徽宗干政,才是钦宗所思所想。
    耿南仲“尽屏道君左右内侍”的建议,在徽宗入居龙德宫后立即变为事实。钦宗将徽宗身边的陈思恭、萧道、李琮等10名宦官“并行贬黜,不许入门,敢留者斩”[22](卷四十五)。难怪后来高宗指责耿南仲,“离间两宫,其罪甚大”[3](卷九十一,绍兴五年七月巳亥)。对徽宗身边人员的清洗和惩处,绝非仅此一次。有官员上奏揭发宦官王仍、张见道、邓文诰“辄怀诡计,图欲离间两宫,边防动静,妄意传播,转相耸动,将以遂起其奸志”。所谓“妄意传播”,很可能是指为徽宗通风报信。钦宗有旨,“令三省觉察”。起居郎胡安国认为:“图欲离间两宫,则罪不可赦”,建议“及时裁处”[46](卷一百八十二)。于是,王仍等“三人遂黜”[7](《先公行状》)。钦宗还亲自下诏,“鞠龙德近侍梁忻之类”。开封尹程振虽遵旨审问,但为照顾徽宗颜面,“特宽其文”。他因此日后受到称赞:“靖康中,公尹天府,言利者颇欲离间两宫。公心独鄙之,每调娱父子之间,甚有恩意。”[31](卷三)
    与此同时,钦宗在徽宗身边安插所谓“明忠孝大节者”。如任命谭世绩、李熙靖同主管龙德宫,责成他们“请见上皇,日备顾问,开谕圣意”[44](《陈公辅上钦宗乞迎奉上皇笃其孝心》),劝告徽宗彻底退出政坛,绝不干预朝政。钦宗于当年四月八日,“诏龙德宫日具道君皇帝起居平安以闻”[29](卷五);五月一日,又“令提举官日具太上皇帝起居平安以闻”[6](《钦宗本纪》)。将徽宗每天的活动及时上报钦宗。很清楚,徽宗身边的官员乃至内侍,名为照料太上,实则监视徽宗。徽宗仍不知趣,“犹时取财物,颁赐左右”,以便收买人心。钦宗采取相应措施,“令开封尹籍其所入龙德宫物目,有得赐者出,即纳之于宫”[22](卷四十五)。足见,钦宗对其父亲警觉性之高。
    徽宗身为太上皇帝,处境竟然如此,心中愤愤不平。他每有手笔付钦宗,必“自称老拙,谓上为陛下”[22](卷四十五),即是其不满情绪的流露。徽宗这时又想前往洛阳,他断言“金人必再犯京阙”,请求钦宗准许他“自往西京治兵”。太宰吴敏认为“不可”,其理由有三:其一,“上皇向在南方,已有截留诸路兵之意”,奉劝钦宗切莫忘记徽宗在东南试图另立朝廷的往事;其二,上皇“今幸归京师,陛下问安视膳,全孝道足矣”,提醒钦宗毋忘劝说徽宗还朝之艰难;其三“岂可以军旅之事累之”[22](卷五十七)。话虽说得比较隐晦,意思相当明白:朝政尚不许其过问,岂可让其干预军政?其实,毋须吴敏劝诫,钦宗绝不会让徽宗离开开封半步,更不用说外出“治兵”。此后,徽宗又提出“与帝出幸”[22](卷七十九),即父子同时撤离开封的建议,同样遭到钦宗拒绝。
    徽、钦父子一触即发的紧张关系,在当年十月十日天宁节时再度激化。这天是徽宗的生日,钦宗前往龙德宫为徽宗祝寿。徽宗“满饮,乃复斟一杯以劝上,而大臣有蹑上之足者”。大臣“蹑足”,分明含有劝告钦宗勿饮毒酒之意。于是,钦宗“坚辞,不敢饮而退”,徽宗“号哭入宫”。他如此伤心,是否是惋惜其阴谋未能得逞,则未可知。次日,钦宗颁布黄榜:“捕间谍两宫语言者,赏钱三千贯,白身补承信郎。”这道黄榜仅张贴于龙德宫前,明明是针对徽宗。史称:“自是两宫之情不通矣。”[22](卷五十七)
    靖康元年十一月下旬,金军再度兵临开封城下,钦宗严密封锁消息,徽宗一无所知。一月后,金军攻破开封外城,徽宗所畏惧的“西内之事”果然发生。“太上皇帝为卫兵拥入禁城。上皇犹豫间,卫兵欲杀内侍官郑详以下,遂由金水门以入”。钦宗采取断然措施,逼迫徽宗及其皇后郑氏迁入延福宫。徽宗从前想入居禁中而不可得,如今又非入居不可。或许是由于很不理解,他“踌躇雪中,不知所向”。钦宗“闻之,遣带御器械王球领殿内带甲亲从官一百人,迎奉太上皇帝入居延福宫”。而徽宗、郑后“早已入禁中”[29](卷十四)。如此一再动用武力,哪里是什么“迎奉”。徽宗从此受到更为严密的监控。金军要求以徽宗为人质,对金军几乎唯命是从的钦宗对此则断难从命。他婉言拒绝:“朕为人子,岂可以父为质?”金军又以议和为名,“坚欲上皇出郊”,钦宗竭力推托,“上皇惊忧已病,不可出”,并且表示“必欲坚要,朕当亲往”[20](卷一百四十九)。他果然于次日,慷慨前往金营。钦宗如此自告奋勇,显然是唯恐徽宗串通金军,金军另立徽宗为帝。
    靖康二年正月十日,钦宗被迫再次前往金营。他临行前降旨:“以皇子监国,以孙傅为留守,尚书梅执礼副之。”对此,钦宗真可谓未雨绸缪。早在金军首次围攻开封之时,钦宗连忙将不到10岁的儿子赵谌封为大宁郡王。秘书省校书郎余应求上奏提出异议,“艰危之时,宗社未保,城门闭拒,中外不通,未宜急者”[28](卷一)。钦宗置若罔闻,并在徽宗返回开封不久,举行册立太子典礼。当时开封广为流传的民谣《十不管》,其中之一便是:“不管二太子,却管立太子”[22](卷五十一)。“二太子”指金东路军统帅斡离不。钦宗此时立太子,在别人看来实属不急之务,在他看来则是当务之急。钦宗的目的十分清楚,即使在非常时刻,宁肯让黄毛未脱、乳臭未干的儿子监国,也决不允许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父亲复辟。于是,这个10岁孩童居然在开封城内发号施令,诸如“皇太子令添置粜米场济民”[29](卷十五)之类。
    再次前往金营前夕,钦宗秘密吩咐孙傅,“我至敌寨,虑有不测,当以后事付卿。可置力士司,召募勇敢必死之士,得二三百余人,拥上皇及太子溃围南奔”。然面金军已将开封团团围困,突围为时晚矣。不久,徽宗、赵谌以及几乎所有赵宋宗室先后落入金军之手。徽宗在前往金营之前对其身边官员述说:“朝廷既不令南去,又围城时,聋瞽我,不令知,以至于此。今日之事,妄举足则不可。”无非是些责怪钦宗之语。徽宗到达金营后,上札子与金西路军统帅粘罕:“大兵踵来,……某即逊位,避罪南下,归后块处道宫,恬养魂魄,未尝干预朝政”;“虽大兵南来,亦不相关报”;“某亦失义方之训,事遽至此,咎将谁执”[47]。不过徽宗返回开封后,的确处于无权地位,境遇相当狼狈。
    靖康内讧以徽、钦父子双双成为亡国被俘之君而告终。父子相见于金营,徽宗开口便斥责钦宗:“汝听老父之言,不遭今日之祸”[22](卷七十九)。他在北上途中,写下七言绝句一首:“九叶鸿基一旦休,猖狂不听直臣谋。甘心万里为降虏,故国悲凉玉殿秋。”[48](卷中)所谓“猖狂”绝非自责之词,徽宗显然是埋怨钦宗拒不接受臣僚乃至他本人的劝告,及时撤离开封,创建抗金基地。此后,南宋人吕中指出:钦宗如“早从上皇治兵两京之训,集天下勤王之师乘京城,或可以守”[49](卷二十三)。然而,由于徽、钦父子长期明争暗斗,直至大难临头,钦宗本人仍不肯撤离开封,更不允许其父离开开封。这的确是一大历史性的失误,否则北宋王朝或许尚有延续的可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