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革命前进的伟大基地(10)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共党史研究》 石仲泉 参加讨论

三是党内的正确路线与错误路线的斗争关系。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同以李立三、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路线的对立和冲突是异常激烈的。“左”倾错误路线长期在党中央和苏区中央局占主导地位,毛泽东的许多正确主张不仅没有被采纳,而且多次遭受错误路线的排挤和打击。这是毛泽东一生处于逆境的主要时期。毛泽东虽然也赞同成立中华苏维埃中央政权,但对“左”倾领导的军事路线和土地革命的某些政策却一直是不赞成的。就是在成立中华苏维埃中央政权之前一个星期的赣南会议上,他还受到“左”倾错误领导的严厉批评。他提倡的反对本本主义被指责为“狭隘的经验论”;他提出的“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被指责为“富农路线”;他的军事主张被指责为“没有完全脱离游击主义传统”。正是在此后立即召开了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并由他来正式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此时此刻,毛泽东是怎样的心境是可想而知的。尽管他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两主席,但这并不意味着“左”倾领导对他委以重任,实际上这是在逐步地将他从更为重要的红军领导岗位上排挤出去。因此,这与他18年后在天安门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对这个问题,不考虑党内路线斗争的大背景和毛泽东那个时期的特殊境遇来作分析和评价,恐怕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当时的情况与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之后的情况是很不一样的,不能忽视这个历史的区别。
    四是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特殊关系。党从成立伊始,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必须接受它的领导。这种组织关系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毋须厚非。这就是历史,非议它无助于研究历史。关键在于对共产国际的指示要作具体分析。正确的指示推动中国革命,不正确的指示,给中国革命造成程度不同的影响,及至严重危害。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党和中国革命既有正确的指示,也有不正确的指示,是干预最多的时期。但那时的“左”倾领导不能对共产国际的指示加以分析,而是将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盲目地贯彻执行。尽管兴起全国范围的苏维埃运动和建立地方苏维埃政权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但要求尽快建立全国性的苏维埃政权则是共产国际的指示。从1929年冬开始,共产国际就一再电令中共中央“建立临时中央苏维埃政府”。甚至连成立中央苏维埃政权需要制定的许多法津法规,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劳动法》、《土地法》、《经济政策》等重要文件,最初都是由共产国际远东局直接指导上海的中共临时中央草拟的,虽然后来根据中国的情况作了修改,调整了不少条款,但包括《宪法大纲》在内,以苏联经验为范本,照抄照搬的烙印是明显的。由于共产国际的一再催促,无论是立三路线时期还是王明路线时期,都把尽早建立中央苏维埃政权作为“最迫切的任务”、“第一等工作”。
    当时具不具备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客观基础呢?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虽然对中国革命有利,但即使取得了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从总体上看,革命高潮也并未到来,敌强我弱的基本态势没有根本改变。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造成两个政权的对抗,尽管有革命斗争需要的一面,但毕竟是对革命形势的发展作了不切实际的过高估计。共产国际以为全国革命的胜利即在不远的时日,故多次催促尽快成立苏维埃政权。中共中央的“左”倾领导同样犯了革命的急性病和幼稚病,盲目乐观,不仅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反复性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就是对第五次反“围剿”可能遭到失败,在最初也从未想过,似乎革命就只有胜利,不可能有失败。这就是当时急于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认识基础。因此,就当时“左”倾领导的这种指导思想而言,尽管做了一年多的筹备工作,但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条件是不成熟的。
    五是中央领导的“左”倾错误与人民群众艰苦卓绝斗争的相悖关系。在党的80年历史上,这种相悖关系多次发生,这是使党的历史具有悲壮色彩的重要因素。这个时期就是党的历史异常悲壮的一幕。中央领导层有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且斗争激烈,但广大人民群众不知道。只要是党的号召,人民群众都积极响应、坚决贯彻,再大的困难也努力克服。粮食是当时战争最大的消耗,也为红军急需。根据地人民励行节约,缩食省用,倾其所有,借粮献粮,支援红军。在“扩红”运动中,到处都有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当红军、父子争上前方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情景。有的县、区、乡的16岁至55岁的男子,也就是说凡是身体合格的男人都争先恐后地走了。他们哪能不知道“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呢!但是他们毅然决然地当兵开赴沙场。中央苏区参加红军的数十万人,经过第五次反“围剿”,到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长征时只剩下约10万人。兴国县参军参战的8万多人,牺牲的就达5万多。仅在长征路上,兴国籍战士牺牲的就有1.2万多人,平均每前进一公里就有一个兴国籍战士倒下。苏区人民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作出了多么巨大的奉献和牺牲啊!不管领导层的路线如何,人民群众这样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奉献和牺牲精神,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大书特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