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革命前进的伟大基地(8)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共党史研究》 石仲泉 参加讨论

自土地革命战争开始,随着各革命根据地的纷纷创建,地方苏维埃政府从1927年11月在广东海陆丰地区率先成立以后,至30年代初相继已有十多个。为了统一领导全国各个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发挥中枢指挥作用,也为了建立一个与南京反动政府相对抗的人民革命政权,并在与南京政府和其他地方势力的政治关系上取得对等地位,在经过一年半的筹备之后,在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取得胜利而国民党政府的第四次“围剿”尚未发动之前这一相对稳定的时候,在第一个地方苏维埃政权建立4年之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样的国家政权宣告诞生。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使长期被压迫的广大工农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第一次翻身成了社会的主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建立使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大革命的失败,使一度以为能够实现的这个目标破灭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使这个目标在苏区范围初步实现。为此,党整整奋斗了10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部国家根本大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全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中国共产党为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告全国工农劳苦民众书》也强调:大会成立的临时中央政府,“毫无疑义地将要成为全国工农革命运动的指导者与组织者”。“她将一定成为中国工农民主专政在全国范围内胜利和奠定的先声,创造中国新社会的序幕!”(注:《六大以来》上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55页。)这样,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存在着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政权。革命的苏维埃政权与反动的国民党政权形成了鲜明对立。正如毛泽东所言,江西中央苏区成为“全国苏维埃运动的大本营”(注:《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97页。),加强了对各根据地、各部分红军的中枢指挥作用,扩大了党的影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管理国家政权作了首次预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先后统辖分散在全国各地的13块根据地,建立了18个省级单位、4个特区以及4个直属县,总共有40余万平方公里,3000余万人口。省以下的县、区、乡三级苏维埃政府,同样实行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比较完整的政权结构。在中央苏区进行过三次从乡级开始的逐级选举运动,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初步体现。苏维埃共和国还颁布过许多法律、法规和条例,在提倡廉洁勤政、民主新政、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临时中央政府先后设置近十多个部、委、局、厅等部门,负责政权的有效运转。苏区政府首先实行土地革命,使占人口80%的广大贫苦农民获得了土地;以“一要打仗,二要建设”的思想作为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进行一切可能和必要的经济建设,既供给战争需要,同时努力改善群众生活。几年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十几万红军的给养和几百万人口的吃穿大体有基本的保障。这是苏区能够存在、战争能够进行的经济基础。苏区政府也很注重文化教育建设,兴办各种形式的学校,开展扫盲识字运动,普及小学教育,加强干部的文化理论教育;创办不拘形式的多种报纸杂志,编译出版急需的各种图书,组织开展群众喜爱的文艺体育活动等。苏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设的初步开展,给党提供了一次在一定范围领导和管理国家的机会。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为党和人民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治国安邦的领导干部。据有的材料统计,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鼎盛时期,苏维埃政府系统约有干部1.3万人,党团系统干部约2万人。他们开创了苏维埃政权,不少幸存者还成为后来新中国的开国领袖和各部门的领导骨干力量。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不少重要成员,都曾是临时中央政府的重要负责干部;130多人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要领导职务,以及首批驻外大使等。因此,领导和管理苏维埃共和国的实践,为新中国的诞生作了重要的组织准备和干部准备。
    第六,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经受最为艰苦卓绝的锻炼,并为建设人民军队、开展人民战争积累丰富经验和造就治军领导人才的重要时期。
    各地红军的建立,标志着我们党有了自己的革命武装力量。工农红军既是开展土地革命的先锋队,也是苏维埃政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柱石。古田会议决议使工农红军的建设有了明确的政治纲领。此后,人民军队的建设逐渐展开。1931年秋,第一所正规的红军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创办,先后6期,培养了大批红军干部。1932年1月,红军总政治部将“提高并巩固党在红军中的绝对领导”作为红军建设的中心任务。1933年冬,红军政治工作的第一个正式条例《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拟定,进一步明确了红军政治工作的任务、目的和内容等。1934年2月召开的红军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政治工作是我们红军的生命线”的重要思想。为了打破国民党发动的第五次“围剿”,从1933年5月起开展扩大红军运动。仅这一年,全国红军正规部队就发展到约30万,非正规武装达到60万以上。一次又一次的反“围剿”战争,红军虽然付出惨重的牺牲,但练就了敢打硬仗、久拖不垮的优秀素质和作战本领,开始形成一套革命战争的战略和战术原则,积累了开展游击战、运动战的丰富经验,为党的人民军队、人民战争理论的创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