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局的转折与谈判的转折 中共于4月18日进占长春后,21日,蒋介石召集军令部开作战会议。军令部次长刘斐的方案是:“拟一举攻占四平街,如攻占顺利,并追占长春,然后转移有力一部南下,消灭张学诗〔思〕部”。这个方案的要点是:先北后南。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反对继续北进,认为:“我孤军深入,今已为甚,奈何再进”。徐的意见是:“政府即可在现阶段停止接收,择有利逐渐剿共。”最后,蒋介石综合双方意见,于当日给熊式辉、杜聿明下达手令:“如四平街有迅速攻克把握,则全力图之,否则应即缩短战线,撤至开原、彰武线,暂取攻势防御”(注:《徐永昌日记》,1946年4月21日。)。蒋未提及长春,但作战重心显然放在北线四平方向。 杜聿明于4月中旬回到东北,杜研究了东北战局长期胶着的原因,认为主要是未能集中兵力击溃中共主力,因此杜并未按蒋对四平“全力图之”的手令执行,而是采取先南后北,首先攻击南线本溪,尔后抽兵北上会攻四平。 与此同时,中共也在做出自己的战略判断。4月21日,毛泽东致电林彪、彭真,判断:“过去蒋军作战重心放在南面,是因估计长、哈苏军不会速撤,现在蒋军作战重心已经放在北面,以争夺长、哈为目标,故南满我军宜多抽调向北,并须兼程开进”(注:《毛泽东军事文集》3卷,180页。)。当日,彭真致电南满军区程世才、萧华,指示:“你们是林总直接指挥的,而四平以南之战则是决定全局的,有决定的战略意义的……务望兼程赶到清原,搭车北进。”(注:彭真致程世才、萧华电,1946年4月21日。)按照上级要求,程世才率南满三纵北上增援四平,本溪守军受到削弱。 中共的判断从战略上讲是正确的,然而从战术上讲,则与杜聿明先南后北的方针正好相反,本溪守军必然陷入不利的处境。 4月29日,杜聿明调集新六军和五十二军会攻本溪,5月1日,萧华致电延安表示决心保卫本溪,5月3日,毛泽东复电表示:“你们决心保卫本溪,中央甚为欣慰。”(注:《毛泽东军事文集》3卷,200页。)然而就在毛复电的当日,本溪陷落。毛在本溪获胜之际曾预言:本溪的胜利必能引起于我有利之变化,反过来,本溪的陷落必然引起不利的变化,本溪失守,成为四平之役的转折点。 不知是巧合还是一种相关反应,本溪易手之后数日,苏联大使馆武官向蒋经国转达了斯大林邀请蒋介石访苏的意向。对此,王世杰的看法是:“予一再考虑后觉史氏目前正以中国共产党在东北之武力为对我挟持之工具,蒋先生此时前往,如接受苏联之要挟,则必须承认中共之东北地位……如不接受其要挟,局势或将更僵。因主张暂不拒绝亦暂不应允即往……蒋先生以为然。”(注:《王世杰日记》,1946年5月9日。)蒋介石对此事的看法与王世杰有所不同,蒋在5月11日的反省录中写道:“史达林邀余访俄,此乃离间中、美关系之最大阴谋。”(注:《蒋总统秘录》14册,台北《中央日报》出版部,1986年,58页。)总之,王、蒋对苏都采取了极力回避的态度。 本溪易手之后,马歇尔开始策划第二次出面调停。5月10日,马歇尔向蒋递交一份备忘录,他避开直接讨论停战条件,主要陈述国民党应做怎样的战略选择。马歇尔认为,国民党军在东北的部署应建立在两点考虑上,第一,中共的行动和苏联的反应;第二,后勤接济;结论是:“以上两项考虑,似已指出国军力量之集中应在东北之南部”。据此,马歇尔建议:在长春设立军调部执行部(注:《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七编(三),120-124页。)。 如前所述,长春的归属是停战的关键,马歇尔的意思是,从战略上指出国民党军应集中控制南满,从而说服蒋不必北上拿下长春,以军调部执行部进驻长春的方式解决长春问题,由此实现东北停战。这个备忘录实际上是马歇尔为其第二次出面调停所做的一个铺垫。 5月11日,马歇尔开始第二次调停,提出一个4点方案,主要是中共撤离长春,在长春设立军调部前进指挥所,政府军在不超过6个月的时间内占领长春(注:《马歇尔使华》,125页。)。显然,在本溪易手的背景下,马歇尔的调处天平开始倾斜。 5月12日,蒋答复马歇尔大致同意其方案,13日,马歇尔就该方案与周恩来重开会谈。中共的要求本来是无条件停战,面对这个有条件的停战方案,周恩来表示要报告延安。当日周致电延安,判断:“在东北问题上,马蒋之距离已不相远”。周认为:“很难希望马既认识苏在东北助我而他仍会去要蒋无条件停战。故我方利用美马的可能性已日益狭窄,而欲麻痹之则更难。”(注:《周恩来一九四六年谈判文选》,328页。)利用马歇尔的可能性变窄,无条件停战的可能性也就不大了。然而此时的问题是,谈判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本溪得手后,杜聿明迅速抽调廖耀湘的新六军北上加入四平作战序列,5月13日,杜聿明完成了对四平的攻击部署。由于四平战局长期胶着,最后时刻,重庆统帅部已经呈现动摇迹象,5月13日,在蒋召集的一个会议上,原力主攻占四平的刘斐转而主张“东北不可再攻”。但杜聿明不为所动,14日,在蒋召集的又一会议上,“杜聿明派来参谋称:一月来攻四平街无进展,近调新六军两个师及七十一军之八十八师加入我右翼,希望一举攻下四平街,结束对北之攻势”(注:《徐永昌日记》,1946年5月13、14日。新六军为3个师,加上七十一军八十八师,共为4个师,徐永昌所记不甚准确。)。当日,杜聿明下达了对四平的总攻击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