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论浮田和民《史学通论》与梁启超新史学思想的关系(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尚小明 参加讨论

类似的情况在《新史学》中尚有多处,尤其是在第二节“史学之界说”部分,体现得最明显,而梁启超新史学的主要观点正是通过这部分内容集中表述的。
    第二,在观点上,由于梁氏于多处照录原文,或只是在文字上作些改动,因此,他关于新史学的论点实际上主要来自《史学通论》,只不过有的时候,梁氏作一点归纳和结合中国旧史演绎的工作。
    如关于历史的特质与定义,浮田和民在《史学通论》的第一、二、四、七等章多次论及,有“历史者,进化之谓也”;“史学者,考究人类进化次序之学也”;“历史云者,断之曰人间社会之进化,允之至也”;“(史学)研究之目的,专在社会进化之次序及法则”等等论点。梁氏对此加以归纳,以三个递进的层次来表述出来:“第一,历史者,叙述进化之现象也。”“第二,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也。”“第三,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11]这样的表述无疑更清楚、条理,而且逻辑严密。
    再如,梁启超完全接受了浮田和民关于万物进化有前进,有退却,有升进,有堕落,“其象如螺旋线”的观点,据此,他演绎出如下一段论述:“孟子曰:‘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此误会历史真相之言也。苟治乱相嬗无已时,则历史之象当为循环,与天然等,而历史学将不能成立。孟子此言盖为螺线之状所迷,而误以为圆状,未尝综观自有人类以来万数千年之大势,而察其真方向之所在,徒观一小时代之或进或退或涨或落,遂以为历史之实状如是云尔。譬之江河东流以朝宗于海者,其大势也,乃或所见局于一部,偶见其有倒流处,有曲流处,因以为江河之行,一东一西,一北一南,是岂能知江河之性矣乎!……吾中国所以数千年无良史者,以其于进化之现象,见之未明也。”[11]在这段论述中,梁启超以进化史观为评判标准,对传统的循环史观给予明确的批判。
    又如,浮田和民在《史学通论》第三章讨论历史事实及人物的价值时,有如下一段话:“斯宾塞曰:‘或言邻家之猫,昨日生子。谓之事实,诚事实也,然于吾人之生活上有何关系哉?历史上事迹类是者正多,能推此例以读书观万物,则思过半矣。’此斯氏教人以作史读史之方也。……且若人物之价值不定,必至于有用之事实删而不载,无用之事实满纸铺排,且必至于无价值之人物而称扬不置,有价值之人物而贬斥无遗,则淆乱而不可问矣,遑论进化乎?”[4](第三章)梁启超在《新史学》中除了引用斯宾塞所言外,又在浮田和民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写道:“泰西旧史家固不免之,而中国殆更甚焉。……满纸填塞,皆此等邻猫生子之事实,往往有读尽一卷,而无一语有入脑之价值者。”[12]很显然,这几句议论是针对中国旧史“能铺叙而不能别裁”的弊病而发的。
    归纳和演绎,一方面使新史学的主张更容易为人所接受,另一方面又使梁氏的论述有了明确的针对性。《新史学》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第三,在取材上,《史学通论》的有些章节并没有为《新史学》所吸收,但却为梁氏其他著作所吸收。如梁氏《地理与文明之关系》一文,除在开头梁氏加了两小段话外,其余部分的结构、材料、观点,与《史学通论》第五章“历史与地理”完全相同,只是在文字上作了一些修改、损益而已。
    如关于历史与地理之关系,《史学通论》说:“历史与地理,犹精神与肉体也。洛克有言曰:健全之精神必寓于健全之肉体。则健全之历史,必出于健全之地理可知。寒带及热带于历史上无价值也,其于历史上甚有关系者,中带耳。……凡在寒热极端之地,人之精神必窒息而不伸,委屈而无所发见。……故历史上真正之舞台,在于北半球之中带。”[4](第五章)《地理与文明之关系》则说:“英儒洛克曰:地理与历史之关系,一如肉体之与精神。有健全之肉体,然后活泼之精神生焉;有适宜之地理,然后文明之历史出焉。寒带热带之地,其人不能进化者何也?人之脑力体力为天然力所束缚,而不能发达也。……以故文明之历史,独起于温带。”[13]
    又如,关于精神与地理的关系,《史学通论》说:“凡天然之现象,过于伟大,则恐怖之念起,而想像力易敏,道理性易缩,其遮人心之发达而妨文明之进步者,莫此为甚。若使反乎此,而天然之现象,中和而不过于伟大,则人类不至为天然所压倒,自信力遂从而发达,不特不怖此天然,且爱此天然;不特不漠置此天然,且接近此天然,至为种种之试验,以制天然之势力,以达人间之利用焉。”[4](第五章)《地理与文明之关系》说:“凡天然之景物,过于伟大者,使人生恐怖之念,想像力过敏,而理性因以减弱,其妨碍人心之发达,阻文明之进步者实多。苟天然景物,得其中和则人类不被天然所压服,而自信力乃生,非直不怖之,反爰其美,而为种种之实验,思制天然力以为人利用。”[13]
    除以上三点外,尚需特别指出的是,《史学通论》的某些内容,虽然没有被梁氏成段乃至成篇地修改、引用,但其中所蕴涵的思想却为梁氏所吸收。如在该书的第二章,浮田和民写道:“以社会之生活属之历史,则国家固不可不为历史之主题。……然而,代表国家的公共生活者,政府也。政府之大权往往操于君主一人,于是传记与历史之混淆,又必至历史之所记满纸皆君主之事,而失历史之本色矣。”浮田和民接着又引斯宾塞所言“历史家最高之职务,则在叙国民之生活”等语,接着评论道:“斯氏盖暗识古来之普通历史,止为帝王之传记,非特于实际上无益,抑且失历史之特质。”[4](第二章)这种思想对梁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因此,他批评中国旧史“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所谓二十四史,不过“二十四姓之家谱”。[12]并强调指出:“历史所最当注意者,惟人群之事。苟其事不关人群者,虽奇言异行,而必不足以入历史之范围也。”[1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