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笔者一向认为,百团大战是华北日军对中共力量认识的转折点。笔者在《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3 期上曾发表过《百团大战前华北日军对中共力量的认识和对策》一文,文中,从日军对中共情报工作,对伪政权与伪军警的利用以及兵力部署的特点等方面,分析论证了华北日军对中共力量的认识不足问题,并指出;"这种认识不足,集中表现在,日本认为共军只能打零星的、小规模的游击战,完全没有考虑或预测到中共能集中兵力打大规模的运动战。"(注:丁则勤:《百团大战前华北日军对中共力量的认识和对策》,《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3期。) 本文是《百团大战前华北日军对中共力量的认识和对策》一文的姊妹篇。本文旨在论证,在百团大战前夕,华北日军并非任何有价值的情报都没有得到,但主要由于对中共力量认识不足,完全未做准备,因而遭到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本文将集中论证,受到百团大战强烈打击的侵华日军如何总结了经验教训,加深了对中共力量的认识,全方位调整了在华北的反共政策,开展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和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空前规模的残酷"扫荡"。本文还将说明,建国以来许多版本的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以及中国现代史教材或专著,采取把百团大战和治安强化运动分开的写法,把太平洋战争爆发作为治安强化运动的背景,这样的写法是值得商榷的。 一百团大战完全出乎日军预料 八路军总部发动百团大战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在战役开始以前,必然有很多准备工作。侵华日军如果仔细侦察,一定可以得到若干重要情报。事实上,在百团大战打响以前不久,日军确已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情报。 据敌华北方面军参谋长于1940年10月13日向日本政府陆军次官的报告,谈到在回顾百团大战以前八路军的动向征兆时说,日军实际上已发现"八路军向地盘以外移动"。"巧妙地转移、引诱、欺骗日军的注意力,从而大规模地集结其兵力"。"在此次袭击约一个月前,即令很多密探进行侦察"。"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司令部所在地的阳泉,在盂兰盆会期间,发现很多平日未曾见过的健壮男子前来游逛,市场上卖东西的人有半数改换了新人"。"井陉煤矿附近及其他地方的居民也有预先警觉而逃避的"。日军还发现,在八路军发动袭击以前,有征集民工、搬运工具、积聚粮食等物资的动向。还有,"在石门地区发生丢失修理铁路的工具,以及铁路仓库起因不明的火灾等情况"。(注:《战史丛书(18)·北支の治安战(1)》。[日]朝云新闻社出版(日文版)(以下凡引自《战史丛书》者,均为该社出版之日文版,不再一一注明),第341页。) 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最主要的战场是在正太线。在整个战役中,晋察冀军区参战部队49个团,一二九师部队先后出动38个团;其中,第一阶段用于攻击正太线之敌的总兵力约为20个团。(注:李达:《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一二九师》,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88-189页;军事科学院军史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卷,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第600 页。)这样多的部队战前迅速向正太线附近运动、集结,尽管采取了许多措施,严格保密,并封锁消息,仍然难免为日军所注意。日军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司令部和阳泉警备队队部都设在阳泉市内。阳泉警备队部于1940年8月20日傍晚接到密报,大意说:"在阳泉以南约80公里的地点驻有兵力约2000人的共军。""当时判断:这股共军即使来袭,徒步行军也需要两天时间,因此,当天没有采取紧急措施。另外,据说在20日白天,阳泉街上(人口约2000人)的情况也与平时不同,许多居民往来闲逛,但也未引起有关警备人员的注意"。(注:《战史丛书(18)·北支の治安战(1)》,第344页。)除此以外,娘子关警备队8 月18日也接到密报,大意说:"共军数千人的大部队有向程家胧底一带南下的意图。"(注:《战史丛书(18)·北支の治安战(1)》,第339-340页。) 由此看来,虽有不少情报,但是这些情报并未被日本华北方面军和各级指挥机关看作八路军即将发动攻势的前兆而予以重视。而且,更加深刻的原因还在于:"日方从未想到中共势力竟能扩大到如此程度,日方对中共真实情况的调查研究及其统一指挥大部队作战能力的情报收集得很不充分。"因而,八路军总部发动百团大战"完全出乎日军的预料,取得了奇袭的成功"。(注:《战史丛书(18)·北支の治安战(1)》,第339-340页。)日本防卫厅战史编纂官赤阪更加确切地评论说:"中共军对这次奇袭采取了同历来游击战术完全不同的战法,出动了大部队,打的是运动战,所以完全出乎日军预料。"(注:《战史丛书(90)·支那事变陆军作战(3)》,第253-255页。)因此,日军必然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战役开始后,晋察冀军区部队攻占了井陉新矿和娘子关等据点,对井陉新矿设备进行了彻底破坏。一二九师参战部队攻占了阳泉至榆次间日军若干重要据点。一二○师部队破击忻(县)静(乐)公路、汾离公路及朔县至宁武间的同蒲铁路,攻克重要据点康家会。与此同时,八路军与广大群众对平汉、德石、平绥、北宁、津浦、白晋等主要交通线进行了破击。(注:何理:《抗日战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91-192页。)随着正太路沿线的车站、据点一个个被拔除,晋察冀与一二九师参战部队连同游击队、民兵和人民群众,对铁路、公路以及一切附属建筑物展开大破击。 关于此次作战,日本华北方面军作战纪录中说:"盘踞华北一带的共军,按照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部署的所谓'百团大战',于1940年8月20日夜,一齐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主要为矿山)进行奇袭。 特别是在山西,其势更猛,在袭击石太路及同蒲路北段警备队的同时,并炸毁和破坏铁路桥梁及通信设施,使井陉煤矿等的设备,遭到彻底破坏。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注:《战史丛书(18)·北支の治安战(1)》,第338页。) 为什么日军在战前获得八路军主力部队移动的重要情报后并未对其予以重视?这是一个引人注意的问题。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编纂官森松俊夫认为:日本中央当局和中国派遣军"一贯以重庆势力为主要敌人",以粉碎重庆的中国国民政府继续抗日的企图为目标。日本整个陆军中多年来存在着"歼灭野战军"的战略教条。"关于防共问题,从事变开始时即为悬案。起初主要对付苏联、外蒙等共产势力,计划以蒙疆起缓冲地带作用。但是,当逐渐认识到症结时,方考虑到要以对共措施作为治安战的重点。然而这种认识的转变,实际上为时已晚,而且很不彻底。"(注:《战史丛书(50)·北支の治安战(2)》,第570页。)森松氏还认为:日本方面对中共在抗日势力中的地位及民族主义理解不够,长期未掌握中共实际情况。还由于中共高度保密,使日方对中共的调查研究工作极为困难。(注:《战史丛书(50)·北支の治安战(2)》,第572页。)森松评论说:"在华北方面军中,除部分有识之士外,对共军的实际情况认识不足,因而未能在萌芽时期予以扑灭,以致坐视中共势力壮大起来。""1940年经过所谓'百团大战'开始觉醒"。"至1941年,方面军觉察到中共存在的可怕。"(注:《战史丛书(50)·北支の治安战(2)》,第575、576、572页。)此外,森松俊夫还发表总结性意见说:"遭受共军'百团攻势'的日军,从各地的兵团直到军、方面军,均由痛苦的经验中取得了宝贵的教训,改变了对共产党的认识,从而采取各项治安施策。"(注:《战史丛书(50)·北支の治安战(2)》,第371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