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队和民兵的武器问题,文件指出:"敌后抗战的武器补充日益困难:国民党已两年未发一颗子弹,将来发给的可能也很小;与日寇作战,弹药消耗很大,而缴获则较少(这与国内战争大不相同);且日寇'扫荡'频繁,后方不巩固,根据地财政亦日见涸竭,故兵工生产日益不易。"文件指出:"这种情形应当引起我们的极大注意"。"在敌我工业技术水平悬殊与根据地极不巩固之条件下,我们的兵工生产当然处于劣势地位"。"在目前条件下,兵工生产的基本方针应当是修理枪械、翻造子弹、特别是大量生产手榴弹、地雷等,大量发给军队、民兵及居民,以便到处与敌斗争,以量胜质。"中央军委特再重复强调群众性落后性武器之重要性。(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第218-220页。) 中央军委强调指出:"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及运动战的可能绝对减少,主力军应采取适当的精兵主义,其工作重心是提高其政治军事技术的质量,缩编与充实编制。"中央军委要求:"无论将来有无大的变动,在山地根据地内主力军与地方军(人民武装不在内)数量上的比较,一般应以二与一之比为原则,在平原根据地内则以一与一之比为原则。"(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第213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于12月17日发出重要指示。在中央指示中判断:"自从太平洋战争发生后,日军在华的位置发生一些变化,日本进行的主要战争已经是太平洋战争",日本对华军队的人员及物质的补充将减弱,日军士兵情绪将更觉前途渺茫,伪军伪政权将更形恐慌,而我军民的战胜日寇的信心亦会增长。太平洋战争一般的说是长期战争,日本闪击速胜是不可能的,英美要反攻战胜日本亦非短期的事。敌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仍旧是可能的,对根据地财富之掠夺,对根据地经济之封锁亦必更强化与残酷。中共中央指示:"我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的方针应当仍旧是长期坚持游击战争,准备将来反攻。""为进行长期斗争,准备将来反攻,必须普遍的实行'精兵简政'。""主力缩编后,干部不应降级使用,而应集中于山地,并送一部来中央,加以长期的训练。"(注:《中央关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的指示》(194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第262-265页。) 总之,百团大战以后,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正确领导下,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军民为反对敌伪的治安强化运动和大规模的频繁的"扫荡"与蚕食,展开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