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模式与演进轨迹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术研究》 江林昌 参加讨论

过去,学者们关注较多的是五帝与夏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文明起源模式与演进轨迹,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如张光直先生的《从商周青铜器谈文明与国家的起源》(1987年)、《连续与破裂:一个文明起源新说的草稿》(1986年)、(注: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99年,“张光直作品系列”版。)《中国古代史在世界史上的重要性》(1986年)(注: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文物出版社,1986年。)等。随着中原以外有关五帝与夏商周时期考古材料的不断涌现,学者们开始考虑黄河文明与其他地区文明的比较。如,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发表了童恩正先生的《中国北方与南方古代文明发展轨迹之异同》一文;1994年,王震中先生出版《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其中第十章《文明的道路与区域特征》专门讨论了“中国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几个特点”;李伯谦先生于1995年《华夏考古》第4期和1997年《考古与文物》第4期先后发表了论文《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及《长江流域文明的进程》;1999年,苏秉琦先生总结他几十年的考古体会,于三联书店出版了《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内中提出了文明发展阶段的“三部曲”和文明起源模式的“三类型”说。这些研究,虽然还都处于初创摸索阶段,但已为我们的深入讨论开启了许多有益的思路。
    一、黄河文明是连续不断的文明,长江文明是断而再续的文明
    放在世界文明史的大背景下来看,中国的两河文明与西亚的两河文明有许多具体不同。就地理角度看,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彼此相距不远,上游稍稍远隔;中游已开始接近,最近处恐不足百里;其下游更近,今天已合流为一。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的基本相同,使得那里的文化体现出了许多共同性。早在公元前2320年,那里已出现了统一文明古国(阿卡德-苏美尔),形成了“两条河流,一个王权”的局面。西亚两河文明的最大特征是她的“文化一体化”。
    而中国的黄河与长江要比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长大得多,两河相距近者数百里,远者越千里。两河的地貌、气候、人文环境均大异其趣。因此,黄河与长江所孕育的文明必然会具有鲜明的不同特征。
    就纵向的角度看,黄河文明的演进轨迹是连续的。这主要以黄河中游的中原文化区为代表。它以晋南、豫西、陕东为中心,以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四省为范围。这个地区的新石器早期有老官台文化和磁山文化,到新石器晚期融合为仰韶文化,再后来又发展为中原龙山文化。仰韶文化晚期与中原龙山文化,与历史传说的五帝时代及其活动范围基本一致。紧接五帝之后便是夏商周三代的前后连续。而夏商周三族文化又都源于中原龙山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包含有许多地方类型。“在河南西部的一支以王湾三期为代表,其后发展为早期青铜时代的二里头文化。不少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即是夏代夏族的文化,果真如此,王湾三期就当是夏文化的直接前身了。位于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的一支以后岗二期为代表,人们认为它可能是商文化的前身。而渭河流域的一支以客省庄二期为代表,它同后来的周文化虽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但至少应是它的一个重要源头。”(注:严文明:《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文物》1987年第3期。)
    从历史学角度看,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由五帝酋邦时代的文明起源到夏朝第一个文明方国的建立,到商周文明的繁荣发展,前后是紧密相连的。从考古学角度看,由仰韶文化而龙山文化而夏商周三族文化都存在着前后承继关系。正因为如此,当我们追溯文明起源时便会发现,从五帝到夏商周,有关城市、礼仪中心、青铜器、文字等文明要素,都经历了由初始到壮大、由简单到丰富的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才出现了此后的秦汉统一帝国,乃至于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以中原文明为主体的是连续发展的文明,悠悠五千年奔流不息,从未间断,为世界古文明所罕见。这是中国古文明的主流。
    但长江流域的文明演进轨迹并非如此。如长江中游,在新石器时代,由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形成了一个前后相承的文化序列。其中石家河文化,已处于文明起源阶段,出现了规模巨大的城堡、制作精美的玉礼器和随葬品丰富的大墓等文明因素。其发达的程度可以与中原龙山文化相媲美。按照常规的发展趋势,石家河古城文明之后,相当于中原的夏王朝时期,这里也应该出现源于石家河文明并高于石家河文明的独立文明古国。然而,由于夏商文化的南下,打乱了这里的发展序列,使该地区最终失去了独立进入文明古国的机会,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家河文明起源不久,在进入夏商时代,却断绝了。在长江中游代之而起的是夏商文明。夏商文明与石家河文明是属于不同渊源的异类文明,彼此之间不能衔接。对此,李伯谦先生曾作过具体分析。他说:“考古材料表明,二里头文化二期夏文化已进入江汉平原,然后不断向周围扩展,并逐步取代了石家河文化。不过,当夏文化还没有在这里站稳脚跟之时,夏王朝便被新兴的商王朝代替了。早商时期,商王朝向南推进的势头比夏王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长江沿线的许多地方如湖北的黄陂、江陵、湖南的澧县、石门等地都发现了早商文化遗存。”“这些发现无可辩驳的说明,原来石家河文化分布的一大片地域此时已纳入了商王朝的版图,成为商王国的一部分。因此,长江中游一带文明的出现不是当地石家河文化自然发展的产物,而是商文明向这里传播的结果。”(注:李伯谦:《长江流域文明的进程》,《考古与文物》1997年第4期。)
    在长江下游,继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是良渚文化。良渚文化的年代与中原龙山文化大致相当。良渚文化因其大型礼仪性建筑、高规格的大墓、精美的玉礼器和陶器、玉器上的多个相连的文字符号等因素的出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文明已处于一个相当辉煌的阶段。因此,按照一般的发展趋势,良渚文化之后,相当于中原的夏代,这里也应该出现更高程度的文明方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