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模式与演进轨迹(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术研究》 江林昌 参加讨论

还有一点值得在这里一提的是,良渚文化之后,良渚玉器及其“神人兽面”纹饰母题在长江下游消失,而中原夏商周宫殿遗址及墓葬里都出现了与良渚文化十分相像的玉器及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学者们大多相信,这之间有渊源关系。(注:李学勤:《良渚文化玉器与饕餮纹的演变》,《东南文化》1995年第5期;董楚平:《吴越文化志》第二章《东南文明的兴起、扩散与衰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陈剩勇:《中国第一王朝的崛起》,湖南出版社,1994年。)如良渚文化的重要礼器有玉琮、玉钺等,二里头文化也出有同形的玉琮、玉钺;良渚文化玉礼器上的“神人兽面纹”,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铜牌饰上的饕餮纹,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也有密切的联系。宋建先生指出:“有理由推论,商周铜器与动物纹样的结合主要渊源于良渚玉器与动物纹样的结合,换言之,商周贵族的意识观念可能受到良渚文化一定程度的影响。”(注:宋建:《嵩山地区与太湖地区文明进程的比较研究》,《上海博物馆集刊》第6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二)城市与大型礼仪中心
    原始城市的产生,是古代文明进步的一个重大标志。中原地区在龙山时代即已出现了许多古城,如淮阴平粮台古城,郾城郝家台古城,安阳后岗古城,辉县孟庄古城,登封王城岗古城等等。其中王城岗古城由东西两座小城组成,四周有夯土城墙,城内有重要建筑,以及“奠基坑”等等。到了夏商周时期,城市的规模更大,内涵更丰富,完全成了国家的中心。如二里头夏王都,内有具有王宫性质的一号宫殿,成为夏王朝发布政令、集会朝聘的重要场所;又有具有宗庙性质的二号宫殿,成为祭祀盟誓的中心。商周王都又沿此格局而更趋完善,一般城内都具备宫室和宗庙两大部分。宫室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而宗庙则体现了中原民族敬祖追远,崇拜先祖列宗的特点。总之,城市是构成中原文明的重要因素。
    良渚文化与红山文化则以独立的大型礼仪性建筑来体现他们的文明,中原地区那种布局严整的城市在这两个文明区里几乎不见。
    红山文化的大型礼仪性建筑可以东山嘴大型石砌祭坛遗址和牛河梁“女神庙”及积石冢群遗址为代表。1979年春,考古工作者在辽西大凌河流域的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县东山村发现了一处大型石砌祭坛遗址。整个遗址为一完整的建筑基础,依布局可分为中心、两翼和前后两端等部分。中心部分为一座大型方型基址,东西长11.8米,南北宽9.5米,位于遗址北部正中。基址四边有石墙基围成。在方形基址的两翼分别有两道南北走向、相互对称的石墙基。在遗址的前端(南部)有一个石圈形台址,正圆形,直径2.5米,周围以石片镶边,向外一边平齐。伴随这个祭坛出土的遗物有陶器、玉器、骨器、蚌器、石饰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陶塑人像,其中有小型孕妇塑像2件,裸体;大型人物坐像上、下身各一块。(注:郭大顺等:《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址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第11期。)
    1983年至1986年,考古工作者又在距东山嘴大型石砌祭坛几十公里的建平、凌源两县交界处的牛河梁,发现了一座女神庙和多处积石冢群。女神庙位于牛河梁主梁北山丘顶,地势较高。庙由一个多室和一个单室两组建筑物构成。多室建筑物在北,为主体建筑,单室建筑物在南,为附属建筑。两处建筑物在一条中轴线上,相距2.05米。北面的主体建筑,结构比较复杂,包含一个主室和几个相连的侧室、前后室。在主室的两侧,出土彩绘泥塑人像的头、肩、臂、手、乳房残件和动物像“猪龙”的头、蹄等。其中一尊基本完整的女神头像,大小与真人接近,头像面部的艺术刻画既强调外形轮廓的美观柔和,又追求内蕴神态的情感流露。其眼珠是用晶莹碧绿的玉珠镶嵌而成。发掘者据此推断该建筑物为“女神庙”。
    牛河梁的积石冢分布在近30个山颠高坡上。这些积石冢,面对着河川,向阳,与位于凌源牛河梁的女神庙以及位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山嘴的大型石砌祭坛遥相呼应。每座积石冢内,一般都有数十人“列棺”而葬。他们因身份不同而被分别安放在大小各异的石砌棺中,数十个石棺上都覆盖石块构成一个整体,形成积石大冢。积石冢呈圆形,四周围绕着上百个筒形彩陶器。(注: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第8期。)
    关于大型石砌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的性质,学术界有许多讨论。东山嘴大型石砌基址立于山梁顶上,基址内有成组、成群的立石及铺石,以及有陶塑人像群,发掘报告据此认为:“这显然是当时人们从事包括祭祀在内的社会活动的一个中心场所。”俞伟超先生以遗址所费的工程量及其独立的位置两个角度推测这个祭祀场所已体现了较高的文明程度:“对五千年前的红山居民来说,要修建这样一大片祭祀场地,显然要花费巨大的劳动,一个氏族、一个部落,恐怕难以承担”。而且“这个山嘴上,除了祭祀遗迹外,并无生活的居住遗址;而在附近的一些地段,也缺乏同时期的生活遗址。这就提供了一个信息,即当时的居民大概要长途跋涉到这里来进行祭祀活动,而这个场所,又大概不是一个氏族、一个部落所专用的。”(注:见《座谈东山嘴遗址》,《文物》1984年第11期。)由此看来,修建这个遗址的远古社会单位,至少也是一个酋邦社会了。
    同样,牛河梁的女神庙也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周围没有居民生活区,说明这个神庙是一个共同场所。发掘报告还据女神庙中所出泥塑群像推测:“这些形象有的可能象征当时社会上的权势者,有的或许是受到崇敬的祖先。根据群像之间大小和体态的差别判断,似已形成有中心、有层次的‘神统’”。积石冢群中各墓葬规模的差异,反映了当时红山文化中社会等级的产生。有学者认为,每个冢内可能埋葬着同一氏族组织的成员,中心人物可能是部族的首领或其中受尊敬的长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