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中国古代设馆修史功过得失略论(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北学刊》 陈其泰 参加讨论

宋仁宗乃于至和元年(1054年)诏翰林学士欧阳修主持撰修工作。欧阳修首先作了明确分工,由宋祁专门撰写列传,本人则带领史局中吕夏卿、范镇、宋敏求、刘羲叟、梅尧臣等人,撰修纪、志、表,并负责全局工作。因分工恰当,职责明确,史局工作为之改观,修史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其时,主撰欧阳修在都城开封,宋祁在外地,两地修史,为了沟通信息,商定重要体例,欧阳修曾专派精于义例的吕夏卿到郑州与宋祁“商较同异”[7](卷28)。如何“商较”和解决,我们现仍能从《新唐书》相关的纪、志和传中找到一些线索。武后既立纪又有传,二者并非重复,而是各有分工,各有侧重。又如赵翼所说:“《旧书》有祖孝孙、傅仁均、一行传,《新书》祖孝孙事具《礼乐志》中,傅仁均事具《历志》中,一行事具《历志》及《天文志》中,不另立传。《旧书》不为施敬本、卢履冰、王仲丘、康子元立传,事具《礼仪志》中。《新书》增立施敬本等四人传,皆取《旧志》之文而成,《礼乐志》因而从略。”[8](P159-160)
    《新唐书》中志的部分多达50卷,内容很有特色,在欧阳修主持下,对此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修史以志书为难度最大,此乃历代史家的共识,为了使《新唐书》志的部分内容丰富而详确,欧阳修曾于至和二年(1055年)奏请派编修官整理官府所藏唐及五代奏牍案簿,奏疏云:“自汉而下,惟唐享国最久,其间典章制度,本朝多所参用,所修《唐书》新制(一作志)最宜详备。然自武宗以下,并无《实录》,以传记、别说考正虚实,尚虑阙略。闻西京内中省寺、留司御史台及銮和诸库,有唐朝至五代已来奏牍、案簿尚存,欲差编修官吕夏卿诣彼检讨。”[9](卷181)朝廷准其所请。后来吕夏卿所撰《唐书直笔》恰好论述了《新唐书》志的部分因资料精确价值而高于《旧唐书》:“《唐书》著于五代幅裂之际,成篇迫遽,殊未详悉,故有诏纂辑十余年矣。今广内藏书之盈,传记可以质据者;得大衍、景福之历,而律历志可完矣;得职该《六典》之书,而百官志可完矣;得开元曲台礼、《郊祀录》,而礼乐志可完矣。”欧阳修又对志的篇目设置和内容安排作了很好的裁定。根据时代特点,《新唐书》创设了一些新志,即《旧唐书》所无的《仪卫志》、《选举志》和《兵志》。《兵志》记述唐代府兵制的废置得失,《选举志》记述唐代科举取士、官吏铨选制度。再就内容的特色言,“《食货志》较旧志增加了一倍有余,更多地保存了唐代社会经济的史料。《地理志》详述了唐朝地理沿革、州县等次第,记载了军府设置、物产分布、水利兴废等状况,补充了不少旧志所没有的资料。《历志》的篇幅增加最多,几乎超过旧志的三倍。它记载了唐代八次改历的历法,特别可贵的是保存了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大衍历》的历义(历法理论)。《艺文志》比旧志增加了很多书目。特别是开元以后的著作补充不少,唐人文集就增多了五百余家”[8](P139-140)。欧阳修还编制了一些新的表谱,如《宰相表》、《方镇表》、《宗室世系表》、《宰相世系表》。其中,《宰相表》反映了唐代宰执名号、员额的多变,《方镇表》反映了唐代特有的“方镇之患”,《宰相世系表》反映了诸臣“务以门族相高”的士族制度的余风。这些新制的表,与欧氏在其所撰《新五代史》中所设《十国世家年谱》在纪传体史书编纂上有共同的意义,即“恢复了马、班以来长期为史家所忽而不为的史表”。“自此以后,宋、辽、金、元、明、清诸史,无不编制史表,可见欧史影响之深。”[8](P138)在宋祁原先在局撰史的基础上,经欧阳修受命主撰之后七年的努力,至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全书完成,共225卷(其中宋祁撰修的列 传部分150卷),得到朝廷的嘉奖。
    元修宋、辽、金三史也曾经历长期迁延的过程。其后,负责都总裁的宰相脱脱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终于促使修史工作得以有效进行,成为历史上的佳话。
    辽、金、宋三朝本各有本朝实录或国史。辽史在辽时已有耶律俨本,在金时又有陈大任本,这是辽史旧本。金主九代大都撰有实录,金亡时,累朝实录被降元将领张柔载归北去,后交元朝史馆。加上金末文人元好问所撰《中州集》、《壬辰杂编》及刘祁所撰《归潜志》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宋亡后,历朝国史、实录计两千余册,由元臣董文炳悉数解运到元都,贮国史院,此为宋史旧本。这些半成品或史料,即是元修三史的凭借。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翰林学士承旨王鹗奏请修辽、金二史,诏左丞相耶律铸、平章政事王天统监修。及宋亡,又命史臣通修三史。到元末至正年间,迁延达六十年,修史终未有效进行。其主要原因为“义例”未定。关于义例的争论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主张仿《晋书》例,以辽、金作为“载记”,附于宋史;另一种主张仿《南史》、《北史》例,以北宋为“宋史”,南宋为“南史”,辽、金为“北史”。为此而争议不决。直到至正三年(1343年),元顺帝诏令丞相脱脱为都总裁,决定辽、金、宋三史“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各修一史,至此才最终结束长期停顿的局面。都总裁以下,又设铁机塔识、太平、欧阳玄、揭傒斯等为总裁官。遴选史臣分撰三史:惠山海牙、王沂、陈绎曾等撰修《辽史》;沙剌班、王理、伯颜、费著、赵时敏、商企翁等撰修《金史》;斡玉伦徒、泰不华、杜秉彝、王思诚、张谨、贾鲁、余阙、危素等撰修《宋史》。至正四年三月到至正五年十月,三史先后告成。计《辽史》116卷,《金史》135卷,《宋史》496卷。宋、辽、金三史卷帙浩繁,成书甚速,虽各自存在错漏,但三史各自记载了各朝历史的基本面貌,修成一代典册。其中《宋史》内容丰富,《金史》则向被称为叙事详核,条例严密,文字简洁,于三史中为最佳。此项大型文化工程实与都总裁官脱脱的努力分不开。脱脱以其识断解决了“义例”的关键问题,促使三史迅速修成,堪称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对中国文化所作的一大贡献。
    (四)主撰者对成于众手的史稿精心修改、审定,使之成为内容、体例、文字上互相协调的一代典册
    《明史》的实际撰修工作始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至雍正十三年(1735年)定稿,历时五十余年。前后参加修撰的学者约有百人,中间诏令任监修、总裁者几次更换。历经时间如此长久,预修的史臣如此众多,最后能成一部332卷的巨著,被称为取材丰富、文字简洁、体例比较严密,在历代官修正史中占据较高的地位,实有赖于负责主撰者万斯同、王鸿绪之力,而以万斯同贡献尤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