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中国古代设馆修史功过得失略论(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北学刊》 陈其泰 参加讨论

《明史》纂修过程中,馆臣反复商讨、制定“义例”更是一件大事。康熙十八年,重开明史馆后,朱彝尊首先上书言体例应本乎时宜,不墨守旧史成法,请先确定以为以史定式。其论云:
    明三百年事有创见者:建文之逊国革除,长陵之靖难,裕陵之夺门,宜何以书?跻兴献王于庙,存之则为无统,去之则没其实,宜何以书?志河渠者,前史第载通塞利害而已,明则必兼漕运言之,而又有江防海防御倭之术,宜何以书?志刑法者前史第陈律令格式而已,明则必兼厂卫诏狱廷杖晰之,宜何以书?若夫志地理则安南之郡县,朵颜之三卫,曾入图版,旋复弃之;又藩封之建置,卫所之参错,宜何以书?至于土司之承袭,顺者有勤王之举,反侧者兴征讨之师,入之地志则不能详其事,入之官制则不能著其人,宜何以书?凡此皆体例之当先定者也。又魏、定、黔、成、英、临、淮诸国,衍圣一公,咸与明相终始,则世家不可不立;惟是张道陵之后,靦颜受世禄,奉朝请,于义何居!然竟置不录,难乎免于阙漏,宜何以书?此亦体例之宜审量者也。盖作史者必先定其例,发其凡,而后一代之事,可无纰谬[14](《史馆上总载第一书》)。
    后诏令徐乾学与陈廷敬、张玉书、汤斌、王鸿绪同为总裁官,徐乾学与徐元文先商榷议就修史条议,得61条。王鸿绪继之成《史例议》,汤斌亦有《修史凡例议》。此三者成为修史条例的主要依据。馆臣中,朱彝尊论先后上总裁书多次,毛奇龄有《奉史馆总裁札子》,黄宗羲有《答万贞--论明史历志书》,王源有《与徐立斋学士论王威书》、《与友人论韩林儿书》等,均以极认真的态度提出有关史例的建议,不乏真知灼见。当时,激烈争论之焦点在于是否依《宋史》设立道学传(或理学传)。徐氏兄弟《条议》中论应设理学传的四条理由,大意为:(1)明朝讲学者最多,成、弘以后,指归各别,今宜如《宋史》例,以程朱为一派,另立《理学传》,如薛敬轩、曹月川、吴康斋、罗整庵等。(2)白沙、阳明、甘泉宗旨不同,其后王、湛弟子,又各立门户,要皆未合于程朱者,宜如《宋史》象山、慈湖例入《儒林传》。(3)浙东学派,最多流弊,王龙溪及泰州王心斋辈,皆不必立传,附见于江西诸儒之后可也。(4)立《理学派》目的,在显示学术宗旨,宜归一是,学程朱为切实平正,不生流弊。除徐氏兄弟外,彭孙佽亦有另立《道学传》之奏。馆臣中看法分歧不能统一,因此立传之事长久搁置。此后,黄宗羲移书史馆,“驳诘徐议,并斥《宋史》立《道学传》为元人之陋,《明史》不当仍其例”[11](P131)。其书先将徐氏兄弟所论四款逐条驳辩后,更强调“儒学”之名可包括众多学者,不能再以“道学”标榜其高出于他人,云:“统天地人曰儒,以鲁国而止儒一人,儒之名目,原自不轻。儒者成德之名,犹之曰贤曰圣也,道学者以道为学,未成乎名也,犹之曰志于道,志道可以为名乎?顾重而反轻,称名而背义,此元人之陋也。”[15](卷8)恰值朱彝尊亦持此议,其《史馆上总裁第五书》论云:“元修宋史,始以儒林道学析而为两:言经术者入儒林,言性理者别之为道学;又以同乎洛闽者进之道学,异者置之儒林。其意若以经术为粗,而性理为密,朱子为正学,而杨陆为歧途,默寓轩轾进退予夺之权,比于春秋之义。然六经者,治世之大法,致君尧舜之术,不外是焉,学者从而修明之,传心之要,会极之理,范围曲成之道,未尝不备,故儒林足以包道学,道学不可以统《儒林》。”总裁汤斌得黄宗羲之书及朱彝尊之建议后,主意乃定,于是以黄氏书信示众人,删去“道学”之目[10](P298)。
    撰修志、表,乃纂史中甚为艰巨的工作。尤其是修志,要为一朝之各种典章制度及社会各方面的情状,作全面概括而又具体详明、原委毕见的论述,是尤为困难的工作。故南朝史家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这也是历代正史中有的缺修书志的重要原因。故书志要修得好,就必须依靠专家之学。遴选出精于某一学问的学者分工执笔,集合众长方能告成。唐贞观年间诏修的《五代史志》历来负有盛名,就因为预修的于志宁、李淳风、韦安仁、李延寿都是具有专长的学者,其中于志宁通地理,李淳风精于天文、历法,一人独修《天文》、《律历》、《五行》三志。宋高似修所撰《史略》有中肯的评价:“《隋志》(按:即《五代史志》,因合于《隋书》刊行,故名)独该五代,南北两朝纷纷然淆乱未易贯穿之事,读其书则了然如在目。良由当时区处各当其才。”《新唐书》一向获得好评,除欧阳修、宋祁二人分别主撰本纪、列传外,又“得诸名手佽助,宜其称良史也”。其中范镇、王畴都在史馆预修历十余年之久。吕夏卿熟于唐事,又通谱学;梅尧臣撰《方镇》、《百官表》;刘羲叟是著名的天文、历法专家,负责专撰《律历》、《天文》、《五行志》。《新唐书》有“良史”之称,正是这些专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明初修撰的《元史》诸志,也是依赖于元代郭守敬这些专家所提供的学问基础,如赵翼所说:“其《天文》、《五行》诸志,则有郭守敬所创简仪、仰仪诸说;《职官》、《兵》、《刑》诸志,又有虞集等所修《经世大典》;水利《河渠》诸志,则有郭守敬成法及欧阳玄《河防记》以为据依,故一朝制度,亦颇详赡。”[5](P651)《明史》的志、表,则遴选了当时一批专门学者撰修,如潘秉撰《食货志》,尤侗撰《艺文志》,徐乾学撰《地理志》,姜宸英撰《刑法志》,王源撰《兵志》。《天文志》先由吴任臣撰,后黄百家又继任之。《历志》则萃聚了吴任臣、黄百家、汤斌、梅文鼎四人之心力。据梅文鼎《勿庵历算书目·历志赘言提要》云:
    康熙己未,愚山侍讲奉命纂修明史,寄书相讯,欲余为历志属稿,因作历志赘言寄之。大意言,明用大统,实即授时,宜于元史阙载之事详之,以补其未备。又回回历承用三百年,法宜备书。又郑世子历学,已经进呈,亦宜详述。他如袁黄之历法新书,唐顺之周述学之会通回历,以庚午元历之例例之,皆得附录。其西洋历方今现行,然崇祯朝徐、李(按:指徐光启、李天经)诸公测验改宪之功不可没也,亦宜备载缘起。盖历志大纲,略尽于此。一二年后,担簦入都,承史局诸公以历志见商,始见汤潜庵先生所裁定吴志伊之稿,大意多与鼎同,然不知其曾见余所寄愚山赘言与否?
    潘耒为修《食货志》,抄辑了资料六十余本。姜宸英所撰《刑法志》,甚得当时学者王士祯的推服,称此《刑法志》“极言明三百年诏狱廷杖立枷东西厂卫缇骑之害,其文痛切淋漓,不减司马子长”[11](140)。
    唐初设馆修史制度确立之后,修撰工作中的确存在着直书与曲笔的斗争。历代朝廷诏修史书,既有重视历史记载连续性、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承力、促进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认同的功绩,又有封建官府加强对史学控制的明显意图。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下诏:“民间有撰集国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绝。”[6](《高祖纪》下)唐以后,史馆中的总纂、刊修官、纂修官,都是皇帝下诏任命,而且修当代史、修前代史,都由宰相或其他大臣监修。这种监修制度,当然是为了保证纂修工作要体现朝廷的意志和评判标准。当权者总是要凭借其权力控制史事,甚至有因修史触犯当权者意旨,著史者被治罪,史籍遭禁毁。如,“南宋高宗时,秦桧主和有私史之禁,李焘尝以作史得罪,桧死,禁始弛。宁宗嘉泰二年,韩侘胄复有私史之禁,凡事干国体,悉令毁弃”[16](P94)。但是,中国史学又有发扬直笔精神的传统。先秦史官董狐、南史秉笔直书、不怕权臣威吓、不惜以身殉职的风格传扬千古,司马迁著史不隐恶、不虚美的“实录”精神流传百代。后世正直史官乃以善恶必书、务求实录为己任,勇于抵制、抨击曲笔讳饰、虚誉隐恶的行径。《唐会要》所载贞观中史臣回答唐太宗善恶必书乃史臣之本职的话就颇为典型:
    十六年四月二十八日,太宗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对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以记人君言行。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书。”黄门侍郎刘洎曰:“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4](《史馆杂录》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