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汪藻上书“深切时务”之语不为过,宋之所以连战皆败,很大原因是文臣忧柔寡断,而将帅又不得其人。《会编》既对任何事实不加评判,但并非没有自己的观点,此种方式便是表达自己观点的一种方法。 《会编》虽然是一部史料汇集,但梦莘在编纂方法上有许多独创之处,在此以前尚无此类比较完整的著作,因此我们不妨称之为“会编体”。这种体裁既区别于一般的历史著作,因为它不直接表达作者本人的观点;但又区别于一般的史料汇编,因为作者在选材的时候,已经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标准,其观点也就隐蔽在所选材料及对材料的处理方式上。梦莘这样做是一个尝试,事实证明,他的尝试是成功的。上文列述《会编》之书法体例,乃志在说明这一点。 注释: ①《宋史》卷438《徐梦莘传》。 ②《四库全书总目》卷49《史部·记事本末类》。 ③陈乐素先生著《徐梦莘考》,原载《国学季刊》第四卷第三号,1934年9月;《〈三朝北盟会编〉考》,原载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卷二、三号,1936年7-9月。解放后台湾出过单行本,署名“陈傅素”,即陈乐素先生。两文均未涉及本文论述的问题。 ④楼钥《玫瑰集》卷108《直秘阁徐公墓志铭》。 ⑤陈乐素先生认为是嘉定三年,盖误。据楼钥《墓志铭》:“公既葬之两年,简以赴未见。谓前诗恨未见《北盟》全书,尽录以见遗”。梦莘卒于开禧三年(1207年),死后二年,当为嘉定二年(1209年)。见《徐梦莘考》。 ⑥《杭州大学图书馆善本书目》卷二《史部·纪事本末类》。 ⑦[明]徐健庵《传是楼书目·史部·杂史》。 ⑧张元济《涵芬楼烬余书录·史部》。 ⑨《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书目·史部·编年类》。 ⑩[清]陈揆《稽瑞楼书目》“附记各橱”部分。 (11)周子兴《嘉业堂抄校本目录》卷二《杂史类》。 (12)《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书目·史部·编年类》。 (13)《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李氏书目》(上)《史部·纪事本类末》。 (14)陈乐素《〈三朝北盟会编〉考》。 (15)据上海图书馆藏清抄本(40册)。 (16)光绪三十四年刊本《校刊〈三朝北盟会编〉序》。 (17)民国二十八年海天书店本,《〈三朝北盟会编〉校刊凡例》。 (18)《三朝北盟会编》卷7,据光绪年四本(以下简称《会编》)。 (19)《会编》卷11,据光绪四年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