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明治维新新论(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外国问题研究》 沈仁安 参加讨论

第五,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扶植近代工业。1870年设立工部省后,聘请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师,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建立国营为主、铁路和矿业为重点的近代工矿企业。1871年又设立内务省,集中力量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内务省侧重在轻工业部门,通过官营示范、传授技术、提供贷款或补助金、出借或卖给机器设备等方式,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的过程中,成功地避免了外国资本对本国经济的渗透和控制,并且逐渐从依赖、模仿外国,向自力更生、结合本国特点的建设方向转变。
    第六,学习欧美资本主义文明,提倡“文明开化”。在政府的带动下,学习欧美风靡一时。举凡欧美的政治法律制度、社会经济组织、哲学思想、科学技术、文化教育、语言习俗、饮食服饰、社交礼仪以至历法等,无不成为模仿、学习的榜样。尤其是1872年改革了学制,废除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设立西式学校,强制普及初等教育。文明开化的实质是否定封建的蒙昧主义,用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道德标准改造社会和人们的意识。但亦注意民族传统教育,克服崇洋媚外等不良倾向。
    第七,修改不平等条约,收复国权。1871年派遣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全权大使的使节团前往欧美各国,进行修改条约的预备谈判,遭到列强的横蛮拒绝。然而政府坚持进行交涉,在七十年代陆续收回了驻军权、筑路权、采矿权、租借地及租借地警察权。1894年以后成功地修改了不平等条约,取消了领事裁判权,恢复了关税自主权等,从而实现了民族独立。
    明治政府推行各项改革,总目标是建设一个欧美式的近代国家。它的这个目标实现了,日本迅速地从一个闭关自守的落后的封建社会和濒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转变为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和亚洲唯一的民族独立国家。日本近代化成功的原因何在?我认为,除了前述日本已大体具备近代化的前提条件(因此一旦幕藩体制这个赘瘤被切除,摆脱了束缚的各种资本主义成份就迅速成长)外,明治政府破旧立新的政策比较正确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明治政府采取渐进和赎买的方针,逐步地取消封建领主制和武士等级,又从本国实际出发,有选择地移植异质的欧美文明,并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因此避免或缩小了旧势力的反抗以及各种阻力和摩擦,从而使破旧立新这样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
    改革中的斗争明治政府的改革比较顺利,并不意味着风平浪静,没有斗争。相反,改革是在复杂的斗争中进行的,旧势力的反抗有时还十分激烈。但是,这些反抗没有发展到危及改革的地步。
    对明治政府的资产阶级改革的反抗,主要来自以下三股势力:(一)复古主义者主张恢复祭政一致的古代政制,反对文明开化。当他们这种落后于时代的迂腐之见为明治政府所摈弃,有的愤而自杀,有的孤注一掷,兴兵作乱而被政府镇压。(二)广大农民是倒幕运动的基本力量。维新后他们的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由于明治政府的改革而加重了。农民起义和暴动再次高涨。起义农民反对强制入学、反对“血税”(指征兵)、反对地税改革,他们捣毁学校和村公所,焚烧文书帐册,甚至袭击警署县厅。明治政府残酷镇压了农民起义和暴动,但也不得不让步,1877年宣布地税降为地价的2.5%。(三)不平士族的叛乱。 明治政府的近代化政策是对武士阶级的进攻。被剥夺了佩刀特权和世袭俸禄的士族,留恋昔日的封建秩序,满怀对新政府的不平和不满。他们挺而走险,举兵叛乱,梦想夺取政权,建立士族专政。1877年西乡隆盛率领万武士向东京进军,发动了最大的一次士族叛乱,但很快为依靠征兵制建立起来的政府军所粉碎。从此,武士阶级作为一个政治社会力量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明治政府变革幕藩体制的斗争取得了最后胜利。
    明治维新是近代亚洲唯一取得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明治维新的成功鼓舞和启发了亚洲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的斗争。但是,由于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等领域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随着日本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资产阶级侵略扩张的贪婪欲望和从前武士阶级的冒险主义结合起来,就把日本推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日本军国主义给亚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使日本民族濒于毁灭。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总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