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通鉴》编修与史馆制度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张新民 参加讨论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博大精深的编年史矩制,自问世以来,为历代学人所称誉,推许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①
    《资治通鉴》的编撰,主要是司马光个人辛勤劳动的成果,前人论及此书,都视为私撰,忽略了史馆制度给司马光提供的便利。全毓黻先生著《中国史学史》,已约略看出《通鉴》是官修与私撰相结合的产物,可惜未展开论述②。我认为,司马光去唐宋史馆制度之弊而取其所长,既得史馆制度之力,又收个人裁断考索之功,这是讨论《通鉴》编修成功必须注意的两个重要因素。
    《资治通鉴》的编撰,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嘉祜年间(1053-1063)至治平三年(1066)。司马光发愤“托始于周威烈王命韩、魏、赵为诸侯,下讫五代,因丘明编年之体,仿苟悦简要之文,网罗众说,成一家书。”③自撰(历年图》五卷,扼要记载历代兴衰大迹,“聊以便于讨论”④,并于治平元年(1064年)进呈英宗,接着又在治平三年(1066)按自己的计划撰成《通志》八卷。
    他最初是想以个人的力量写一部通志。《历年图》包举千余年大事,虽只是个纲目,也显示了他抱负宏大。但他把撰写《通志》的抱负付诸实践时,仅仅撰就八卷,还不到全书的百分之三,就感到“私家区区,力不能办”。⑤这说明要编写一部规模空前的史书,只凭个人主观意愿是难以济事的。司马光认识到这一点,故将所撰《通志》进呈英宗,欲籍政府之力以遂其续成全书之志。
    第二阶段自治平三年(1066)四月至元丰七年(1084),历时19年,为司马光受诏设局修史时期。在这期间,北宋政府为司马光提供各种便利,使修史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鉴》自九卷以后的286卷都撰成于这一时期,这实际已属官修。
    
    司马光设局修史后,北宋政府提供的第一个便利,是“于崇文院置局,许借龙图,天章阁、三馆、秘阁书籍”,⑥使司马光及史局同僚得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国家藏书。
    龙图阁建于大中祥符中(1008--1016),藏书28891卷,⑦天章阁建于天禧四年(1020)分藏太宗、真宗御制御书及典籍图画。藏书最多的是三馆和秘阁。所附三馆,指史馆、昭文馆、集贤院,其制始于唐。五代离乱,梁贞明时以“右长庆门东北小屋数十间为三馆”⑧即后来所废的西馆。图书穷乏,隘陋已甚。宋代“三馆为一,并在崇文院中”。⑨宋太宗大平兴国二年(977年)诏有司度左昇龙门东北车府地为三馆。三年(978年)二月成,下诏“尽迁西馆之书,分贮两廊。以东廊为昭文书库,南廊为集贤书库,西廊分经、史、子、集四部,为史馆书库”。⑩端拱元年(988年)又诏就崇文院中堂建秘阁,择三馆真本书籍万余卷实之,规模益加恢扩。
    三馆秘阁,以史馆藏书最富,故独分四库。书籍来源,一为五代周藏所遗,有1万3千余卷;一为平南唐诸国及求募民间所获,并经官校雠,撰为目录。《崇文总目》删汰重复,迻写入薄,共著录图书30669卷。《宋史·艺文志》亦称“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三千三百二十七部,三万九千一百四十二卷,仁、英两朝一千四百七十二部,八千四百四十六卷。
    北宋官府丰富的典籍,为《通鉴》的编撰准备了资料,而《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四大类书和总集先后修成,又促进图书的购募,进一步为《通鉴》的编撰准备了条件。
    司马光既有丰富的国家图书可资凭籍,神宗又赐以颖邸旧书二千四百卷,自然能博征详考,左右逢源,取用不竭,往往“一事用三四出处纂成”。(11)征引书至三百余种,其中还包括不少唐五代帝王实录,举凡《崇文总目》史部所录,无不搜采,径自采用而不著书名的还不在此数。故章太炎称《通鉴》“兼收并蓄,不遗巨细……所叙条理秩然,皆可以见其功力之深也。”(12)司马光也不无感激地对神宗说:“尚方纸墨,分于奏御之余,内阁图书,从其假借之便,未遑汗简,已泣遗弓。”(13)
    《通鉴》294卷,唐代篇幅最多,范祖禹初稿达六、七百卷,最后由司马光删定为80卷,取材除正史外,稗官野史,谱录别传,墓志碑碣,无不收录。这固然由于年近事详,资料愈富,但也受惠于唐代以来的史官制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