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从踏歌看唐代中外娱乐风俗(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北学刊》 王永平 参加讨论

另外,还值得注意的是,在唐代元宵踏歌习俗中,还有一些来自域外的元素,为这种盛大欢乐的场面增添了别样风情。如在许多记载中都提到了舞者在“灯轮”(或灯树)下彻夜踏舞的情节。“灯轮”,又称“灯树”,也作“火树”。张说《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描写到:“龙衔火树千重(一作灯)焰,鸡踏莲花万岁(一作树)春。”“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16](P982)许多学者注意到“灯树”是从西域流布到中原的一种外来文明元素,向达就认为张诗吟咏的灯节火树踏歌的情景,当即“西域灯轮也”[50](P52)。美国学者谢弗也认为,元宵节灯树下踏歌的习俗是“由古代西域的新年节日逐步发展而来的”[51](P568)。这种明显带有异域风情的燃灯踏歌习俗至晚到隋朝就已经传入了中原地区,隋炀帝《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就说:“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52](P2671)这种习俗的传入使内地的传统元宵娱乐活动杂染上了浓重的外来文化色彩。
    总之,踏歌作为一种极其古老的群众性歌舞娱乐习俗,起源于早期人类的游戏活动之中。后来,随着中外文明的不断接触与交流,加深了世界各地对踏歌习俗的相互了解、吸纳与影响,这不但为各地的踏歌习俗注入了新的元素,而且也带动了各地踏歌习俗的持续发展与创新,从而形成了各地踏歌习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互动与共生发展的格局,对世界游戏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可惜的是,就是这样一种具有重要社交意义的歌舞游戏娱乐活动,却在唐宋以后的中国广大汉族地区逐渐衰落以至消失,这与礼教的束缚日益严重以及社会风气的日趋保守有重大关系。
    [收稿日期]2010-08-29
    注释:
    ①任半塘在《唐声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上编第五章专列“踏歌”一节进行介绍,在下编中又对五言六句、五言八句和七言四句式的《踏歌辞》作了研究。王克芬在《中国舞蹈史·隋唐五代部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三章第一节中曾对“唐代节日的《踏歌》”作了介绍,其后又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六章第一节的“节日歌舞游乐”中再次对《踏欧》作了简单叙述。
    ②又据《旧唐书》载:“(先天)二年春正月……上元日夜,上皇(睿宗)御安福门观灯,出内人连袂踏歌,纵百僚观之,一夜方罢。……初,有僧婆陀请夜开门然灯百千炬,三日三夜。皇帝(玄宗)御延喜门观灯纵乐,凡三日夜。左拾遗严挺之上疏谏之,乃止。”[12](卷7,《睿宗纪》)“睿宗好乐,听之忘倦,玄宗又善音律。先天二年正月望,胡僧婆陀请夜开门燃百千灯,睿宗御延喜门观乐,凡经四日。又追作先天元年大酺,睿宗御安福门楼观百司酺宴,以夜继昼,经月余日。挺之上疏谏。……上纳其言而止。”[12](卷99,《严挺之传》)似乎这次上元张灯踏歌活动延续的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③关于日本踏歌传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见赵维平《奈良、平安期的日本是如何接受、同化中国踏歌的?》(福建:《中日音乐比较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1997年,第7-17页),刘晓峰《中日踏歌考--兼论古代正月十五节俗及其对日本的影响》(《文史》2007年第3辑,第63-86页)等。
    ④三大节会分别为正月初一的元日节会、正月初七的白马节会和正月十六的踏歌节会。
    ⑤据《太平御览》卷789《四夷部·南蛮·弥诺国、弥臣国》引《南夷志》及《文献通考》卷148《乐考·夷部乐》南蛮弥臣条皆作“踏舞”。《南夷志》即《蛮书》。
    ⑥关于昆仑奴的来源有不同说法,今据葛承雍的观点(见《唐韵胡音与外来文明》民族篇《唐长安黑人来源寻踪》,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00页)。
    ⑦《太平广记》卷22《蓝采和》条引作:“踏歌、踏歌蓝采和”[40](P151)。又据《全唐诗》卷861蓝采和《踏歌》曰:“踏歌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三春树,流年一掷梭。”[16](P9738)
    ⑧《全唐诗》卷868“梦”类载有病狂人《歌》曰:“踏《阳春》,人间三月雨和尘。《阳春》踏,秋风起,肠断人间白发人。”这首歌中提到的“踏《阳春》”,就是指《春阳曲》。又,卷878“谣”类载《周显德中齐州谣》曰:“蹋《阳春》,人间二月雨和尘。《阳春》蹋尽西风起,肠断人间白发人。”与前者稍异。
    原文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
    [2]任半塘.唐声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青海省文物管理处考古队发掘报告.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J].文物,1978(3).
    [4]常任侠.中国舞蹈史话[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5]王壬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6]刘歆.西京杂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