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约军事战略的演变 随着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政治军事格局的演变,北约成立后其军事战略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自1949年12月确定侧重依靠常规力量的地区性遏制战略后,北约的军事战略有三次发展变化:即1954年12月,确定主要依靠核力量的大规模报复战略;1967年12月,确定核力量与常规力量并重的灵活反应战略;1991年11月以后,针对冷战结束后的局面,经历了从“危机反应战略”到“新战略构想”的调整。 (一)大规模报复战略(1954年12月~1967年12月) 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第34届总统。这位北约欧洲盟军原最高司令,基于对当时北约和美国的战略弊病、困境的深切了解,尤其是朝鲜战争的形势戳穿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他认识到单靠常规力量已难以取得战争的胜利,加之北约实际上无力完成预定的庞大建军计划,已不可能实施“大规模地面作战”战略。因此,他上台后立即着手改变美国和北约的军事战略。1953年5月,他提出防务政策“新面貌”的构想,改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领导班子,更换了陆海空三军参谋长。10月30日,他批准了由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按“新面貌”构想拟制的《国家安全委员会162/2号文件》。该文件规定,美国的军事战略为大规模报复战略。1954年12月,北约理事会正式采纳大规模报复战略,但是原来的地区性遏制战略中的许多原则,如前沿防御等方针,并没有被废弃,而作为大规模报复战略的补充因素继续被奉行。 大规模报复战略的主要内容是:(1)要求发展具有巨大打击能力的武器。该战略认为,原子弹和热核武器“现在是决定性因素”,可以成为“超乎一切的阻遏力量”。根据这一认识,应改变过去的战略原则,即不是采取过去那种“潜在敌人有一个兵,我们也要有一个兵;他有一辆坦克,我们也要有一辆坦克”的办法,而是选择美国“自己特有的资财,包括空军和海军所拥有的种类繁多的战略和战术原子武器”,“这些武器加以适当使用,便能产生能够对任何侵略者立即进行有效报复的防御力量”。为此在军费使用上也要调整,加强空军和海军,改变过去在军费预算上陆军、海军、空军各三分之一的所谓“三军平衡”的概念。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取消陆军,只是不以陆军为主要依靠。(2)要求具备在战争中“按美国选择的地点进行反击的力量”。该战略强调要选择打击敌人的极其重要的地区,即军事工业基地和战略基地等要害地点。“如果有了在侵略者的要害地点打击侵略者的力量,那么,这样的阻遏力量就已足够”,“不需要围绕着苏维埃边界2万英里的外围所有地方部署足够的力量”。要在苏联的周围部署足够的力量以防止它在选定的地点进行攻击,是完全不可能的,美国要以自己选定的时间、地点和作战手段进行报复的力量作为对地区性防御力量不足的补充。(3)要求具备“立即报复”的力量。这意味着美国的打击力量必须机动灵活,保持着高度的戒备状态。(4)要求先把战略的宗旨告诉潜在的敌人,从而获得阻遏进攻的能力(注:Foreign Affairs(美国《外交季刊》),March 1954,p.353~364.关于美国的军事战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在外交学会、记者招待会上进行过阐述,并撰文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大规模报复战略同过去的传统战略有很大的区别,在战略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即从常规战略转变为核战略。该战略依靠原子武器和热核武器为主要的战争手段,强调威慑作用。在和平时期以核战争威胁对手,企图迫使对手屈服,以讹诈来实现战略目标;在战时要求用原子弹和热核武器,对对方的城市和工业中心进行狂轰滥炸,以迫使对方投降。这种不分青红皂白,扬言对任何重要的“侵略”都报以一场全面核战争(注:至少在制定该战略的初期如此,后来略有变化。),把战略原则简单化,战争手段单一化。其核心是遏制苏联、东欧军事集团对美国和西欧盟国的进攻,带有明显的进攻性质。因此,它是一种先发制人的积极进攻战略。 根据北大西洋地区防务的需要,特别是欧洲战争的特点,北约仍然把“剑和盾”奉为重要的方针,并且以热核武器为中心赋予其新的内容:(1)以核力量为“剑”,作为克敌制胜的主要手段,在战争中破坏敌国的工业设施、经济资源、城市人口,摧毁军事目标,支援地面部队作战。(2)以常规力量为“盾”,在战争中阻滞敌人的进攻,摸清敌人进攻的规模和方向,以争取时间和掌握情况让北约的有关当局做出核打击的决定。“剑和盾”方针,重点突出的是“剑”。1954年,北约在西欧举行首次核战争演习。经过5天的“战斗”,最后由美军投掷9颗“原子弹”,“消灭了苏军”。1955年6月,北约举行规模更大的核战争演习,有11个北约成员国参加。战略空军对“敌人”的行政中心、工业基地和军事设施进行原子轰炸,假定投下了335颗原子弹。北约从演习中得出结论:突然的原子弹袭击是正确的,是取胜的决定性因素。1956年,北约理事会通过关于进行核战争的指导方针,即欧洲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或东西方两军冲突时,北约可以首先使用核武器。1957年12月,在巴黎召开的北约国家首脑会议决定,在欧洲储存核弹头,美国把部署在欧洲的中程和短程核发射工具交由欧洲盟军最高司令支配,核弹头仍归美国保管,部署和使用由美国与有关盟国协商决定(注:北约情报中心:《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布鲁塞尔,1980年版,第138页。)。核力量成为北约战略的主要手段之后,常规力量在战略中的地位明显降低,预想的欧洲战争已失去过去构想的性质,而变为一场短暂的、猛烈的核战争。因此,根据美国的建议,北约只准备建立30个欧洲师,战时保持两个星期的补给,而常规力量部署在前沿只是作为警铃和绊索,为核打击争取有利的条件(注:[法]巴特里克-瓦日芒著,丁世中等译:《缓和的幻想》,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61页。)。 实施大规模报复战略,在美国具有深刻的背景:(1)它适应美国当时武器技术的发展状况。1950年美国开始制造氢弹,1952年已有百万吨级的核武器。至1953年,美国的核武器储存量迅速增加,原子弹已达1000枚以上,拥有1500架B-47喷气式轰炸机,200余架B-29重型轰炸机,并开始实施制造500余架B-52重型喷气式轰炸机的计划(注:Foreign Affairs(美国《外交季刊》),January 1954,p.217~229.)。这种情况表明,美国已经达到了在一场战争中可以大量使用原子弹和热核武器的阶段。当时苏联尽管也拥有原子弹,运载工具却只有螺旋桨式的中程轰炸机,不具备洲际作战能力。美国认为,突破苏联的防空实施原子轰炸,而使自己本土免遭苏联的报复,这是以自己军事力量的优点对付苏联军事力量的弱点,这种战略设想具有较高的威慑效果。(2)它有利于减轻美国的财政负担。美国在发动对苏联冷战以后,大规模扩军备战,全球遍设军事基地,造成财政上沉重的负担。大规模报复战略被宣传成以核战争取胜的战略,不仅省钱,而且可以避免地面部队进行旷日持久的战斗及带来重大伤亡。(3)迎合了一部分美国人要求推行原子战略的意图。战后初期,由于内部分歧和若干客观原因,把相当大的一部分防务费用花在发展空军和原子武器系统上。美国陆军的费用在1948年、1949年、1950年财政年度期间逐步下降,而空军的费用则遽然上升。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有一股强大势力对侧重依靠常规力量的战略不满,把美国打不赢朝鲜战争归咎于常规战略的失败,要求把战略转移到依靠原子弹和热核武器的基础上来。这些因素,从政治上和心理上促使艾森豪威尔上台后立即改变战略。 但是,北约奉行大规模报复战略只是一厢情愿,并没有使它在欧洲的防务得到加强,反而随着苏联核力量的发展,这一战略的威慑作用大为削弱,最后迫使美国率先改弦易辙。(1)大规模报复战略使北约在欧洲的常规力量进一步削弱,拉大了同苏联常规力量的差距。由于常规力量在战略中的地位下降,北约各国不愿意拿出更多的钱来扩充常规军备。英国莱茵军的编制在1957年为7.7万人,1958年下降到6.4万人,1959年再下降到5.5万人。同期,英国的战术空军减少了一半。法国在1954年承诺向北约提供14个师的常规部队,实际只提供6个师,后来降到2个师。到60年代初,北约拟建30个欧洲师的计划尚未完成,各成员国总共只提供23个师,而且多数不满员。英国的师只有60%的兵力,联邦德国的师只有80%的兵力,荷兰、比利时提供的部队也不满员(注:[比利时]罗贝尔·克洛兹著,施谋仁等译:《欧洲有没有防务?》,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18~225页。)。(2)由于战略上突出核力量的地位,促使英、法这两个有能力发展核武器的国家为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把国防经费集中到发展独立核力量上,减少了对美国的依赖。英国曾在1952年试验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57年试验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法国在1960年试验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美国反对英、法发展核力量,说什么既然它有强大的核力量,欧洲盟国的核努力将毫无用处。实际上,美国真正担心的是欧洲盟国拥有独立的核力量后难于驾驭,甚至可能把它拉进一场核战争。但是,话又不能明说,因为大规模报复战略本身就赋予了核力量的发展。结果,该战略的推行使盟国之间在发展核力量问题上和在核武器的控制权问题上产生深刻分歧,导致了欧洲盟国对美国的信任危机。(3)依靠核武器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加剧核军备竞赛,促使苏联集中力量发展核武器,结果出现美、苏双方相互威慑的局面。面对美国核讹诈的严重局面,苏联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研制工作上,“以便有充分准备来对付侵略者”(注:《斯大林文选》下,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567页。)。它继1949年8月试验爆炸原子弹,1953年8月12日研制成功氢弹,打破了美国的核讹诈。在运载工具方面,它先后研制成功P-1型火箭,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的P-2型弹道火箭,进行了远程轰炸机的研制工作。规模巨大的水面作战舰只的建造设计付诸实施,其中包括建造大型巡洋舰。1954年,苏联空军首先装备了原子弹。60年代初,陆军和海军装备原子弹,稍后国土防空军也有了这种装备(注:ИВИМОРФ:Историявоеннойстратеги России(俄罗斯国防部军事历史研究所:《俄罗斯军事战略史》),Кучко вополе,Полиграфресурсы,Москва,2000,c.382、41 3.)。在这种形势下,西欧国家普遍认为,当欧洲发生军事冲突时美国不会冒着遭受苏联 核打击的危险施救。因此,无论在思想认识还是实践活动上,大规模报复战略都逐渐从 根本上发生了动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