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明朝纸币崩溃的原因(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张彬村 参加讨论

如果明朝政府面对宝钞的贬值,采取顺风操作(leaning with the wind)的货币政策,也就是随着贬值的幅度适度调整增加宝钞的发行量,借以维持它在实质货币市场的占有率,宝钞是否能在货币市场继续流通,不会被淘汰?例如,当宝钞从1贯兑换1两白银的最初比价,降到2贯兑换1两时,如过政府增加100贯的宝钞发行量,让宝钞的实质通货量维持它原有的1/2的份额,是否钞价就会稳定下来?答案是:有可能,但也很难说。有可能一时稳住宝钞的价格,但面对白银的强势竞争,宝钞应该还是会贬值,虽然贬值的速率可以减少,而宝钞的流通时间可以延长。看看宋金元三朝纸币的经历,政府大体都是采取顺风操作的货币政策,因为该三个王朝的财政都需要依赖不断加印的纸币来挹注入不敷出的窘境。而顺风操作的结果,的确让它们的逐渐贬值的纸币一直流通到王朝末年才崩溃掉。明朝初期的财政十分稳健,完全不需要依赖货币发行的收入来支持,明朝政府面对宝钞贬值,始终实行逆风操作的货币政策,理由在此。如果明朝政府采取顺风操作的货币政策,有可能宝钞在货币市场的占有率会比较缓慢地减低。然而贬值的趋势还是很难遏止。永乐朝的纸币经验似乎就是这样。历来学界都认为永乐朝的政府开支最多,也因此发行最多宝钞。(13)永乐朝跟洪武朝一样,也注意宝钞的回收。我们看到从永乐九年(1411)起到永乐朝结束的永乐二十二年,政府回收宝钞的数量增加到一千五百万到两千万锭之间。也许由于国用大增(赏赐、征伐、建设、下西洋等等开支),宝钞的发行量不得不扩大。正由于这种无意中被迫采取顺风操作的货币政策,宝钞虽然回收量增加,但是它在整个永乐朝还可以比较顺利地流通。进入宣德朝以后,明朝政府努力减少开支,大量回收宝钞,也就是采取十足的逆风操作的纸币政策,结果宝钞急遽贬值,更加难以流通。宣德年间人民首先只好使用布帛稻谷等实物作为支付手段,接着使用白银来交易。政府在无可选择的窘境下,消极地任由实物白银去流通,同时官民的交易和赋税的征收逐步使用白银,等于承认白银的通货地位。
    简单地说,大明宝钞发行时就设定是纯信用的不兑换纸币,人民难以接受,贬值的命运无可避免。明朝政府面对贬值一直采取减少宝钞发行量的逆风操作方式,结果加速贬值的趋势,让白银源源不断地进入货币市场,取代宝钞的通货功能。大明宝钞发行大概六十年就崩溃,比起宋金元三朝的纸币都来得短命,可以说是中国纸币史的一个特例。而它在王朝经济力上升的时代崩溃掉,更是一个特例。
    中国第一个纸币周期在明朝的盛世画下句点。明朝纸币的崩溃,肇因于政府的政策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是不兑换纸币政策,第二个错误是保守退缩的纸币发行政策。不兑换纸币政策让人民对大明宝钞的价值心存怀疑,注定它会随时间走向贬值的命运。保守退缩的纸币发行政策加速宝钞的贬值,面对白银的竞争,大明宝钞不断地缩减它在货币市场上的实质占有率,最后被白银完全取代。从正统朝起,中国经济踏上了四个多世纪的白银与铜钱并行流通的双元金属货币(bimetallism)的途径(14)。
    在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上,明朝纸币的崩溃带给我们某些值得反省的经济意涵。
    一、在明清银铜双元币制下,政府发行铜钱,白银则任由民间发行流通。这种币制可以随时随地调整两种通货之间的汇率,让两种通货的数量混合自动地伸缩以满足市场需求,其结果是它会有效地适应明清中国各地经济发展差异的现实,让该差异稳定地长期持续下去。例如,先进地区多用白银,落后地区多用铜钱,这种现象继续到清朝末年。银铜双元币制的运作有助于稳定中国各地有如光谱差异般的传统经济,却无助于全国的经济整合。
    二、银铜双元币制是一种金属货币制,币材的供给受制于原料的开采或进出口,充满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银铜本身是商品,商品市场的供需情境不同于货币市场的供需情境,商品价格与货币价格无法同步协作的结果干扰着银铜货币价格的稳定,放大两者之间通货比价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给市场经济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一般观察认为明清的经济长期存在通货紧缩的状况,通货紧缩当然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萧条倒退。
    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类经济发展路径是一个市场经济部门逐渐穿透、侵蚀、取代非市场经济部门的过程(15)。信用货币是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产物。中国的纸币出现在市场经济还只是一个附属的补充性的经济部门的时代,它无法进一步地巩固发展,反而被银铜双元金属货币取代,反映出传统市场经济部门长期处于狭小的附属领域,没有进一步地穿透、侵蚀和取代非市场经济部门,去发展成为支配性的经济运作方式。换句话说,它长期处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学者们提出的资本主义萌芽的阶段,出现纸币似乎是一种反常现象。但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样的思维如果不适合于看待现在与未来,它却适合于看待过去。出现纸币的事实意味着中国传统货币经济有其尚待厘清的发展逻辑,也意味着目前流行的货币经济史观有待重新检讨。
    中国第一个纸币周期是一个举世独特的货币实验,在传统的经济环境中发生完成。它曾经让Marco Polo(1254-1324)时代的欧洲人闻之震惊而不敢置信,而它竟然在明朝国力强盛的时候宣告结束,今天我们仍然难以置信。就像暖春未到,长冬尚在的时候绽放出来的一朵小花,它瑟瑟缩缩地点缀着一个强调统制和习惯的经济体,没有给中国传统的市场经济发展增添多少活力和光彩。傅衣凌曾经敏锐地观察到中国传统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既早熟而又不成熟(16),从宋初到明初的纸币经验刚好也是一个印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