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明朝纸币崩溃的原因(7)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张彬村 参加讨论

正统七年六月辛卯。
    山东济南府奏,所属州县仓粮多钞少,每遇起运辽东军营,钞无从出办……今年存留粮米,乞令每一石,折钞一百贯,贮仓备用。从之。
    十二月……是岁杂课钞九百十八万五百十三锭,盐课折色钞一千七百八十一万三千九百九十七锭。
    正统八年十二月……是岁杂课钞九百二十四万六千二百三十锭。(盐课折色钞,缺)。
    正统九年十二月……是岁杂课钞九百六十九万三千七百六十二锭,盐课折色钞二千二百七十四万六千五百四十七锭。
    正统十年一月乙未。
    巡抚河南山西左少卿于谦奏:近者巡按监察御史吉庆奏,山西布政司丰赡库所贮钞贯,朽烂不堪用者五十九万三千锭有奇,请置经收官吏人等于法。臣以为,所贮钞锭,自洪武年间积聚到今,以致毁坏,经收官吏亦多亡故。惟近时布政使马璘等,失于点视,当论以法。上曰:……姑宥之。
    十二月……是岁杂课钞九百三十九万六千九百四十锭,盐课折色钞一千九百六十三万三千七百六十六锭。
    正统十一年一月辛巳。
    户部奏:先因两京库钞支用不敷,奏将去年河南等布政司,直隶常州等府夏税小麦,除存留备用,及运纳各仓外,每一石折收钞一百贯,起解京库。即今钞法流通,原来银一钱卖钞至一百贯,今止卖四、五十贯。乞将今年各处夏税小麦,该折征银两钞贯者,每一石征八十贯,庶不累及民难。从之。
    十二月……是岁杂课钞九百四十四万五千六百六十七锭,盐课折色钞一千九百二十二万九千六百六十二锭。
    正统十二年三月乙酉。
    南京山东道监察御史闻人韵奏:……今闻中外,钞不分昏烂,但有字可验者,一律行使……小车小舡……复征其钞,请暂停止。命户部议行。
    十二月……是岁杂课钞九百九十七万七千五百六十九锭,盐课折色钞一千九百三十六万一千三百四十四锭。
    正统十三年十二月……是岁杂课钞九百三十九万六千九百四十一锭,盐课折色钞一千九百一万七千五百九十九锭。
    正统十四年十二月……是岁杂课钞九百四十万二千四百九十三锭,盐课折色钞一千九百三十三万六千六百一锭。
    ①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858年初版),页431和634。
    ②《明实录》,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6。
    ③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858年初版),页634。
    ④安徽省博物馆,《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页1-16。
    ⑤和田清,《明使食货志译注》,东京,东洋文库刊,页607-607,注640与注641。
    ⑥《大明会典》,李东阳等修,弘治十五年完成,正德四年刊行(因此有时候名为正德《大明会典》),东京:汲古书院,1969;申时行等重修《大明会典》,万历十五年,台北:东南书报社,1965。
    ⑦《明清社会经济资料丛编》,页16-37,237-238,297-321,506;杨国桢等编,《闽南契约文书综录》,厦门: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编辑部,1990,页30。
    ⑧《明史》,中华书局新点本,台北:鼎文出版社,1969,页1965。中国货币史的权威学者彭信威即持此看法,大概是根据这一段文字,参看他的《中国货币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页634。日本学者和田清指出《明史食货志》的记载很混乱,认为正统年间只有以银当钞,没有以米、钱当钞。参看《明史食货志译注》,页720-721,注97。
    ⑨该年印造6,946,599锭,参看彭信威,《中国货币史》,页674,注2。
    ⑩Mark Blaug,Economic Theory in Retrospec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0,pp.645-648.
    (11)关于宋、金的纸币准备金方面,参看彭信威,《中国货币史》,页432、437、560-561。又可参看:刘森,《宋金纸币史》(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页17、82-89、241-254。
    (12)底下的论述主要是根据我与陈昭楠、陈思宽共同发表的一篇文章:Chau-nan Chen,Pin-Tsun Chang and Shikuan Chen,"The Sung and Ming Paper Monies:Currency Competition and Currency Bubbles,"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17.2(1995),pp.273-288.
    (13)彭信威,《中国货币史》,页669。
    (14)关于清时代银铜双元币制的经济意涵,陈昭南的两篇文章作了深度的探讨:Chau-nan Chen,"Flexible Bimettalic Exchange Rates in China,1650-1850," 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7.3(1975),pp.359-376; "Bimetallism:Theory and Controversy in Perspective,"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4.1(1972),pp.89-112.
    (15)John Hicks,A Theory of Economic Histor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9,pp.9-41.
    (16)1981年初傅衣凌先生访问Princeton University一个月,在他给的一场演讲中我首次聆听到这个看法。与傅先生的短暂接触让我获益良多,至今感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