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秦始皇禁祠明星事解(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文史》 辛德勇 参加讨论

星占家们有时也用阴国、阳国来表示太白星所表徵的地域,如《史记·天官书》记云:
    出西方,昏而出阴,阴兵强;……其在东方,乘明而出阳,阳兵之强。(57)
    马王堆出土帛书《五星占》也记有同类说法:
    (太白)从西方来,阴国有之;从东方来,阳国有之。(58)
    居西居东,或是居阴居阳,其吉凶祸福,与太白星之出西出东,显然存在比较固定的对应关系。
    东国与西国,自然是指两国间的相对方位,阳国与阴国亦然。马王堆出土《五星占》对此做有说明云:
    越、齐、□□□□,荆、秦之阳也。齐者,燕、赵、巍(魏)之阳也。巍(魏)者,韩、赵之阳也。韩者,秦、赵之阳也。秦者,翟(狄)者之阳也。以南北进退占之。(59)
    可见当时大致是以西或西北爲阴,东或东南爲阳,所谓太白出西方有利於阴国,实际上依然是西方之国的吉兆。
    後世在军事行动中应用这一观念实施占测,有一个很典型的例证,见於西晋平吴之役。《华阳国志》记云:
    太康元年春三月,吴平。(何)攀、(李)毅以下功封各有差,以淮南胡罴爲益州刺史,(王)濬迁辅国将军。初,濬将征,问靳普:“今行何如?”普对曰:“客星伏南斗中,而太白、岁星在西方,占曰:‘东方之国破。’必如志矣。”普学术,不贪荣贵,卒於布衣。
    当时,王濬是“自成都帅水陆军及梁州三水胡七万人伐吴”(60),即从蜀中出夔门,由西向东进军吴地,《宋书》也记载正值咸宁五年十一月西晋出兵东征之际,“太白始夕见西方”(61)。出於西方的太白,其福西祸东的神灵效用,在此得到了很好的应验。类似的例子,还有南朝萧衍在襄阳决计反齐,当行将发兵东取建康之时,有人以爲“时月未利,当须来年二月,遽便进兵,恐非庙算”,萧衍断然斥之曰:“今太白出西方,仗义而动,天时人谋,有何不利?”(62)其西负金星以东施兵戈的态势,正与晋人灭吴时的星象人事,如出一辙。
    在南朝梁陈之际的梁敬帝绍泰元年十月,梁秦州刺史徐嗣徽背梁入齐,南豫州刺史任约亦回应反叛。至十一月,北齐复进兵姑熟,加以策应。同时,北齐又另派遣安州刺史翟子崇等率兵入据石头,徐嗣徽则移师南州采石,几处兵马互爲犄角(63)。南豫州系梁武帝太清元年以寿春所置(64),其地在清凤阳府寿州亦即今安徽寿县附近(65);姑熟亦书作“姑孰”,在当涂县地(66),即今安徽当涂;采石同在当涂县境(67)。这几处地点,都在梁国京师建康城的西面,而石头即所谓石头城,虽然就在建康城边,却也是建在城西四里的地方(68),是都城西面的重要渡口(69),萧梁时更被视作建康城西界的标志(70)。同年十二月,陈霸先由建康城方面出兵,一一击破上述各地敌军。史载“先是太白自十一月景戌(丙戌)不见,(十二月)乙卯出於东方”,随後陈霸先即於次日景辰(丙辰)发起进攻(71)。当时两军的相对方位关系,正是陈霸先居东击西,结果大获全胜。此事同样表明,在当时人看来,发兵於金星所出的方向,是克敌制胜的重要保证,这也可以看作是与“明星出西方”相反相成的事例。
    与东部诸国相对应,迄至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前,秦国一直偏处西陲,太白夕现於西方天际,自然是秦国兴兵征伐关东诸国的吉祥徵兆。《石氏星经》曰:“太白出西方,出酉,秦胜楚;出申,楚胜秦。”(72)如上所述,酉表述正西方位,申则属西偏南,明星见西方,显然对秦国并吞诸国的军事行动最爲有利。
    尽管在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留下秦伐六国时明星出现在西方的事例,但是,在按照五行学说配置五大行星并爲各大行星划定地面上的“分野”范围时,太白被“处位”於西方,是“主西维,主金”的西方之神(73),本来就与秦国所在的方位相对应,故《汉书·天文志》记云:“秦之疆,候太白。”(74)《乙巳占》亦云:“太白主秦国。……太白大,秦、晋国与王者,兵强得地,王天下。”(75)梁刘昭注《续汉书·天文志》引《星经》乃谓之曰:“太白主华阴山,凉州、雍州、益州。”(76)同样还是以关中爲主的西部地区。
    西汉时人邹阳上书梁孝王,内有语云:
    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爲秦划长平之事,太白蚀昴,而昭王疑之。夫精变天地而信不喻两主,岂不哀哉!
    曹魏时人苏林释之曰:“白起爲秦伐赵,破长平军,欲遂灭赵,遣卫先生说昭王益兵粮,乃爲应侯所害,事用不成。其精诚上达於天,故太白爲之蚀昴。昴,赵地分野。”同时人如淳复有语云:“太白主西方,秦在西,败赵之兆也。食(蚀)谓干历之也。”(77)旧题唐李淳风所撰之占筮家书《观象玩占》,对这一天象有更爲简洁的表述,径称“太白食昴”爲“赵地受兵”之象(78),自然也是沿承战国以来的说法。这一情况,具体反映出至迟从战国时期起,太白就是佑护秦国出兵作战的吉星。又史载汉高祖“三年秋,太白出西方,有光几中,乍北乍南,过期乃入。……是时,项羽爲楚王,而汉已定三秦,与相距荥阳。太白出西方,有光几中,是秦地战将胜,而汉国将兴也。……後二年,汉灭楚”(79)。汉高祖刘邦据关中而与项羽争夺天下,同秦王政统一山东诸国时的东西地域关系,恰相仿佛,因此,同样能够说明太白星对秦地用兵关东的重要佑护作用。
    假若考虑到太白星出现在东、西不同方位所体现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象徵意义,那麽,这种护持秦国的太白星,恐怕只能是在傍晚悬挂於西天。由此进一步推论,在战国时期,秦国爲祈求作战获胜,应当存在经常祠祀“明星出西方”的情况。
    “仰则观象於天,俯则法类於地”(80),这本来是上古以来的传统。司马迁尝述及春秋战国时期星占术的流行情况,谓之曰:
    天子微,诸侯力政,五伯代兴,更爲主命。自是之後,衆暴寡,大并小。秦、楚、吴、越,夷狄也,爲强伯。田氏篡齐,三家分晋,并爲战国。争於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馑疾役焦苦,臣主共忧患,其察禨祥、候星气尤急。(8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