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伯赞40年代在香港的学术活动所透视的史学观念(7)
少数民族史的提倡 翦伯赞40年代在重庆发表的名作《我的氏姓我的故乡》,宣称祖籍为新疆维吾尔族(注:《我的氏姓我的故乡》,原载重庆《新华日报》1945年1月6至15日,后收入翦氏著两种1.《中国史论集》(第二辑),第369至375页。2.《翦伯赞史学论文选集》(第一辑),第403至末。至于翦氏写此文动机,是指出中华民族是由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组成,抗日救国,责无旁贷,是针对1943年蒋介石所出版《中国之命运》书谓中华民族乃“同一血统的大小分支”的说法。参见李树喜〈历史不会沉默--记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文史哲学者治学谈》,岳麓书社,1984年,第128页。论者亦有以此文说明翦氏乃一具卓越胆识的学者。参见林耀华《深切怀念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同志》,《翦伯赞学术纪念文集》,第33页。)。翦氏在港一段的前后著作,均表现在“极端关心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注: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一九○○--》,下册,第118页。)。在港期间发表有关少数民族的文章,则只《三国时内战中的民族军队》及《越南人民的双重任务》二文。 《三国时内战中的民族军队》主旨是写少数民族在汉族内战中的角色: 自汉末以至三国,是中国史上(汉族)内战最激烈的一个时代。在内战中,肝脑涂地者,当然为当时的农民,但亦有少数民族参加。早在汉末的大混战中,少数民族的军队,即出现于内战的战场,从史籍上可以看出当时的豪族,竟引少数民族,进行内战。如袁术之勾结匈奴于夫罗,袁尚之托庇鸟桓,袁熙之投依蹋顿及辽西单于楼班等。特别是刘备,他的起家部队,就有乌丸杂胡。 降至三国,魏、蜀、吴鼎立而峙,仍各引少数民族,以相拒抗。所谓“疆场之戎,一彼一此”,即指此而言(注:《三国时内战中的民族军队》,第224页。)。 原来自古少数民族便被利用作为军力来源。观乎翦氏文中所列史实,少数民族亦颇有建功立业者。翦氏此文之及少数民族,与其素来一贯关心少数民族的课题(注:翦氏自40年代至60年代,均有写及少数民族甚至世界民族的文章或专书:1.《中国史纲》论者以为是以民俗学知识而成,参见余志强《吴晗、翦伯赞史学之比较》(未刊稿),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部硕士论文,1985年,第11、28页,注20至22,第29页,注23。2.《论西晋末年的“流人”及其叛乱》,原载重庆《学习生活》第3卷,第2期,重庆读书生活出版社,1942年7月20日,后收入翦氏著(1)《中国史论集》(第一辑),第95至105页。(2)《翦伯赞史学论文选集》(第一辑),第52至61页。3.《略论中国史研究》,原载重庆《学习生活》,第10卷,第5期,1943年5月1日,后收入翦氏著(1)《中国史论集》(第一辑),第1至20页。(2)《翦伯赞史学论文选集》(第一辑),第14至31页。4.《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收入翦氏著(1)《史料与史学》,上海国际文化服务社,194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2)《中国史论集》(第二辑),第1至36页。(3)《翦伯赞史学论文选集》(第二辑),第26至61页。5.《台湾番族考》,原载上海《开明书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开明书店1947年3月,后收入《翦伯赞史学论文选集》(第二辑),第335至393页。6.《〈历代各族传记会编〉序言》,原载《历代各族传记会编》,中华书局,1958年,后收入翦氏著(1)《历史问题论丛》(增订本),第276至279页,(2)《翦伯赞历史论文选集》,第319至322页。7.《秦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历史文物》,原载《民族团结》,1959年,第12期,后收翦氏著(1)《历史问题论丛》(增订本),第318至325页;(2)《翦伯赞历史论文选集》,第360至366页。8.《西汉的和亲政策说到昭君出塞》,原载《光明日报》,1961年2月5日,后收入翦氏著(1)《历史问题论丛》(增订本)第394页至408页;(2)《翦伯赞历史论文选集》,第475至489页。9.《怎样处理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原载《文汇报》,1962年5月18日,后收入《翦伯赞历史论文选集》,第104至109页。10.《关于处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翦伯赞历史论文选集》,第110至132页。至于后人道出翦氏重视少数民族研究的,则可参见1.张传玺:《翦伯赞》,《中国史学家评传》(下册),第1550至1551页。2.周杨:《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在翦伯赞同志学术纪念会上的讲话纪要》,《翦伯赞学术纪念文集》,第13页。3.许冠 三认为翦氏在《历史哲学教程》一书中已呼吁新史学家应加强对少数民族方面的研究和论述;并认为翦氏“几乎所有理论或策略性文字皆涉及”少数民族的课题。参见许氏:《新史学九十年(一九○○--)》,下册,第118页。4.陈克进:《关于我国古代民族关系问题的争鸣》,《中国史学研究动态》,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307-311页。),并无异志。 《越南人民的双重任务》主旨则是鼓动并肯定越南在20世纪40年代下半期对民族独立的努力及价值: 在东南亚,民族解放运动正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而越南也是其中的一个。 1945年8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以前,越南人民的英勇抗战不但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桎梏,而且打破了法帝国主义的桎梏,因此他们就在东南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注:参见《越南人民的双重任务》、《正义的呼声》,第54页。)。 翦氏在港所写有关民族的二文,可说是其一向重视少数民族或弱小民族研究的印证。 小结 翦伯赞在港期间的学术活动中,所总结出的四点史学观念,除了以古喻今一点外,皆属其“在朝时”按:1949-1966年时(注: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一九○○--》,下册,第124页。),的学术主张与工作方针。《评〈清宫秘史〉》(注:参见《评〈清宫秘史〉》。)是把史学通俗化,《揭穿蒋府“文化撤退”的阴谋》(注:参见《揭穿蒋府“文化撤退”的阴谋》。)见其着重文物史料,意在提高史学专业。史学宜普及提高并重外,中央民族学院于1952年9月成立后的实地调查工作等三种观念,均可于翦氏留港一段沿波探源。翦氏的香港生涯,其义如何,可以想见。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