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从经学向史学的过渡(7)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王汎森 参加讨论

蒙氏在评价古代思想之后,仍以鲁学为正宗,儒家之学为正宗,《古史甄微》认为“ 《庄》、《老》沉疴,若在膏肓,荀、韩所陈,有同废疾,思、孟深粹,墨守无间,必 读而辩之,而后知东方文化中之东方文化,斯于学为最美”。(注:蒙文通:《古史甄 微》,《蒙文通文集》第5卷,第15页。)
    对于古代历史,他极力反对康有为的上古之世茫昧无稽之说,而主张远古文化,既久 且高,如三代文化皆甚朴陋,则春秋战国文化不可能如此之盛。(注:蒙文通:《中国 史学史》,《蒙文通文集》第3卷,第263页。)
    即使蒙文通逐渐放弃了经学专业,也并不表示他抹煞了经学的特色,他反对以西方学 术之分类、衡量、划分经学,故说:
    自清末改制以来,昔学校之经学一科遂分裂而入于数科,以《易》入哲学,《诗》入 文学,《尚书》、《春秋》、《礼》入史学,原本宏伟独特之经学遂至若存若亡,殆妄 以西方学术之分类衡量中国学术、而不顾经学在民族文化中之巨大力量、巨大成就。( 注:蒙文通:《论经学遗稿三篇》,《蒙文通文集》第3卷,第150页。)
    他心目中的“经学”非史学,非哲学,非文学,集古代文化之大成,为后来文化之先 导,是具有法典性质的宏伟独特之学。
    由前述引文可以看出,在尊重传统的大方向上,蒙文通与廖平之间并无太大不同。不 过,廖平原先是为了尊孔而拆散一元的旧架构,在蒙文通则用“种族-地理-文化”的 观点把它们重构成一个非毁周、孔,讥短汤、武的古史多元论。廖平用他独特的经学体 系支撑起一个庞大的价值系统与西方对抗,但置身于现代学术社群中的蒙文通不像老师 那么自由,他的史学工作必须在现代史学社群中受到检验,他只能是历史主义式的,就 历史上的儒家在当时的历史情状中所值得肯定的部分加以阐发;前者可以任意建构包罗 广大的系统,后者只能守住几根梁柱;一个是经学,或哲学地肯定传统文化,一个是历 史地肯定传统文化。
    西方基督教神学体系在逐渐被侵蚀瓦解之后,西方思想界发现他们不再有基督教神学 体系所提供的那些坚确不移的大经大法作为依据,故18世纪启蒙史家走的是一种所谓“ 反历史的历史研究”方式,即不顾个别历史事实,不顾实际历史的差异性,从古往今来 的历史事件中抽离出一些普遍的通则,伏尔泰(Francois-Marie Arouet Voltaire)、 康多塞(Marquis de Condorcet)等人的历史著作即为显例。(注:参见Carl Becker,The Heavenly City of the Enghteenth-Century Philosophers,chapter 2 & 3.)中国在 经学思维衰落之后,随之而来的不是伏尔泰、康多塞式的、寻找普遍公理公例的启蒙史 学,至少在1930年代以前,正统学术界里占主流地位的是带有实证主义色彩的客观史学 ,如何在史学中找出大经大法并不是他们的关怀。
    大体而言,由经学到史学,在价值层面上发生深刻广泛转变。经学思维提供的是恒常 不变的、确定性(certainty)的价值,但在现代史学思维中,世界恒在“变迁”中,所 以,任何价值都是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既然史学的首要任务是探求个别历史 事实(facts)的真相,而且所有东西都被“历史地”研究,故放诸四海皆准的通则不再 是关心的重点,当然也严重地冲击了“大经大法”式的思维。因此,后经学时代显然留 下了巨大的价值空白,至少,也逼迫人们去思考是不是还可以用其他方式去重建确定的 、恒常的价值系统。
    历史的思维常常左右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近代的古史研究一方面质疑谁是“中 国”、谁是“华夏”,一方面质疑黄金古代,当圣君贤相揖让而治的世界被赤裸裸的权 力斗争所取代,人们看待人生万物便很难再持传统的眼光--人类是生活在一个永远竞 逐、流动、变化的世界,古代如此,现代亦如此。以上种种有关价值系统的问题,是讨 论近代中国由传统经学过渡到现代史学时所应该继续探讨的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