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是“时过境迁”的学术,因研究的时段远离现实,鲜有治学上的禁忌,且有经 前人梳理过的史料为治学基础,有较为成熟的研究方法提供借鉴,所以一向有学术象牙 塔之称。所谓纯学术的象牙塔,就是指一般不与现实政治发生直接联系,较少受现实干 扰,也不刻意去影响现实,有着为学术而学术的一份从容和功到自然成的自信。近现代 史,其言说的时段已是现代国家的形成期,就不可能超然于政治之外了。它们对传统社 会解体的解释,对现代社会出现的解释,也就是国家的道统、法统和政统的来由和根据 。所以,近现代史的历史言说,会在国家政治框架的合法性等问题上,对现实政治间接 地产生影响。当代史的时段,是现代史中最接近我们现实社会的部分。当代史的言说不 仅涉及国家现行体制的合理性,还要涉及国家现实政策的形成背景,涉及过去的政要显 贵,有着直接影响现实社会的政治敏感性。这就使得当代史的研究往往与现实问题研究 有着相同的言说语境和相同的政治禁忌。 历史述事是社会公共领域的事情,与现实社会的政治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 个良性的政治生态环境中,民主化程度高,社会开放度大,民众权利有保证,舆论有自 由言说的空间,人民对国家政务活动有知情的权利。国家对政务活动机密领域的保护, 是通过法定档案开放期限实现的。在一个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社会舆论封闭,人民缺乏 民主权利的政治生态环境里,不但当代史的述事空间基本是不存在的,即便是素有象牙 塔之称的古代史研究,其述事空间同样会被现实政治吞噬掉的。大家熟知的“文化大革 命”中的“批林批孔”运动,就把一部中国历史曲解成了“儒法斗争史”。这是一个用 历史为现实政治需要服务的典型例证。政治透明度高的民主体制有一个比较不受约束和 不被检查的公共领域,政治高度集权的封闭体制是有现实而没有历史的,两者一般都没 有当代史的言说权利问题。只有在政治已有开明性但还没有民主化,社会已有开放度但 还没有公开化,民众已有言说空间但还缺乏法律保证的政治生态环境中,当代史才会遇 到真正令其尴尬的述事空间问题。在这个社会的转型时期中,现实政治和历史言说的关 系最为密切,现实和历史的互动性最为强烈。国家会利用历史建立对国家体制和政策的 认同,会利用历史推进体制改革和调整政策;同时也会担心过分追究历史可能影响到社 会认同,也会出现误导历史记忆,颠倒历史因果的问题。所以,当代史研究的开放程度 ,往往就成为观察现实政治开明与保守的一个视角。 现实问题的研究,与当代史“时过境未迁”的研究不同,其研究主体和研究客体是在 同一个时境中的。与现实问题的研究相比,当代史研究说的是已然,现实问题研究说的 是应然。应然所言的是事情的未知结果,结果如何要留待将来验证,可以凭逻辑说话。 已然所言是已有结果的事情,要追溯这个结果产生的来由,则必须凭史料说话。当代史 的研究是将一段过去发生的历史真相公诸于世,其言说要受到档案材料的掌握程度和史 实鉴别考证情况的限制。当代史的史料,既有头绪繁杂的问题,也有史源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面上的材料似乎是铺天盖地,浩如烟海,状如乱麻,线索繁杂,难以梳理出头 绪。另一方面,能够揭示历史内幕的核心材料,如档案材料和记录历史关键人物活动的 历史资料等等,又要受到档案解密开放的限制。在去伪存真考证史实的工作中,又会因 缺乏开放的环境条件,难以弄清一些事情的真相。另外,当代史学科本身,学科理论和 方法还不成熟,话语系统还没有完全走出现政治语境,还需要构建科学的学术体系。所 以,相对凭借理论分析的现实问题研究而言,当代史研究更要受制于史源等学术因素的 限制,言说的难度会更多一点。 同时,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也必然会促进历史研究的深化。对于在现实社会中发生的 体制性、结构性的深层次问题,我们总是要一再地叩问历史,搞清问题产生的缘由,提 出自己的认识。所以,当代史研究对于现实问题的深入研究,一向有着不可或缺的支撑 作用。特别对于处在转型期的社会来说,在进行大的政策调整时,总是一再在当代史的 问题上作出开题的文章。如对“文化大革命”的“彻底否定”,就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 供了坚实的根据。 概而言之,当代史研究既有现实问题研究的政治规定性,又有历史研究的学术规定性 。前者构成了学术研究开放性的挑战,后者构成了学科建设科学性的挑战。在现实的社 会政治生态环境下,这些挑战就形成了当代史的言说环境和述事空间。 二 作为近距离和现场感很强的历史,中国当代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凡是经历 过这段历史的人们都有铭心刻骨的过去,都有自己荡气回肠的故事,都可以从国运跌宕 起伏中找到自己沉浮其中的身影。可以说,这段历史已经成为民族记忆的一部分,具有 恒久的言说价值。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反映这段历史的各种文史作品,可谓汗牛充 栋,一直是畅销不衰。这正说明了在我们精神生活领域中,客观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当代 史述事空间。这个空间不仅存在于纸介、影视、网络等有形载体,也存在于思想言论的 无形载体中,容纳着个人的和官方的、学术的和大众的、公开的和私下的种种历史言说 。中国当代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举世罕见的,在它的述事空间里混杂着历史和现实的 ,政治的和学术的各种言说。既有严谨的科学之论、探微之作,也有大量因袭旧说、重 复雷同、粗制滥造的读物,还存在着许多造成误记和误读的情况。 (一)当代史的社会变迁内容极为深刻,有着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资源。 1949年以后,中国进入社会全面变革的时代。国家卓有成效地进行了极为广泛的社会 动员,通过各种政治运动对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在不长的时间里,国家不仅彻底改 变了全体国民的生活方式,还极大地改变了国民的思想和心理。可以说,从来没有哪段 历史像中国当代史那样,国家对社会有这样强大的控制力量,国运和每个人的人生际遇 有如此密切的联系。在这段历史中,不仅展现了变迁社会中充满各种变化的政治风云图 谱,还展现了变迁社会中充满极端色彩的人生百态。在各种整来斗去的政治运动中,人 性的善恶被发挥到了极致,给历史留下了一份难得的自我反省的样本。这是在特殊的历 史环境下发生的,有可能成为绝本的历史文化资源。 对中国当代史的反思,应是全民的责任。对于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无论政要名人, 还是平头百姓,都应有自己的历史发言权。尽管由于个人在历史中的角色不同,卷入历 史的程度不同,发言权会有大小之分,但都有平等的言说权利。他们关于个人经历的回 忆,都具有历史著作的性质,在社会不同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历史多层面的变化 ,提供了社会史、口述史和精神史的丰富资源。 在历史某个片段上的个体记忆,还是零碎的、片段的和感知的历史。在经历过这段历 史的人们中,既有个人在历史中所处地位的不同,还有话语权上的差异。知识分子是言 说强势的群体,是他们在发表历史言论。普通工人农民处于言说弱势,但他们默默地承 受的历史是更为沉重的历史。在历史叙述中,显贵人物的事情,虽细碎,也是世人瞩目 的大事。草根阶层的事情,虽重大,也是不被重视的琐事。所以,在自然叙述的状态下 ,会带来把历史琐碎化的倾向,还需要研究者进行历史整合,才能形成完整的集体记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