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时过境未迁(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党史研究与教学》 王海光 参加讨论

(二)当代史的历史悲情色彩浓郁,充满各种不同的甚至相互对立的历史认识。
    人们对当代历史的认识往往是带有个人经验的印记。中国当代史的政治环境,长期受 制于绝对主义的影响,在思想观念上和政治生活上把阶级斗争绝对化了,给社会生活添 加了许多极端色彩。建国以来的各种政治运动接连不断,给数以亿计的人们造成了巨大 的伤害,人们在讲述这段历史时,往往带有个人经历的悲情色彩。
    在这个历史的同一空间里的人们,由于人生际遇的不同,会带来大不相同的历史感受 和历史记忆。这一时期,政治运动频繁,社会信息封闭,一般来讲,不同的年龄差距, 体验就大不一样。个人成长过程处在哪个历史起落点上,位于哪种社会角色,会有大不 相同的历史感受。这种历史的时差和社会的位差,使人们留下的历史记忆会有很大的差 异。以“文革”为例,那些率先投入运动的青年学生,未必对反右派运动有强烈的记忆 。处于运动整人和被整两端的人们,也是难以相互沟通的。运动中的造反派与受到运动 冲击的“走资派”,有着良好家庭背景的“红五类”和背着沉重的出身包袱的“黑五类 ”,积极参加运动的弄潮儿和游离于运动之外的“逍遥派”,精英阶层和草根阶层,对 于这场运动的理解就大相径庭。至于“文革”后的出生者,“文革”对他们似乎是一个 遥远的故事,更难体会到“文革”中人们那份真诚的激情和盲目的狂热。网上一些称之 为“愤青”的“文革”言论,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就明显带有望文生义的浅陋。
    记忆的东西总是印象中最深刻的东西。由于过去政治绝对主义造成的社会人生的曲折 经历,在关于当代史的历史评说中,存在着多种截然相反的对立观点。各方各执一端, 言之凿凿,还往往加有亲身经历的或耳闻目睹的例证。特别是在言论比较自由的网上辩 论,更是带有浓厚的火药味。这些相持不下的不同观点,使对中国当代史的论说带有了 特别强烈的情感色彩,各方的立场很难找到一个相互包容的平衡点。这种历史观念上的 巨大差异,使得建立在理性分析基础上的历史认识,就显得格外可贵。而这种历史认识 的形成,有赖于能够自由讨论的学术空间的建立。当各种观点都充分表达出来时,就有 通过分析比较,达成基本共识的必要条件。
    (三)当代史中遗留了许多错误的历史记忆,在历史的言说空间中还存在一些不符合史 实的陈见旧说。
    任何国家的政治活动,都有当时不能公诸于世的事情,留待后人揭秘的历史。中国当 代史的过程特别曲折,情况也就更为特殊。建国以后,由于大大小小政治运动接连不断 ,偶发性事件多,社会发展起落大,政治内幕错综复杂,留下的历史谜团也就特别多。 在国家政治生活不正常的情况下,历史是政治的工具,历史的话语权是政治家的专利。 普通民众知道的历史,只是为政治宣传教育所用的历史。政治不是学术。学术的要求是 实事求是,求事情的本然。政治则不然。政治的要求是维护权力的合法性和行使的有效 性。
    政治宣传俱是因时之论。它的目的是制造社会的认同,标准会根据政治需要的变化而 变化,所以经常会制造出一些错误的历史记忆。在历史上,政治家所说、所想、所做往 往是不一致的。特别是当社会发展出现曲折时,政治家首先考虑的是稳定人心的需要, 会制造出一些解释。从中外历史都可以看到,这种政治上的权宜之说,是为了维护国家 权威的正确形象,制造社会认同,但未必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一旦延续下来,就会造成 历史错记和误读,模糊了历史的真实面目。
    中国当代史的起伏大,曲折多,每一个起伏曲折都是对前段历史的某种否定。社会主 义改造是对建国初建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否定,反右派运动是对共和国民主法制的否 定,大跃进是对中共八大积极稳健建设方针的否定,“文化大革命”又是对前十七年的 否定,“文革”结束后,对十年“文革”则是“彻底否定”。在不断的历史否定之中, 积累下了大量的错误记忆。这些在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缺乏史实根据的陈见旧说,长 时间占据着历史的记忆空间。如对60年代初大饥馑的认识,过去一直讲是三年自然灾害 造成的,苏联逼债加重了其危害程度,直到80年代以后才实事求是地归因于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运动的失误。
    由于过去习惯性说法的印记太深,直到现在,在许多历史事件上还有程度不同的误记 和误读,还存在很多历史记忆上的空白。现在的政治环境已经有了清理历史的条件。但 历史上陈见旧说的积淀太厚,要从一个个具体史实出发,进行历史细节的推敲,还历史 于本来面目,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四)当代史言说空间中文史不分的情况比较集中,还存在一些刻意炒作的成分。
    中国当代史的研究,是在“文革”结束后的拨乱反正条件下开展起来的,与改革开放 的历史有密切关系。拨乱反正时期,人们痛定思痛地反思历史,渴望了解历史的真实。 因史学研究的政治禁忌较多,文学自由创作的空间较大,以文学的形式出现的小说、纪 实文学、影视文学和回忆录等作品,首先填充了当代史的言说空间。可以说,是文学带 动了史学,率先进入了过去不能言论的一些敏感地带。例如“文化大革命”和“反右派 ”等领域,最初的进入者是文学而非史学。一些搞文学的也由此跻身到史学领域。小说 家作史,往往想象有余,考据不足,也给当代史的言说带来了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以 讹传讹,缺乏周密论证的粗疏之风。这种文史不分的情况,是学科初兴时不可避免的状 态。
    在市场经济的商业化影响下,情况又有了新的变化。其一、历史题材的商业化操作。 面对社会要求了解当代历史真相的需求,市场上充斥了大量粗制滥造的所谓历史揭秘的 作品。这些作品碾转抄袭,重复雷同,还挟加了许多作者想象的成分。其二、说教性宣 传向商业化宣传的转向。在学界对一些历史事件和政治人物争议颇多的情况下,政治说 教性宣传转向与世俗化结合。由走下神坛出现了猎奇宫闱秘史热,政治教育进入个人生 活私域。拿历史人物的枝微末节做煽情文章,进行商业化的宣传炒作。一个纪念期,就 是一个炒作周期。炒作本人不够还要炒作家属子女,甚至是对历史毫无印象的隔代子孙 。拿毛泽东的话来说,则是“明曰树我,不知树谁人”。其三、诠释历史和历史文学创 作的低俗化。商业社会时尚的小资情调,担不起严肃历史的沉重。以现代小资的世俗眼 光,随意对历史进行新的戏剧化的诠释。当下一些所谓红色经典的东西,全然是一批现 代小资们的生活演绎版,脱离历史场景,任意添加情爱性爱,嬉戏打闹的戏说情节,如 当前上演的电视剧《林海雪原》就是一例。低俗化是这个领域失去历史感的表现。虽然 ,文学有对历史进行加工创作的权利,商业文化毕竟是商业,但对历史总不能太离谱。 历史题材的炒作煽情,还可以列出其四、其五、其六。这些情况虽然主要发生在严肃历 史研究之外的大众文化领域,但会在大众文化领域制造新的历史误读,会在民族的记忆 中平添了许多历史演义的元素。
    此外,在历史认识上还有一些简单化的思维方式,如把历史中正确较多的人作为完人 ,完人无错;将历史上的罪错责任归于几个罪人,罪人无对。这些都会忽视历史的复杂 性,忽视历史人物的多面性,影响到对历史的深究和追问,也是会产生历史误读的一个 因素。
    在中国当代史的言说中存在的这些历史琐碎化、认识情感化、细节模糊化、操作商业 化和思维简单化等现象,不但使一些错误的历史记忆不能及时清理,也带来一些造成历 史误读的新情况,影响了对这段历史的全面认识。这说明,在集体的历史记忆上,还是 处在一个感性的阶段。当代史的研究在历史整合、史实清理和史观更新方面,还有大量 的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