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中国交通史研究一百年(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王子今 参加讨论

白寿彝任总主编的《中国通史》也以一定的篇幅论及交通,利用了交通史研究的成果 。以其中第4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为例,在丙编《典 志》的第4章《手工业技术》中,有“交通运输”一节,讨论了“陆路交通”和“水路 交通和造船业”。第7章则为《国内外交通》,其中第1节为“秦的水陆交通和直道、驰 道的修建”,第2节为“汉代水陆交通的发达”。第2节论述了“汉代交通中心向洛阳的 转移”、“汉代的陆路交通”和“汉代的水路交通”诸问题。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傅筑夫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凡5卷,其中4卷都专门列有 关于交通运输的专题。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章《秦汉时代的经济区及其变化 和发展》中的第2节,是“秦汉时代的交通和运输”。其中论述了(一)作为全国大动脉 的交通干线,(二)陆路交通的开发,(三)水路交通与漕运的开发,(四)管制交通的各种 制度。所论述的专题,大体覆盖了当时交通的各个主要方面。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4 年)第2章《两晋南北朝时期几个主要经济区域的变迁》中的第3节,是“晋南北朝时期 的水陆交通与大运河的开凿及其影响”。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章即《隋唐五 代时期的交通》,在第1节“道路”中,论述了(一)官道,(二)地方道路的增修,(三) 通边区及外国道路;在第2节“运河”中,论述了(一)大运河及相关的运河,(二)地区 性运河;在第3节“漕运”中,论述了(一)盛唐时期的漕运概况,(二)中唐时期的漕运 概况,(三)晚唐时期的漕运概况;在第4节“交通制度”中,论述了(一)关津,(二)桥 梁,(三)驿、传、旅店。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章即《宋代的交通运输》,在 第1节“漕运”中,论述了(一)漕运对宋王朝的重要性,(二)汇集京师的主要运河及各 河负担的漕运任务,(三)主要运道与历朝漕运定额,(四)漕运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在第 2节“陆路交通运输”中,论述了(一)道路,(二)驿,(三)陆运。虽然没有对先秦时期 和宋以后历朝的交通状况进行总结,而且各卷涉及交通的文字体例不一、详略各异,但 是都是在相对成熟的研究基础上以认真的态度进行论述,篇幅总合已经超过12万4千字 ,阅读有关部分的内容,可以大略了解自秦代至宋代的交通史的概况。因而如果缀联傅 筑夫笔下的这些章节,几乎可以看作一部简明中国古代交通史了。
    傅筑夫、王毓瑚编《中国经济史资料·秦汉三国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虽然是资料汇集,然而分类详明,编列之间,已经可以看到通过结构设计所体现的研究 功力。其形式确如编者所说,“各章节之间,复就资料本身的内在联系,尽可能组成一 完整体系,而不是简单的胪列。同类材料则依时间顺序排列,借以窥见其发展演变的经 过。”于是也可以看作一种研究成果。其中“交通与运输”列为第2章,前有总述秦汉 三国时期交通形势与交通布局的“绪言”,又分“陆路”、“水路”、“交通制度”、 “运输(附漕仓)”、“运输工具及动力”五节。此外,在第3章《人口》中,第5节为“ 人口之移动”,分别收列了如下几方面的资料:(一)移民:甲,灾荒移民;乙,政治移 民;(二)流亡;(三)掳略。这里所涉及的,其实也是一种交通现象。虽然全书所收资料 主要采自文献,如编者所说,“近代出土或新发现的资料如汉简等”,“一概未收”, 而研究者已经足可借以得到极大的方便。此后出版的傅筑夫编《中国经济史资料·先秦 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则将“交通”列为第2章《经济地理》中的一节, 下有列目:(一)道路;(二)传、递、邮、驿;(三)水路;(四)海路。所收容资料的分量 ,远较《秦汉三国编》薄弱。
    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的许多省市地方志中都有交通志。作为史志整理和研 究的成果,河北省交通厅史志编纂委员会著《河北古代陆路交通简史》(河北科学技术 出版社,1986年)出版较早,西安市交通局史志编纂委员会著《西安古代交通志》(王开 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作为志书,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古代名都西安地区交通 事业的历史发展。其中又专置《西安古代交通文献汇辑》部分,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 所附《考证》题下的22个方面的内容,其实许多都是西安交通史的专题学术论文。于是 全书与其他有关论著不同,既有资料价值,也表现出一定的研究水平。例如其中李之勤 《关于古代子午道的走向、改线和部分资料的考析》、《<读史方舆纪要>陕西省汉中府 <傥骆道>条校释》,李健超《长安细柳营》、《唐长安临皋驿》等论文,都以在中国交 通史研究中的学术地位而使全书得以增色。
    中国水运史丛书的编写出版,对于中国交通史的研究也起到了有益的作用。按照编写 规划,其中包括中国海港史、中国内河航运史、中国运河史等,也包括水运史中若干重 要事件和重要机构,如郑和下西洋、招商局史、民生公司史的研究。交通史志研究有关 论著的问世,有些收到比较好的社会文化效益,对于中国交通史研究者有一定的参考作 用,如彭德清主编,包括“古代航海史”、“近代航海史”和“现代航海史”三个分册 的《中国航海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编《中国公 路史》(第1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等。
    交通史志的研究,因行政力量的作用,投入了较多的人力和物力,成果较为集中。但 是从学术质量看,许多研究内容似乎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更深入的学术探索和更全面的学 术总结。
    
    交通设施、交通工具、交通技术的研究,是认识交通总体结构之历史文化作用的基础 。中国交通史研究重视实证性的特征,也因此得以体现。
    这一层面的研究,以交通道路考定所受到的重视最为突出。上文说到的严耕望《唐代 交通图考》等论著,主要成就在于推进了交通道路的研究。此外,史念海《秦汉时期国 内之交通路线》(《文史杂志》第3卷第1、2期,收入《河山集》第4集,陕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1年),章巽《秦帝国的主要交通线》(《学术月刊》1957年第2期,修改后 题为《秦帝国的主要交通线及对外交通》,收入《章巽文集》,海洋出版社,1986年) 等学术论文,也都以交通道路的规划与建设作为主要论述对象。史念海实地考察秦直道 的成果《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陕西师大学报》1975年第3期,《文物》1975年第 10期)发表后,引起了学界的普遍重视,此后又有一系列新的考察报告和研究论文发表( 注:参看王开《秦直道亲探》,《西北史地》1987年第2期;贺清海、王开《毛乌素沙 漠中秦汉“直道”遗迹探寻》,《西北史地》1988年第2期;孙相武《秦直道调查记》 ,《文博》1988年第4期;延安地区文物普查队《延安境内秦直道调查报告之一》,《 考古与文物》1989年第1期;史念海《直道和甘泉宫质疑》,《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 8年第3辑,收入《河山集》第4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史念海《与王北辰 论古桥门与秦直道书》,《再与王北辰论古桥门与秦直道书》,均载《中国历史地理论 丛》1989年第4期,收入《河山集》第4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吕卓民《秦 直道歧义辨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年第1期。)。尽管认识未能完全一致,但 为更接近历史真实的论点的推出,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关于秦直道的讨论,可以看作反 映中国交通史研究生动活泼的学术气氛的实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