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天下概念成立的再探索(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 甘怀真 参加讨论

而天下的“文字”(汉字)形成于中原王朝,最早为周王集团所使用,也一定都不令人意外。因为汉字本来就是中原王朝所独占与使用的技术。
    若从文字面去追论天下观的起源,则可上溯到“周文王神话”。此神话主要表现在《诗经》中,在时间上或可追溯至西周前期。《皇矣》是《诗经》中唯一出现“天下”一词之诗篇。为讨论之便,我节录此诗如下,再加以说明: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文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这首诗叙述上帝弃绝商纣王而选择周文王。这位上帝居高高在上之“天”而“临下”。此上帝“临下”所监督的区域当即“天下”,而王者(如周文王)所对者即此“天下”。此“天下”是由“万邦”所组成,其人民即“下民”。而由于周文王受天命,故周文王为“下民之王”。
    此诗表现出天下观念的初期形态,即天子与上帝(天)联结,而得以受天命治天下。在初期阶段,这种天下观相较其后儒教的理论化,具有浓厚的巫教、魔法色彩。上天与下土的联结是借由王者的上天、下地的宗教能力,并作为天与地二界的媒介。文王就是这样的宗教领袖。⑤ 如《诗经·文王》曰: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文王可以升天,下地,而伴随着上帝。初期天下概念中的空间,是居于上天的王者由上而下所看到的范畴。王之所以居于上天,当然是基于当时的宗教信仰。而周文王就是一类具有宗教能力的圣者(宗教领袖)。
    这首诗也作为周统治者的政治论述,在说明周人之所以成为中原集团诸国的领导者的原因在于文王“在帝左右”,而得以支配下土的“天下”。《文王》之诗又说“仪刑文王”。即周人只要效法文王,即可以永保“天下”。
    类似的诗句与概念也出现在《诗经》中。如《诗经·殷武》:“天命临监,下民有严。……命于下国,封建厥福。”这里出现“天”相对于“下民”、“下国”的世界像。周王所统治者即此“下民”与“下国”。另一诗《小明》曰:“明明上天,照临下土。”也是“上天”相对于“下土”。
    我们可以推论这种王者伴随上帝在“上天”,并受天命以统治“下土”、“下国”、“下民”的观念,即天下观的初级阶段,当完成于西周。而文王是最重要的典范,故整个政治论述以“周文王神话”为根据。
    那么周王的“天下”的具体范围为何?我想只包括与周王有朝贡、册封关系诸国所构成的领域,亦即本文所谓的中原集团的诸国。这个领域是以周王为主祭者的祭祀圈。从上述“天下”理论重新理解《诗经》中所谓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经·北山》),其意不是指“全世界”皆(应)是王者的统治领域,而是指同一位上帝所监临的区域内,皆是“王土”。因此,不是这位上帝(天)所监临的区域,即“天下”以外的区域内的人民,以今天的说法,是异教徒,则不生活于“王土之内”,也不是“王臣”。
    三、禹传说与天下
    即使我们可以从《诗经》中推论天下观念起源于周文王神话,可能流行于西周,却缺乏直接证据以证明天下一词成立于西周。近年来,由于中国考古学界宣称发现西周中期的燹公盨(遂公盨),其铭文中有“天下”一词⑥,引发学界振奋。若其说属实,则天下一词的出现可上溯至西周中期。但该器物仍存诸多疑点,信凭度亦待商榷。⑦ 在这些前提上,燹公盨铭文仍是不能直接利用的史料,至少不能当成主要证据。
    燹公盨铭文的主要内容是禹治水神话。它给了我们探讨天下观念起源的另一条线索,即天下观念源起除了周文王神话之外,另外一个脉络是与禹神话间的关系。“天下”概念,尤其是“天子治天下”概念的形成,当与该铭文所载“禹敷土”的理论有关。禹敷土的理论亦见于《禹贡》。我们先分析这份文献。
    《禹贡》收入今本《尚书》,属其中“夏书”的一篇。目前学者多承袭宋儒朱子以来的意见,认为《尚书》是汉人所编成的作品。但其中《禹贡》一篇当是战国时的著作。我亦持此看法。传统学者说本篇是夏代作品,从今天汉字文书演变的历史来看,自属无稽之谈。说是春秋的作品,或说是孔子所作,虽然孔子审定《诗》、《书》之说,但通观《禹贡》的知识内容,尤其是地理学的知识,当属战国时的著作无误。⑧
    成文化或成书化的时间本身是一个历史事实。但成文化并不意味着该文件或文书的内容是在这个时间点才成立。《禹贡》一文成立于战国中期或其后,并不意味其内容是成立于此时且只是反映这个时期的事实。在成文化之前,人类更常运用的是口语传播。我们相信许多事实是通过口语被表达与传播,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不断地被转述,故可能会转述错误,或被加上说话者的当代诠释。若燹公盨的铭文确实是西周中期,则可推知当时禹神的样态,而其中“禹敷土”的传说的成立可上溯到西周中期。但如《禹贡》所载的禹神话的内容,却待战国中期始得成立。
    《禹贡》全篇的主旨是叙述禹平定山川,而规定各区域(州)的贡赋内容。它反映重要的支配原理即“为什么天子治天下之民”。《禹贡》利用禹神话的信仰,论证土地是禹所创造的,且农民耕作禹(王、天子)所造的土地,故与禹发生赋役关系,通过赋役而成立天子与民之间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
    “农业化”是《禹贡》全篇的关键概念。众所周知的“大禹神话”主要事实是所谓“大禹治水”。禹治水的传说也非完全无稽,可能有其历史背景。目前的研究显示,距今五千年纪的后半,从距今约八千年前农业革命以来的农业进展,尤其是距今六千年前以来的快速发展,遇到瓶颈,甚至大幅衰退。其原因有可能是自然环境变化,在公元前三千年纪的后半到二千年间,东亚地区出现干冷化的现象,进入寒冷期。⑨ 激烈的气候变化造成中国许多地域的政治组织没落,如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出现一时的衰落。其中黄河下游的平原出现洪水泛滥的现象。这可能是尧舜时期出现大洪水,以及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所对应的真实历史。而禹可能是约距今四千年始,某个推动且恢复农业的王权集团的部落神一类的神祇。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