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编撰新图景:大众化历史叙事的隆起(6)
⑤孟繁华:《众神狂欢: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象》,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第5页。 ⑥孟繁华:《众神狂欢: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象》,第6页。 ⑦埃娃·多曼斯卡编:《邂逅: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哲学》,彭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该书是编者以当代历史哲学为主题进行的访谈,受访者包括海登·怀特、汉斯·凯尔纳、弗兰克林·安克斯密特、格奥尔格·伊格尔斯、杰尔泽·托波尔斯基、耶尔恩·吕森、阿瑟·丹图、列昂奈尔·戈斯曼、彼得·伯克、斯蒂芬·巴恩等当今历史学界著名学者。本文将该书简称《邂逅》,在文中只标注受访者及页码。 ⑧F.R.安克斯密特:《历史与转义:隐喻的兴衰》,韩震译,北京:北京出版集团文津出版社,2005年,第152页。 ⑨玛丽亚·露西娅·帕拉蕾丝-伯克编:《新史学:自白与对话》,彭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17页。该书为编者对包括卡罗·金兹堡、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罗伯特·达恩顿等历史学家访谈的结集。此处引自对罗伯特·达恩顿的采访。 ⑩柯林武德:《柯林武德自传》,陈静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77页。 (11)阿克顿:《历史研究讲演录》,见何兆武主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代西方史学著作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355、358页。 (12)参见黄进兴:《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第55页。 (13)汤普森:《历史著作史》第4分册,孙秉莹、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609页。 (14)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张文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319页。 (15)何兆武:《从思辨的到分析的历史哲学》,见《历史理性批判论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65页。关于历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参见王学典:《十九世纪的自然科学与历史学:塑造、同化与区别》,《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16)参见王晴佳、古伟瀛:《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9-74页。 (17)参见黄进兴:《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研究》,第57页。 (18)海登·怀特:《形式的内容:叙事话语与历史再现》,董立河译,北京:北京出版集团文津出版社,2005年,第34、46页。 (19)黄进兴:《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研究》,第58页。 (20)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陈永国、张万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345-346页。 (21)汪荣祖:《史学九章》,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第22页。 (22)王学典:《“历史”与“科学”》,《文史哲》2000年第3期。 (23)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自序,长沙:岳麓书社,2003年,第3页。 (24)据称,其语为张政烺在忆及傅斯年时告知田昌五的。参见侯云灏:《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与变革》,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07页。 (25)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见欧阳哲生主编:《傅斯年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12页。 (26)傅斯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十七年度报告》,见《傅斯年全集》第6卷,第9页。 (27)傅斯年:《评丁文江的〈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见《傅斯年全集》第1卷,第428页。 (28)汪荣祖:《五四与民国史学之发展》,见汪氏编:《五四研究论文集》,台北: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年,第221页。 (29)章学诚:《文史通义校注》,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20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