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编撰新图景:大众化历史叙事的隆起(7)
(30)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自序,第2-3页。 (31)王学典:《历史是怎样被叙述的?--论历史知识的人文主义属性》,见王文章、侯样祥主编:《中国学者心中的科学·人文(人文卷)》,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9页。 (32)陈嘉映:《谈学术和学术语言》,见《泠风集》,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第98页。 (33)斯图尔特·霍尔:《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导言,徐亮、陆兴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4页。 (34)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36页。 (35)陈平原:《当代中国人文学者的命运及其选择》,见《学者的人间情怀》,珠海:珠海出版社,1995年,第123页。 (36)陈平原:《学术史研究随想》,见《学者的人间情怀》,第38页。 (37)陈平原:《当代中国人文学者的命运及其选择》,见《学者的人间情怀》,第119页。 (38)参见王学典:《放逐“现实”回避“问题”:90年代学风的致命伤》,《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8期。 (39)参见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63页。 (40)卡罗·金兹堡:《新史学:自白与对话》,第239页。 (41)娜塔莉·泽蒙·戴维斯:《新史学:自白与对话》,第85页。 (42)海登·怀特:《元始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4年,第535页。 (43)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自序”,唐小兵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44)卡罗·金兹堡:《新史学:自白与对话》,第254-255页。 (45)参见黄进兴:《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研究》,第189页。 (46)娜塔莉·泽蒙·戴维斯:《新史学:自白与对话》,第79页。 (47)罗伯特·达恩顿:《新史学:自白与对话》,第201页。 (48)卡罗·金兹堡:见《新史学:自白与对话》,第250页。 (49)挪威人为了不让沙丁鱼因窒息而死亡,将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鲇鱼放入鱼槽中,使沙丁鱼感到威胁而紧张起来,加速游动,于是沙丁鱼便活着到了港口。这就是著名的“鲇鱼效应”。 (50)参见刘擎:《2008年西方知识界重要事件综述》,《学海》2009年第1期。 (51)参见王晴佳:《文明、自然和社会--第20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所见之史学研究新潮》,见王笛主编:《时间·空间·书写》,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49页。 (52)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杜继东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页。 (53)谢保成:《唐宋以来的史学通俗化趋势》,《光明日报》1994年11月21日。 (54)陈衡哲:《西洋史》,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年,第5页。 (55)顾颉刚:《通俗读物的重要性》,《云南日报》1939年1月8日,转引自何成刚、陈亚东《民国时期的几部历史普及读物》,《中华读书报》2007年11月21日。 (56)陈启能、王学典、姜芃主编:《消解历史的秩序》“编者的话”,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