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汉宋《春秋》学的异同(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人文杂志》 葛焕礼 参加讨论

(二)融通。汉代《春秋》学虽以专门之学为主,后世学者多以此概称之,但当时传派间学说的融通关系,却一直未得到学术界的应有重视。其主要表征有:
    1.史书记载之兼习事例。如:《汉书·儒林传》载榖梁家尹更始"又受《左氏传》,取其变理合者以为章句。"《隋书·经籍志》载西汉公羊家严彭祖撰有"《春秋公羊传》十二卷、《春秋左氏图》十卷、《古今春秋盟会地图》一卷"。《汉书·翟方进传》:"方进虽受《榖梁》,然好《左氏传》、天文星历。"
    2.著作内容之兼采它传。今据《玉函山房辑佚书》所辑汉人《春秋》著作内容,列举兼采它传(家)条文如下:
    3.疏议诏奏之兼取三传。汉人的疏议诏奏往往杂取三传,不限门户,显示出三传在朝政话语中的共存状况。如:
    其中,张敞学古文,修《左氏春秋》,而奏文中引《公羊传》;刘向为榖梁学大师,然谏文中引《公羊传》和《左传》。
    由上可知,汉代《春秋》三传学间绝非如后世所认为的那样壁垒森然、不可融通。蒙文通也认为"刘子骏创通大义以来,说《左氏》者数十家,于邱明之传有所不通,皆没而不说,而更肤引《公羊》、《榖梁》以自乱。"(23) 反之,公、榖二家也征引《左传》。他们相互间立异、攻难的同时,也互有鉴取,此诚如章群所言:"(西汉)昭宣以下,经学分为家派,此禄利使然,苟博士再增,则家派亦必再分,又或演变为左右采获,而无所谓专家。"(24) 既分为家派,遂又致其左右采获,以融通对方所长,汉代《春秋》三传学正是经历了这样一个相反相成的辩证发展历程。
    翻检晚唐、宋代主流《春秋》学家的相关论议,我们会发现他们攻伐汉代《春秋》学的主要标的,正在于传派间的门户对立。如朱长文《春秋通志自序》:"汉兴以来,瓌望硕儒,各信所习……是非纷错,准裁靡定,诚君子之所叹息也。其秉毫牍、焦思虑以为论著疏说者,百千人矣,攻讦毁訾,党同斥异。"(25) 宋儒以尊经复古求开新,于《春秋》学,首要者就是超越三传而直寻经义,故批驳汉儒门户之学尤力。但这一主流论调,掩盖了汉代《春秋》三传学间之融通这一面相,放大了此间的对立,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后人对汉代三传学间关系的认识。
    宋代的《春秋》学,如表4所示,解经著作占到总数的57.63%。其训解经文的基本路数,是兼取三传及注疏、以及后儒之说,再会以己意。如王皙《春秋通义》"据三传注疏及啖、赵之学,其说通者附经文之下,缺者用己意释之。"(26) 体现出融通众家的显明特色。宋儒既以尊经求开新,便遗落传统的三传藩篱,统一于对新经义的探寻。如庆历四年三月,宋仁宗"问辅臣《春秋三传》异同之义",贾昌朝回答说:"《左氏》多记事,《公羊》、《榖梁》专解经旨,大抵皆以尊王室、正赏罚为意。"(27) 如此,三传的差异仅限于体裁,被看重的却是其共通的"尊王室"之义。
    四、理论学说
    后人常以"汉学详训诂、宋学擅义理"概括两者的学术特点,但这一认识却掩盖了各自相反方面的成就。(28) 就汉代《春秋》学而言,它不仅有着重于训诂的解说特点,也有着丰富的义理内容。于此,三传之学皆然。(29) 其中最为鲜明且通用的理论学说,是"三科九旨"说和阴阳五行论。此将其与宋代《春秋》学中的有关义理论说相类比,以作论析。
    (一)汉代的"三科九旨"说与宋代的尊王说、世变说和夷夏说。
    "三科九旨"说属公羊学,根据现存的资料,它在董仲舒《春秋繁露》中已具雏形,(30) 而最为典型的记述则见于东汉何休的《春秋文谥例》:(31)
    三科九旨者,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此一科三旨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二科六旨也;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三科九旨也。
    据皮锡瑞之说,第一科"存三统"为古代礼制:王者新兴;当封前二代子孙以大国,为二王后,并当代之王为三王。(32) 《春秋》话王于鲁,为继周者立法,故依旧封商之子孙于宋、新封周之子孙为二王后。第二科"张三世"是根据孔子闻见不同、进而书法不同而对《春秋》作的时段划分,即"所见者谓昭定哀,己与父时事也;所闻者谓文宣成襄,王父时事也;所传闻者谓隐桓庄闵僖,高祖曾祖时事也"。(33) 第三科"异内外"与"张三世"相通:"于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用心尚粗糙,故内其国而外诸夏,先详内而后治外……于所闻之世,见治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一。"(34)
    可知,"三科九旨"是汉代公羊家借《春秋》而形成的一套政治理想学说。它超越《春秋》的史书性质和当时日趋衰乱的现实,提出了《春秋》讬王于鲁的"革命"说(35) 和基于"张三世"的"衰乱-升平-太平"三世进化论,而此进化又以其国与诸夏、夷狄间的顺序融通程度为标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