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丸山真男:《歴史像と政治観》,《丸山真男講羲録》,第4册第1章第3節,第71-72頁。 (13)丸山真男:《丸山真男講羲録》,第7册第1章第3節,第95-129頁。 (14)丸山真男:《原型·古層·執拗低音》,《丸山真男集》第12巻,第136-155頁。 (15)丸山真男:《歴史認識の「古属」》,《丸山真男集》第10巻,第3-4頁。 (16)丸山真男:《歴史認識の「古層」》,《丸山真男集》第10巻,第5-6頁。 (17)丸山真男:《歴史像と政治観》,《丸山真男講羲録》,第4册第1章第3節,第66-81頁。 (18)林羅山:《神武天皇論》,京都史蹟会編:《林羅山文集》上巻,東京:ぺりかん社,1979年,第280、282頁;林羅山:《問对·太伯》,京都史蹟会編:《林羅山文集》上巻,第408頁;大原利武:《山海経の倭と蓋國に就て》,《朝鲜》,一月号(第二百十二号),京城:朝鲜総督府,1933年,第115-132頁;木宮泰彦:《日華文化交流史》,東京:富山房,1955年,第7-8頁;中田薰:《古代日韓交涉史断片考》第八《古代日韓航路考》,東京:創文社,1956年,第119-125頁;鳥越憲三郎:《女王卑弥呼の国》,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02年,第61、6-7、11-12、25-28、31-34頁;那波利貞:《我が神代に於ける中華大陸との関係擬說》,《史窓》1959年第15号。 (19)丸山真男:《政治的諸観念の「原型」》,《丸山真男講羲録》,第7册第1章第3節,第96-97頁。 (20)水文考古学家经过长期调查后指出,日本海固有的“左旋回流”现象意味着,上古的日韩联络和中日交通问题,并非天方夜谭。这使以往倾向于否认《古事记》《日本书纪》“神代卷”中大陆、半岛与出云、九州之间有海上交通的观点,受到质疑。有学者指出,仅就由日本海回流所形成的航路看,大陆人从极早的时候就应有三五结伴移居日本列岛者,中国文化亦极早便经由该航路波及日本。而且,《魏志·倭人传》所载之来日路线,因出自随卑弥呼使者回访“倭女王国”之魏使亲历,故而真实可信;而倭国使节赴魏之海陆交通线,也足堪证明上古中日间双向交流的可能性。(木宫泰彦:《日華文化交流史》,第3-16頁) (21)在《历史意识的“古层”》这篇长文中,丸山仅有一处提及《山海经》,并且只是就“女娲氏造人说”,稍作说明。(丸山真男:《歴史認識の「古層」》,《丸山真男集》第10巻,第5頁) (22)丸山真男:《歴史認識の「古層」》,《丸山真男集》第10巻,第11、39-41頁。 (23)丸山真男:《歴史認識の「古層」》,《丸山真男集》第10巻,第46-49頁。 (24)丸山真男:《歴史認識の「古層」》,《丸山真男集》第10巻,第45頁。 (25)丸山真男:《丸山真男講羲録》,第7册第2章第3節,第242-248頁。 (26)本居宣長:《直毘霊》,野口武彦編注:《宣長選集》,東京:築摩書房,1986年。本居宣长还举例道,源氏与“人妻”私通、与“义母”幽会,这在儒家眼里的所谓“不义恶行”,实际上是一种“雅情”的表现,因此这并不影响对源氏作为统治者本身的政治评价。人性自然情感的流露、本然状态的显现,均不过是人情世态的真实展示而已,它与人的道德高下,不应有什么关涉。(参見本居宣長:《源氏物語玉の小櫛》二の巻,《本居宣長全集》第7巻,東京:吉川弘文館,1927年,第515-518、529頁) (27)荻生徂徕:《弁道》、《弁名》,日本思想大系36《荻生徂徕》,東京:岩波書店,1973年。 (28)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北京编译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页。 (29)沟口雄三:《中国民权思想的特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国现代化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年,第346页。 (30)丸山真男:《丸山真男講羲録》,第7册第2章第3節,第224頁。 (31)丸山真男:《丸山真男講羲録》,第7册第2章第3節,第251頁。 (32)丸山真男:《丸山真男講羲録》,第7册第1章第1節,第19頁。 (33)井上哲次郎:《日本朱子学派之哲学》,東京:冨山房,1905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