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在全世界一百二十多个发展中国家中属于较为先进的地区。这个地区的主要国家早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就先后宣布独立①,比其他亚非发展中国家更早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从本世纪三十年代起,拉美进入一个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半个世纪来,主要拉美国家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通过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它们的实力不断增强。1960年美国的产值比拉美大七点七倍,到1980年只大三点九倍。拉美从本地区实际出发,采取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等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民族经济。目前,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已基本上建立起一个以金属制品、机械设备、化工、电子、纺织、食品等行业为主体的门类较的完备的工业生产体系。在现代化大生产基础上,资本在主要拉美国家已成为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领域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在这种经济结构上建立起资本主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无论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来看,这个地区的主要国家和多数国家实质上已经是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从属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一系列拉美国家怎样从往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演变为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它们为什么并没有从帝国主义的后备军直接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后备军,反而在无产阶级革命(或通过人民民主革命的形式)之前出现一个资本主义相对发展阶段?拉美国家实现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共同特点和今后发展趋势怎样?这些现象如何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加以正确的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提出一些极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大家。 在讨论这些问题之前,有必要强调一下拉美国家的多样性问题。拉美现有三十三个国家,这些国家不仅在国力强弱、幅员大小、自然资源多寡上,而且在历史背景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又必然使这些国家在发展道路上呈现自己的特殊性。本文主要是针对拉美三个大国(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四个中等国家(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智利和秘鲁)及乌拉圭、哥斯达黎加等国而言的。这些国家在其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进程中,既具有共同的特征,也有各自的特殊性。当然,上述各国存在的差异性和不平衡并不说明我们不能对它们反映的共同特征和面临的共同问题进行总体的考察和研究。 一、落后国家面临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对亚、非、拉广大国家的发展道路都有过大量的论述。他们在阐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民族问题、民族殖民地问题和帝国主义问题时,都涉及到这一方面的内容。在研究亚非拉国家发展道路方面,革命导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理论遗产和犀利的思想武器。全面理解他们在这方面的论述,不仅有利于我们开展对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和经济问题的研究工作,而且对于深入了解战后帝国主义问题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们先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说起。如所周知,马克思在他的光辉著作中曾把古代印度、中国、中东国家以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的墨西哥和秘鲁都列为亚细亚式的社会。他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对这种“静止的社会状态”起着瓦解的作用。尽管西方殖民主义被极卑鄙的利益驱使,使广大东方的或亚细亚国家遭受“流血与污秽、穷困与屈辱”,它们毕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②。他以英国侵略印度为例,指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③。英国的蒸气机、科学和自由贸易对亚细亚式社会那种手工业和农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起了破坏作用,“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最大的、老实说也是亚洲历来仅有的一次社会革命”④。马克思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扩展的战略高度来分析英国在印度的客观历史使命的。英国人用宝剑使印度达到比以前在大莫卧儿统治下更加牢固和占地更广的政治统一,推动电报和自由报刊的出现,促使加尔各答成长起一个具有管理国家的必要知识并且接触了欧洲科学的新的阶层,造成印度同欧洲经常迅速的来往。这一切表明:英国在印度的“建设性的工作总算已经开始做了”⑤。马克思高度评价水利设备、交通工具和铁路网引入印度的社会历史意义,指出:“这样做的后果是无法估量的”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