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美国外交史上的结盟与不结盟(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潘维洛 参加讨论

谈判也是一场复杂的斗争。首先,1779年法国力促西班牙参战时订有密约,法国答应西班牙在战胜英国之后,收回1704年被英国占领的西班牙领土直布罗陀。然而,当法西联军攻占不下英军控制的的直布罗陀时,法国便同意了西班牙的要求,将“美利坚合众国”的疆域限于北美大陆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沿大西洋岸的原十三州地区,不许它越过此界向西发展。这里,法国也有它自己的打算。它虽然支持北美十三州独立于英国,但是,它只愿意在北美有个弱小的“合众国”。这样一个“合众国”就会依靠法国而为法国利益服务。因此,法国并不希望在北美出现一个强大的“美利坚合众国”。也就是在限制美国的发展这一点上,法国与西班牙的利益,趋于一致。于是,法国外交大臣维相一方面使人向1782年六月抵达巴黎的美国使节约翰·介暗示独立后“美利坚合众国”的疆域,另一方面又派人暗中去英国接触,说服英国也同意这一方案。约翰·介立即察觉法国这一阴谋,随之于1782年九月在事先未通知法国的情况下派人去伦敦,与自由党内阁首相直接接触。英国政府由此得知它这两个敌人之间已出现矛盾,有空子可钻。于是,加速与美国代表谈判。1782年十一月三十日,美英之间草签了和平条约。
    美国背着法国与英国草签和约,从道理上说,违反了法美同盟条约中关于任何一方不得单独与英媾和的规定。但是,第一、这是“草签”,正式和约仍可留待法国同意后才签订;第二、法国自己也背着美国而先与英国接触,虽未订约,但也违反了同盟国之间的信守。因此,当法国外交大臣维相得悉此事,向富兰克林送去一份词句委婉的抗议照会,要求富兰克林作出解释时,富兰克林在回答中说:美国并未与英国单独媾和,只是同意了几条初步达成的和平条件;不过,未在事前与法国外交部商量,有些“失礼”;然而,对国王陛下绝无不敬之意。富兰克林表示,希望这次不愉快事件不致于在法、美这两个盟国之间产生裂痕,因为,“我刚刚得悉,英国人正得意非凡,认为他们已在你我之间制造了分裂。我希望这点小小的误会应严加保密,以使英国人有一天会发现他们自己完全失算了。”*就在同一封信里,富兰克林又提到向法国借款之事,并且很快得到六百万里尔的贷款。
    富兰克林的外交手腕是相当高明的。他从头至尾都能善于利用英、法两国间的矛盾,而在自己的“小辫子”给人抓住时,仍能利用该矛盾中的一个侧面,既巧妙地解脱了自己,打动了法国人思想深处的意念,又能再使国库空虚的法国,仍旧为美国资助一大笔款项。
    1783年九月三日,美国在法国完全同意之下,与英国签订了正式和约,基本上与草签之约内容相同。英国承认北美十三州完全独立,并将其领土范围,从大西洋沿岸延伸至密西西比河,南面到达西班牙殖民地佛罗里达边界,北面基本上就是现在的美国与加拿大边界。殖民地人民经过八年的斗争,终于摆脱了英国的统治,获得了最后胜利。
    弱小的北美十三州人民所以能战胜强大的英国,原因有三:
    1、独立战争的正义性,在国内深得人心,坚持武装斗争, 在国外赢得了广大支援,包括法国王室和英国国内的某些自由党人。
    2、英国树敌太多,孤立无援,不得不向十三州人民让步以摆脱自己的困境。
    3、美国在外交斗争中表现出色,充分利用了当时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
    华盛顿任总统时期的美国外交
    取得独立,只是美国立国的第一步。北美十三州真正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是在1787年,即和约签后四年,联邦宪法诞生之年。在这之前,原来的十三州殖民地虽已结成“邦联”(Confederation),但是,“邦联”政府权力极小,威信甚低。各州的权力极大,自行其是,以致“美利坚合众国”曾被讥为“美利坚分众国”(dis-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只是在联邦宪法诞生之后,尤其是1789年华盛顿就任总统之后,联邦政府才真正成为“中央政府”,对内对外都开始有了威信。
    华盛顿任命杰佛逊(Thomas Jefferson)为第一任国务卿,任汉弥尔顿(Alexander Hamilton)为第一任财政部长。从此开始了美国国内政党之争与外交关系相互冲击的局面,并逐渐出现具有美国特点的外交政策。
    华盛顿就任总统后三个月,即1789年七月,法国爆发了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建立起共和政体的新政权。对于前不久反抗英国皇室的压迫,历尽艰辛而取得独立的美国人民来说,当然是个极其令人鼓舞的事件。因为,与美国革命相同的另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在一个欧洲大国也取得了胜利,再加上美国与法国早已是同盟国,美国在困难的独立战争年代里,曾得到法国的很大帮助,因此,法国革命胜利的消息,在美国引起了轰动,到处高唱《马赛曲》,高呼“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群众情绪如此高涨,以致美国的“皇家交易所路”也改为“平等路”,过去称某某“先生”也改称为某某“公民”。这种情绪在华盛顿的政府里也得到反映。
    国务卿杰佛逊坚守法美同盟,主张与法国建立密切关系。他对法国大革命极其推崇,对革命中出现的暴力行为并不认为可怕,因为他坚信,要推翻专制制度决非躺在安乐窝(feather-bed)里就能办到的事。但是,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则认为,虽然美国已成为独立国家,而从国家利益来考虑,仍需与英国建立较为密切的关系,才能在经济上得到保障与发展。法国革命开始时,汉密尔顿并无异词。但是,随着革命暴力的发展,他便愈来愈持反法亲英的态度。转折点在1793年一月法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二月,法国对英国宣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