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美国外交史上的结盟与不结盟(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潘维洛 参加讨论

局势的复杂在于:美国能取得独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得到了法国的帮助,而现在的法国革命又与美国革命属于同一性质,都是反对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因此,就过去同过患难、现在思想相通和两国间有守望相助的条约义务等等方面来说,在法国与英国冲突之时,美国应该站在法国一边。尤其是,英国在1783年与美国签订和约之后,继续干着与美为敌的事情。在美国与加拿大边界上,英国不肯撤离原有的要塞,侵犯美国主权,而且还在煽动印地安人反对新生的“合众国”。法国对英国宣战后四个月,即1793年六月,英国又在公海之上肆意截获与法国及其殖民地通商的美国船只,夺走财物,拘捕船员,英国的霸道行为,连主张与英友好的汉密尔顿也认为是令人不能容忍的暴行。但是,美国当时立国不久,战乱之后,极需休养生息,同时联邦政府刚刚建立起来,财源拮据,政权不稳,汉密尔顿的财政计划中,四分之三的收入来自进口税,而美国的进口货物有百分之九十来自英国。如果美国对英国宣战,进口中止,财源断绝,整个联邦政府便有垮台的危险。加之此时法国对英国搜捕美国输法商船之举,采取报复行动,在公海之上搜捕美国输英商船,在对待财物和船员上,比英国更为无情。与此同时,英国对美国商船的态度又有了一些改变,赔偿损失并允许它们和英国在加勒比海上的殖民地进行贸易。这就促使华盛顿政府里的亲英派得以控制国会里的斗争,不使它通过对英宣战,同时,为平息舆论,力促派遣代表赴英国商谈签订商务条约以解决美英之间的争端。
    正是在上述1793-1794年期间,美国的内政与外交相互杂错的局面下,才能更好地了解这个时期的美国对外政策。
    1793年,美国的群众情绪极为反英,很可能触发对英国开战的行动。在这种关键时刻,华盛顿表现头脑冷静,权衡适中。1793年四月,在获得其政府成员一致同意之后,华盛顿发表了有名的所谓“中立宣言”。1794年六月,国会通过成为法案。宣言中并未提及“中立”二字,但是,它告诫美国公民应对“各交战国采取友好和不偏不倚的态度”。从这里,华盛顿为美国对外政策中一项重大原则奠下基石,不介入欧洲各国争端。这可能是尚处于弱小地位的美国在欧洲几个大国争霸时期所能作出的最好选择。其后的史实说明,美国的这一“不介入”政策,给它带来许多好处,直到十九世纪末均是如此。
    1793年以后美法关系的变化
    1793年美国在政策上宣布中立,不介入欧洲事务;但是,在现实政治之中,能否守住中立,却仍是一个考验。
    法国大革命当时正处于高潮。法国与美国有同盟关系,如果法国要求美国尽条约义务共同抗英,美国是否可以不遵守条约义务而置法国于不顾呢?在华盛顿所领导的政府里,意见不一致。亲英派汉密尔顿认为,当时美法结盟,是与波旁王朝路易十六统治下的法国结盟。现在,王朝被推翻,路易十六已上了断头台,因此,这一同盟条约已经失效。亲法派的杰佛逊的看法则相反。他认为条约不是与路易十六个人签订的,是美法两个国家之间的同盟条约,政权虽变,国家依然存在,因此,同盟条约并未失效。美国虽然面对这样一道难题,可是,解决的途径,却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革命的法国并没有向美国提出要履行同盟条约义务参加对英作战。原因是,当时美国刚刚立国,兵微国弱,参战对法国的帮助并不大。反之,美国不参战,做个中立国,其商船倒可以把美洲大陆生产的粮食等货物运往法国及其在北美的殖民地,更有助于法国。因此,法国需要美国担任的角色是一名友好的粮食商,而非一名不太中用的战斗员。
    其次,华盛顿也考虑到,如果法国的革命政府派遣外交使节来美,他应该怎样表态,因为,这涉及承不承认法国的革命政权和承不承担美法条约义务的问题。在这点上,杰佛逊的思想成为美国对外政策中承不承认别国政权的基础,直到二十世纪初也是如此。杰佛逊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与他参与起草的《独立宣言》一致,以“天赋人权”为其理论根据,认为各国人民有权管理自己之事,对内可以选择任何形式的政权,对外可以以任何政权名义代表国家。最关键之点,在于这一切是否出于人民的意愿。现在,既然法国革命表达了人民的意愿,建立起来的政权应予承认,其驻外使节应受接待。杰佛逊在承认政权及某驻外使节方面的思想,为华盛顿所接受。
    但是,现实的世界要比纯粹的推理复杂得多。
    1793年,革命的法国派出第一名驻美使节“公民”热内(Citizen Edmond Genêt)。热内当时三十岁,革命热情高涨,但缺乏冷静头脑。他于四月初抵达美国南部港口查尔斯顿市,受到美国人民热烈而盛大的欢迎,热内因而认为美国人民是完全站在法国革命一边的,于是,他虽然在抵美后不久即获悉华盛顿发表了“中立宣言”,却无视美国政府的中立政策,擅自派出法国船只在美国领海范围内外,以战争行动虏获英国船只。进而,热内又故意选择沿当时美国西部边疆地区而行,绕道去美国当时的首都费城(Philadelphia)。原因是美国边疆拓荒者最为支持美国与法国革命中所揭示的天赋人权思想,亲法反英,讲民主、反封建。热内从查尔斯顿经内地边区北上途中,备受欢迎,有的地区还鸣放礼炮,简直把他当成英雄;当他到达首都费城时,万人空巷,欢迎更加热烈,盛宴之上,热内大唱革命歌曲,人们为断头台的革命暴力而干杯。可以设想,一名外国使节,还没有呈递国书,没有得到国家元首的正式接见,就在人民群众中进行如此规模的政治活动,显然是不恰当的。热内在万众欢呼声中,头脑继续发胀,他怀疑前不久华盛顿发表“中立宣言”,是否在代表美国人民说话。五月十八日,华盛顿以美国总统身份接受热内呈递国书时,双方态度形成对照,华盛顿以庄敬持重的仪礼接见热内,既未按法国大革命的流行语称呼他“公民”,也未吻其双颊以示亲近,热内则感到愤怒,自忖华盛顿“这老家伙”并非什么历史上大人物,而是自由的敌人。此后,热内不顾美国的中立政策,继续在美国港口武装船只,派往公海及美国领海之内虏获英船,然后返航美国。这种做法直接违反了美国的中立地位。英国提出抗议,国务卿杰佛逊于六月五日正式照会热内:不得破坏美国的中立政策,不得侵犯美国主权,不得在美国境内肆意武装船只,带回战利品。热内则倚仗美国群众支持和亲法派势力,继续蛮干。他本来答应杰佛逊将虏获之英船《小萨拉号》不再加以武装,投入海上。可是,几小时以后,他便将该船改名为《小民主号》并武装投入海上战斗。这就使杰佛逊与华盛顿两人均感震怒。热内这种无视美国政府的行为,连亲法派人士也开始对他不满。热内则继续飞扬跋扈,声称要越过美国政府直接向美国人民呼吁。这样一来,热内与华盛顿政府之间便发生了正面冲突。八月二日,华盛顿召开内阁全体会议,一致同意要求法国召回其大使热内。同时,法国国内的革命形势已发生急剧变化,激进的雅可宾派已掌权,新任命的法国驻美大使福歇(Fauchet )带来一份指令,要将属于吉伦特派的热内加以逮捕,遣返法国。华盛顿深知热内若回法国就会上断头台,因而拒绝遣返热内。热内于是留居美国,并与纽约州长之女结婚成家。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