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史上的结盟与不结盟(5)
“热内事件”是美法同盟关系在美国政府方面开始变化的重要转折点。与此同时,美国派驻法国的使节也多少犯了与热内相似的错误,导致法国对美国关系的变化。 当热内在美国大肆串联,到处活动之时,美国驻法使节莫里斯(Gouveneur Morris)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站在法国大革命的对立面。莫里斯是个极端保守派,对于断头台体现的革命暴力,十分反感。为此,他把他的住所用作逃脱上断头台命运的人们的避难所,他甚至策划过帮助路易十六逃出法国。因此,当美国要求法国召回热内时,法国则要求美国召回莫里斯。美国于是另派亲法派门罗(James Monroe)为驻法大使。1794年,门罗在法国受到热烈欢迎,在法国国民议会全体会议上受到正式接待,被吻双颊。门罗的言词及行为,法国的欢迎与仪礼,均表示美法仍是站在一边的盟国。这与华盛顿宣布的在欧洲各国争端之中守中立的政策是不符合的,因为法国当时已与英国开战。更使两国关系受到影响的是美英签订商务条约。当时华盛顿再次正式派出约翰·介于1794年六月抵达伦敦,与英国谈判商务条约。这一谈判当然是法国极为关切的。美驻法大使门罗在没有充分获悉美国国务院给约翰·介的指示内容之时,便急忙向法国人保证,美英谈判不会有结果。可是,当条约内容透露出来之后,法国人感到受了门罗的骗。尽管该条约并不跟1778年法美商约相抵触,但是,其中一条规定英国军舰可以在赔偿美国损失的条件下,将美国载运粮食赴法的船只充公。这就使法国人感到美国等于已跟它的宿敌英国结盟而反对其恩友法国了。此时门罗又向法国人保证,这样的条约不会得到美国国会的批准。可是,1795年六月,美国参议院批准了该约,虽然在众议院中仍有争议,但是,最后终于在1796年四月获得两院通过。门罗已经感到山穷水尽,只好向法国人说1796年十二月的大选中,亲英的联邦派将被击败,亲法的共和派将当选,那时,约翰·介与英国签订的条约将会被宣布无效。1796年终的大选,同门罗的预言相反,联邦派的亚当斯当选为美国第二任总统。门罗幸亏已于当年八月被提前召回美国,从而逃过了这一难关。 美国第一次形成了自己的外交政策 1793年的“热内事件”尚未了结之时,杰佛逊已于该年七月三十一日向华盛顿提出辞呈,并于年底离开国务卿职位。华盛顿另任伦道夫(Edmond Randolph)为国务卿,杰佛逊之去职,说明了华盛顿政府的对外政策正逐渐脱离美法结盟的轨道。自此以后,华盛顿在对外关系上,更多地听取与杰佛逊观点不同的汉密尔顿的意见。早在1796年十二月大选之前,华盛顿已决心不再连任。不过,他根据1789年就任总统以来的国内外事态发展和亲身体会,感到美法结盟意味着两点:1.法国把美国当作一名小卒,在与英国争霸的斗争中,摆来摆去,全是为了法国的利益;2.法国派驻美国的使节,热内以后好几任都是如此,利用美法盟约条件积极插手美国内政,甚至包括物色总统人选,进行幕后活动。有鉴于此,华盛顿在1796年九月发表的《告别演说》*(实际上并未在公开场合用口头向公众演说,而是一篇文章)中告诫:美国应警惕外国的影响,美国与外国的往来应以通商为主,尽量少在政治上发生关系,不要介入欧洲各国的争端;只能因特殊情况而暂时结盟,必须摆脱与外国的永久结盟。 华盛顿的《告别演说》,在美国外交史上是一份十分重要的文献。它所提出的“摆脱永久结盟”、“不介入欧洲各国争端”等告诫,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都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指导原则。 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的名言是: “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醉心于一种习惯性的仇恨或一种习惯性的钟爱, 则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名奴隶。”*意思是一个国家在对外关系上亲谁、仇谁,不能永远不变,否则便不是自己的主人。 1800年美国摆脱了与法国结盟而走向不结盟 1796年夏,联邦派的品克尼(C. C. Pinckney)被派为驻法使节以接替门罗。但是,由于联邦派以亲英著称,法国政府“五人执政内阁”(Directory )公然表示不承认他的正式身份,声言品克尼若在未得到法国允诺之前进入法国,则将予以逮捕。与此同时,即将被召回国的亲法派门罗,则受到法国的盛宴欢送。品克尼一怒之下,去了荷兰。美法外交关系中断。 1797年春,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上台执政。为避免与法国的冲突,亚当斯派三名使节,组成委员会赴法谈判。三人中除品克尼外,另有联邦派的马歇尔(John Marshal)和共和派亲法的葛里(E. Gerry)。1797年十月,美国的三名使节到达巴黎。法国政府未予正式接待,而由法国外交部长塔列朗(Talleyrand)派遣三个联络员走访美国代表,声称若要正式接待,先得行贿并提出交付约合24万美元的贿赂款数。此举遭到美方代表的严词拒绝。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外交事务中,行贿送礼已经习以为常。但是,法国政府的外交部长竟然派人来赤裸裸地伸手要钱,也不多见。何况,美方代表并未受命有权付出如此巨款。即使能付此款,也会因此而产生政治影响,使英国认为美国已放弃中立而又与法国站在一边,从而敌视美国。品克尼与马歇尔二人,见商谈无效,愤然离去。葛里虽暂时留在法国,也无法商谈,不久也被召回国。 当法国政府公开要求贿赂的无礼举动传到美国时,群情激愤。1798年四月,亚当斯总统采取了措施,将美国代表团的报告公诸国会,把法国政府派遣索贿的三个人称为X、Y、Z,“XYZ事件”立即印成小册子,到处散发,进一步燃起了美国群众的怒火。决议、演说、集会、诗歌、宴饮等到处洋溢着群众的爱国热情。对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说,此时既非亲英,也非亲法,而是“亲美”。国会于是再采取行动,于1798年五月至七月期间,通过法令正式宣布在公海之上截获法国船只,不过,可以释放其人员免得酿成美法之间的全面冲突。此时,美法之间一切商务往来均告中断。亚当斯在国会庄严宣称:法国如不保证以正式仪礼接待美国使节,则美国决不会派使节去法国。1798年七月,美国国会单方宣布1778年美法商约及美法同盟这两项条约已经失效,理由是法国政府违反了条约规定。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