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与《易传》倡导社会变革的前提相类似,荀悦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宗法制度,重振汉家雄风。因此,在荀悦向往的这种天人和谐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封建纲纪,还是阳尊阴卑,还是上下相安、各得其位的伦理道德秩序。他说:“经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阴阳之节在于四时五行,仁义之大体在于三纲六纪。上下咸序,五品有章;淫则荒越,民失其性。于是在上者则天之经,因地之义,立度宣教以制其中,施之当时则为道德,垂之后世则为典经,皆所以总统纲纪,崇立王业。”[15](卷25)“天子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离,天之道也。”[14](《时事》)荀悦还取资《周易》阳尊阴卑、男尊女卑的观念,对东汉后期一直较为严重的外戚专权、母后当政现象进行了抨击。他指出:“古有掌阴阳之礼之官,以教后宫,掌妇学之法,妇德妇言妇功,各率其属,而以时御序于王,先王礼也。宜崇其教,以先内政,览列图,诵列传,尊典行。内史执其彤管,记善书过,考行黜陟,以章好恶。男女正位乎外内,正家而天下定矣,故二仪立而大业成。”他还批评汉朝实行的尚主之制:“尚主之制,非古也。厘降二女,陶唐之典;归妹元吉,帝乙之训;王姬归齐,宗周之礼。以阴乘阳,违天;以妇凌夫,违人。违天不祥,违人不义。”[14](《时事》)此举虽是在宣扬男尊女卑的陈腐观念,但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其主张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并反映出荀悦的政治敏锐性。 作为史学家,荀悦在著史过程中反映出的易学思想更为明显、更为系统、更有特色。他曾提出自己的著史宗旨:“昔在上圣,惟建皇极,经纬天地,观象立法,乃作书契,以通宇宙,扬于王庭,厥用大焉。先王光演大业,肆于时夏。亦惟翼翼,以监厥后,永世作典。夫立典有五志焉:一曰达道义,二曰彰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著功勋,五曰表贤能。于是天人之际,事物之宜,粲然显著,罔不备矣。世济其轨,不陨其业。损益盈虚,与时消息。虽臧否不同,其揆一也。”[15](《序》)其间受易学思想的濡染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说,尽管荀悦并非易学专家,亦未留下专门的易学著作,但他的易学思想还是极其丰富的,在易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总之,两汉史学的发展,史家史学思想的形成,史著的内容及体例特点等都与易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易学与史学的联系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两汉史学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吸收、借鉴包括易学思想在内的各家学术思想的结果。这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启示和影响。后来的许多史学家兼治易学,有的本身就是易学家、易学大师,如袁宏、魏徵、欧阳修、李焘、朱熹、李心传、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章学诚、邵晋涵、柯劭志等。不少易学家则兼治史学,以史释《易》,易学史上“两派六宗”中以南宋李光、杨万里为代表的“参证史事”宗即是如此。而直承汉代史家,使易学与史学结合得最为成功、最为完美的,当推晋代的干宝、北宋的司马光。他们均以史学名家,以良史著称,但又潜心研究易学,且造诣极深、成就卓然。应该说,这一切均得益于汉代学者的努力。 原文参考文献: [1] 邓球柏.帛书周易校释(修订本)[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2] 王利器.新语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 苏舆.春秋繁露义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2. [4]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5] 周易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十三经注疏》本,1980. [6]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7] 向宗鲁.说苑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7. [8] 吴怀祺.汉《易》与《汉书》[J].齐鲁学刊,2001,(3). [9] 六臣注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0]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 [11] 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2] 李鼎祚.周易集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3] 汪继培,笺.彭铎,校正.潜夫论笺校正[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4] 荀悦.申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5] 荀悦.汉纪[M].北京:中华书局《两汉纪》本,2002. [16] 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 [17]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秦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8] 陈启云.荀悦与中古儒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