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条全面行使货币职能,第一次见诸1699年詹姆斯·巴博特的记载。他写道:“我们跟他们商定了将我们的商品折合成本位币铁条的比价,即: “1串珠子等于1条铁条。……4条铜棒等于1条铁条……1头山羊1条铁条。1 头母牛10条或8条铁条。1头大肥猪2条铁条。1头小牛8条铁条。1桶棕榈油1.25条铁条。 “我们也用实物向土王纳税;购买了500名奴隶,每名2个铜环。 “我们也以贷款方式向土王垫付了价值150条铁条的杂货。……”(25) 一切货物都以铁条来确定其价值。这里,铁条不仅充当了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而且行使了支付手段的职能。 到18世纪,玛瑙贝、铁条、铜棒、“曼纳罗”等已全面行使货币职能了。它们不仅作为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而且成为储藏货币和支付手段。税收也使用货币。在豪萨诸邦,一些税收及队商、手工工匠等都用玛瑙贝结算。在卡诺,每个家庭都用玛瑙贝纳税。这种税收制度表明,普通百姓也参与了市场经济。在约鲁巴和阿贾族诸邦,18世纪已形成了以玛瑙贝为基础的货币制度,由国库控制货币的流出和流入,对外贸易是由中央政府控制的,地方的生产和分配某种程度上也受中央控制。在几内亚沿海,欧洲商船照例要用铜棒、铁条等向当地土王、酋长交纳从量税。沿海一些王室和商人通过征税或直接参与奴隶贸易而积聚了以条块状的铜铁等金属形式的大量财富。据约翰·亚当斯船长记载,在新卡拉巴尔,“一些商人因从事奴隶贸易而变得极为富有。他们拥有数量可观的欧洲产品,特别是生铁和铜。佩普累王室积聚的生铁数量之巨,据认为埋在地下的和堆在地上的一样多,即6-8英尺。”(26) 从货币发展史来看,货币形式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发展过程。大体上是由实物货币(如牲畜、皮毛、贝壳、布帛等等)发展到金属货币,而金属货币是从铜铁等贱金属发展到金银等贵金属,从条块状发展到铸币,然后才发展到较高级阶段的纸币和信用货币。奴隶贸易时期西非将玛瑙贝和铜、铁等金属用作通货,是处于货币发展的较低阶段,即实物货币(玛瑙贝)和条块状的贱金属货币阶段。这时自然经济还占着绝对优势,商品交换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些实物和金属本身具备的优点,例如比较耐用、不易破碎和损坏、不能伪造等等,很自然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它们既充当货币,而本身又是商品,具备使用价值,而且往往价值和使用价值较高。例如,玛瑙贝可以用作装饰品。铜除了可制成手镯、项圈等装饰品,用作男女双方的聘金和赠礼外,还可作祭祀用品以及身分和王位的标记。铜和铁还有许多实用价值,可以制作各种器皿和工具。 18世纪,与玛瑙贝和铜、铁等金属作为货币在西非流通的同时,欧洲人输入的银元和黄金也开始流通。这是西非货币发展的进一步形式。18世纪第二个25年,银元在豪萨兰开始使用,第三个25年在廷巴克图和内地尼日尔河曲使用,18世纪末以前在塞拉里昂沿海使用。在阿克拉,银元是在19世纪头25年大量输入的,19世纪前半叶在维达和拉各斯正式投入使用,19世纪中叶以前传入博尔努作为通货。 18世纪下半叶,由于欧洲列强掠夺黄金的目标从黄金海岸转移到拉丁美洲,因此黄金海岸的黄金生产衰落而不再输出黄金。相反,欧洲商人从拉美输入黄金来购买奴隶。于是出现了“盎斯”(Ounce)为单位的贸易货币。最初是指交换1盎斯黄金的货物。大约在1710年,阿克瓦木人就要求欧洲人用黄金来换取奴隶(27)。但当时还带有实物交换的性质。最早记载盎斯在维达用作结算单位的是1772年达荷美的文件。(28)它仅仅在维达作为欧洲商人和当地商贩,特别是奴隶贩子之间交易的结算单位,并未流传到内地。奴隶贸易衰落之后也就不再使用了。 奴隶贸易时期,金银等贵金属和铸币(如银元)在西非始终还没有发展成为主要货币。它们只在比较狭小的局部范围内,仅仅作为跟玛瑙贝及钢铁等条块状贱金属等居于主导地位的本位货币交错并存的一种货币在流通。这是跟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而玛瑙贝和曼纳罗等在西非作为通货有很强的生命力。直到20世纪初,在今加纳和尼日利亚南部及尼日尔河上游西部,玛瑙贝才为铸币所取代。在法属殖民地,1905年才正式废除玛瑙贝作为通货,而由金法郎取代。但此后,玛瑙贝仍在西非一些市场上流通。特别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由于西非经济作物出口值下降,导致硬币短缺,玛瑙贝在尼日利亚等一些西非市场上重新出现。这是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货币形式出现的返祖现象。直到60年代,玛瑙贝在加纳西北部仍在流通,虽然范围及数量都不大。(29)曼纳罗在尼日利亚社会经济和宗教生活中是如此重要,以至英国政府在1948年从流通领域中进行回收并未完全成功,不得不容许每人保留200枚作祭祀等礼仪之用。(30) 由此可见,在奴隶贸易时期,特别是到18世纪,西非的货币有几点明显的发展变化: 1、西非的货币是在国际交往中发展起来的。 最初在尼日尔河曲流通的玛瑙贝是经由撒哈拉商路运来的,数量有限。奴隶贸易开始之后,作为货币使用的玛瑙贝及铜、铁等金属大量由海上运来。其数量比以前大得不可比拟。这是跟西非对外经济联系的扩大和经济重心由内地转移到沿海密切相关的。 2、西非从实物交换和原始货币的阶段发展到了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的阶段。尽管玛瑙贝及铜铁等条块状贱金属还处于货币发展的低级阶段,但它们已不再是单纯作为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而且也充当支付手段、储藏货币,从而全面行使了货币的职能。到后期,贵金属和铸币也开始投入流通领域。因此可以认为,到18世纪,西非一些地区逐步形成了完备的货币体系。 3、货币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特别是玛瑙贝和铁条的流通范围非常广泛, 大大越出了当初原始货币狭小的地方市场的范围。这是海外贸易刺激内地贸易发展、地方市场扩大的反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