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结构史随着苏联社会学和人口学研究的增长以及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七十年代苏联已经从事社会结构转化的研究。奈尔里霍弗斯基于1971年出版了《1938-1965年的工人阶级》;西缪什1976年出版了《苏联农民的社会现象》。 苏联史学界对农民、工人、专制制度的历史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丰富成就,对国内外的深远意义是不难想见的。在社会结构的研究方面苏联已经同美国计量历史学界建立了交往。 渊博深厚的苏联历史学和精致新颖的波兰历史学,可以说是当今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学领域里最值得祝贺的贡献。 四十年解决一个问题的实例最能表现波兰史学界特色的实例莫过于他们在四十年间出版了七部探索封建制崩溃原因的研究历程的历史专著。第一部著作是1938年鲁特科夫斯基(J.Rutkovski)的《现代早期波兰收入重分配的研究》。 这部著作试图以客观因素为主,构成封建经济的总模式。波兰史学家检查了世界历史学家在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的研究成果,指出了他们的缺陷,提高了自己的理论认识。第二部著作是1962年库拉(M.kula)的《封建制经济的理论》。波兰史学家认为这部著作没有把封建社会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结合在一起,还不能作为定论。第三部著作是1965年托波尔斯基(J.Topolski)的《十四-十七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诞生》。这部著作分析了各阶级的收入差额,把封建社会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结合在一起。但它只能说明欧洲资本主义的诞生,还没有直接说明波兰封建制的崩溃。第四部著作是1967年内尔(E.J.Nell)的《封建主义衰弱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历史与理论》杂志1967年第六期)。波兰史学家认为这篇文章虽然构制了封建制的社会结构,但还没有提到社会因素,所以还不是令人满意的定论。波兰史学家在这期间又检查了世界历史学家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研究成果,指出了他们的缺点,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认识。第五部著作是1976年博伊斯(G.Bois)的《封建制的危机》。这部著作指出了贵族收入下降,封建地租无利可图,封建制崩溃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土地所有制与小农经济的矛盾。波兰史学家认为这部著作使波兰封建制研究在理论上前进了一大步。第六、七部代表作是托波尔斯基在1977年出版的《十六-十八世纪波兰和欧洲经济》、1978年出版的《历史的理解》。1978年还出版了《十四-十七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诞生》的意大利文译本。这三部著作的出版意味着托波尔斯基的观点的确立和国外史学家的承认。这件实例说明波兰史学家从1938年到1978年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检查了全世界的研究成果,创建了自己的封建制崩溃原因的论点。 波兰史学家之所以有这样的优良学风,主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在各个学科都居于主导地位,而且历史学的各个学科都能够分工合作,推陈出新。 史学方法论从1944年起波兰史学界就认为,历史研究的任务是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动力相互依存的关系,目的在于认识完整的历史现实。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既重视专业研究,也重视各种专业研究的综合。他们在研究实践中采用新的方法论,使用现代化的操作方法,尊重本国有价值的史学传统,并且与国外史学研究建立密切关系。 波兰史学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是有它的历史渊源的。1944年波兰解放,史学重建与史学改革同时并进。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克服了史学界的简单化倾向。“史学简单化”是指把历史唯物主义简化为社会经济基础直接产生上层建筑的概念。当时,这种倾向盛行于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经过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及早批判,这种倾向逐渐得到克服。可以说,昌盛的波兰历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史学界从早就有了正确的史学方法论。 波兰许多大学里有史学方法论的课程。波兹南大学是国际上最著名的研究史学方法论的大学。波兰有两个史学方法论的期刊。史学方法论学者与当代历史编纂学、哲学、逻辑以及其他历史专业的密切合作不断提高了历史学规律论和认识论的水平。他们的研究成果荟萃于克密塔(J.Kmita)主编的《社会科学中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义》(波兹南1973年版)和《史学研究工作的理论原则》(华沙1977年版)。 托波尔斯基的史学思想值得重视的是托波尔斯基在史学方法论方面的贡献。早在1960年他同哲学家兼社会学家马莱夫斯基(A.Malewski)合著了《历史学方法论研究》(华沙1960年版)。这本小书既是哲学领域内科学方法的力作,也是历史学的方法论力作。1968年托波尔斯基发表了他的基本著作《历史学方法论》(华沙1968年第一版,1972年第二版,以后又译成意大利文和英文)。1972年他为了反对当前的反历史思潮,向广大群众提供了他的思想方法,发表了《没有历史的世界》(华沙1972年第一版,1976年第二版),提出了既有历史意识又有历史知识,社会才能进步的观点。他还在《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学》(华沙1977年版)和《理解历史》(华沙1978年版)里,分析了如何解释历史的问题。 托波尔斯基的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历史过程论(客观方法论);历史认识论;主动历史过程论(反对宿命论和唯意志论)。他不赞同结构主义、心理分析史学、经济史学的某些倾向。他反对把历史过程机械地解释为历史现实某个领域的自动机能。他反对那些把历史认识简单化的概念。他重视历史认识的主动性。 波兰史学界经常及时地介绍国外历史学家的著作。如布洛赫(M.Blech)、布罗代尔(F.Braudel)、福考尔特(M.Foucault)、弗罗姆(E.Fromm)、巴格比(Fhilip Bagby)、科恩(S.Kon)等人的著作都有波兰文译本。因此波兰读者很熟悉国外史学方法论的重要著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