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当今国外史学思潮(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陈洪进 参加讨论

布罗代尔的史学思想布罗代尔是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年鉴派和新史学的史学权威。可以说他是第二代年鉴派的代表和新史学的先驱。他的史学观点与第一代年鉴派(布洛赫和费弗尔)不完全相同。第一代年鉴派倾向于把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纳入历史学,而布罗代尔则倾向把历史学渗透到其他人文学科,另外创造一门新型学科。他主张不创立学派,不遵守教条,不拘泥成说,要求不断创新和永远探索。他本人的史学观点也时有改变。他的代表作《地中海及菲力浦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世界》(1946年初版,1966年增订,1972-1973年英文版)、 三卷本的《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第一卷(1967-1979年)和未完成的四卷本《法国史》就表现这种史学特点。他发展了早期年鉴派的历史学。早期的布洛赫和费弗尔的功绩主要是摆脱实证主义的束缚,从朗格卢瓦和塞诺博斯的《史学概论》(1898年)的框架中解脱出来。布罗代尔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写出了关于十六世纪地中海地区的那部著作,特别着重地理因素、生态因素,以及对人类行为起严格限制作用的人口因素。它把伊斯兰教与基督教战争(1571年勒颁多战役)作为全球性的历史整体来观察,完全摆脱了民族观点,并且打破了地中海地区的局限性。对他来讲,地中海周围有发展水平高低不同的多种社会,在那里帝王行为的作用远远不及瘟疫流行、森林砍伐、水土流失、人口消长、金银流动、物价波动之类历史现象的作用。这是一种既不同于意志论和进化论的历史观,也不同于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布罗代尔的整体观、多节奏论是他的主要观点。
    整体观他不赞成以政治史、人物传记为主,主张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密切结合。这个观点从最早到最近始终保持毫未衰竭,并且表现于所有历史著作。他和拉布罗斯合编的四卷本《法国经济社会史》(1970-1982年)就是如此。新史学派的迪比和瓦隆所编的四卷本《法国农村史》(1975-1976年)也是如此。这部著作包括《十四世纪农村的起源》(第一卷,四人所编)、《1340-1780年古典时代的农民》(第二卷,三人所编),《1789-1914年农民文化的高峰和危机》(第三卷,三人所编)、《1914年到当前,法国农民的终结》(第四卷,三人所编)。
    多节奏论布罗代尔不赞成实证主义的线型时间概念。在他看来,按时间延续长度来讲:历史时间有三种:(一)政治事件起作用的时间是最短的:(二)文化、社会、经济起作用的时间比较长一些;(三)地质、地理、气候起作用的时间最长久。因此,对人类历史最起作用的是地理环境。他认为在历史过程中,人类是客体,处于被动地位。政治、经济、社会诸因素则退居次要地位。这就是说,历史时间不止一种节奏,而是多节奏的,有快速、缓慢、似静止三种节奏。也就是说,历史变化有三种速度:人类速度是快速节奏;社会速度是缓慢节奏,地理速度是似静止节奏。他认为一般常识只能认识事件时间。经济学才认识中期间,那就有十年、十五年、二十年或五十年。地理学才认识长期间。他认为一切事物通过时间和空间在渐变的运动中变成历史。他说,地理学使我们发现最缓慢的运动,使我们构成历史概念;时间塑造人类历史,决定人类命运。传统历史学只注意政治、军事、外交,那都是些很片面的快节奏、短期间、人的速度。整体历史应当包括这三种速度。
    中心观他认为某一时代、某一地区都有一个经济中心,都有经济边缘地带。一个中心代表一个时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心随着时代的推移而转移。中心的转移标志一个历史时代进入另一个历史时代。地中海时代是以威尼斯为中心,大西洋时代则以伦敦为中心。
    布罗代尔的史学观点也是有些变化的。早期着重地理学,后来着重社会学,晚期则强调历史的整体性。
    年鉴派、新史学的一些史学观点年鉴派、新史学有不少各自独立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往往从一种史学创见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人物学、计量历史学、精神状态学逐渐成为独立学科,三层法是一种独特的历史研究方法;历史文学是一种特殊的历史表达。
    人物学③人物学是以人物为对象研究社会结构、 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和政治行动的历史根源。这既是一门学科,也成为一种流派。他们的史料是成千上万的历史人物。
    计量历史学年鉴派、新史学着重研究人民大众的历史。把人民大众作为研究对象,单靠书面记录是不能满足要求的,非有大量史料不可。研究中世纪“精神状态史”的历史学家发现财政档案、什一税帐册、教区记录都是有用的史料。长期被忽视的骑士文献、宫廷文献、艺术品、章纹、农具等也都可以作为世界观的历史证物。因为他们要处理上百万件的证件,已经不是个人使用纸张、墨水和终身的时间所能胜任的,所以他们很早就用上了电子计算机。
    精神状态学④精神状态学本是法国的古老传统,十六、十七世纪就有关于群众信仰、礼仪、巫术、魔术之类的著作。十八世纪有人研究异教习俗和基层社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十九世纪有人研究工人阶级的思想和文化。年鉴派、新史学是推陈出新。比如拉杜里的畅销书《1294-1324年期间的蒙泰洛》(1975年),描写的是十四世纪早期比利牛斯山区村里生死、劳动、宗教、两性关系的风俗习惯。书里没有历史事实,只讲人们头脑里的思想意识。还有他的《罗马人的狂欢节》(1979年),描写的是1580年法国南部一个小城市镇上的械斗,说明仇恨引起分裂。新史学家迪比认为:人们的思想感情指挥人们的行为,可是,思想感情并不直接取决于他们的经济状况,而是取决于对经济状况的看法。人们的看法始终是被精神状态所规定的。年鉴派、新史学的精神状态史学家趋向于不顾时间地点,把精神、幻想、礼仪之类的概念构成人类社会模式和行为模式。
    三层法三层法是五、六十年代形成的历史研究方法。第一层是指经济和人口的历史事实;第二层是社会结构;第三层是智能、宗教、文化、政治。这三个层次界限分明,可以各不相联。年鉴派,新史学历史学家倾向分层研究。布罗代尔、古贝尔、拉杜里的著作都是用三层法写成的。拉杜里认为:欧洲在十四到十八世纪的五百年期间,社会是封闭在固定的“生态与人口”关系上。可是年鉴派、新史学的三层次讨论无法解释第一层次上的固定状态与第三层次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民族国家形成之类的历史变动的联系。因此,三层法遭到了史学界的非难。
    历史文学这是新史学历史学家根据新发现的史料用文学笔调精心描绘的历史记述。一般读者因为这类历史著作文笔优美,情节动人,可以消遣解闷,所以非常爱读。出版商因为这类畅销书可以带来厚利,所以非常愿意出版。金融家乐于出钱支持历史讨论会和历史研究中心,以便快速出版这类历史读物。因此,文学性质的历史著作非常盛行。市场刺激历史文学的快速出版。居民的兴趣也影响历史读物和电视历史节目的内容。迎合居民爱好的新史学历史学家很快就成为知名人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