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马克思《给维·伊·查苏里奇的信》(初稿)《马克思全集》,第十九卷,第432-435页。 ②同上书,同上页。 ③马克思《科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摘要》人民出版社出版,第2-3页。 ④《马恩选集》,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九卷、第138页。 ⑤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371页、注24。 ⑥《马恩选集》第四卷,第137页 ⑦《马恩全集》人民出版社,第十九卷,第4511页。 ⑧马克思《科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第26页。 ⑨《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66页。 ⑩《马恩选集》第四卷,第109页。 (11)同上书,第四卷,第107页。 (12)同上书,第111页。 (13)同上书,第113页。 (14)凯撒《高卢战纪》中译本,商务出版,1979年版,第79页。 (15)《马恩选集》,第四卷,第139页。 (16)塔西陀《日耳曼尼亚志》中译本,第68页。 (17)《马恩选集》第四卷,第138页。 (18)同上书,第148页。 (19)《马恩全集》第二十三卷,第94页,注③。 (20)详见《南亚土地关系和民族》朱昌利,吕昭义等著,143-148页。 (21)Minutes of Evidence taken Before the Select Committee on the affairs of the East India Company vol III(Revenuee)1832,p. 331-2(Appendix 84)。 (22)以上关于十八世纪潘家雅特材料均见:G.S.Ghurye:《Caste Class and Oceupation》p.24. (23)《马恩选集》第四卷,第69页。 (24)泰尔米纳德村社种姓材料参见《南印度农村社会三百年》黄思骏等译,第62-70页。 (25)各种常在村社中的各种服务事项参阅G.S.Ghurye:《Caste. Class and Occupation》p.25-2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