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年来我国史学界关于印度史若干重大问题的争论(5)
四、关于印度大资产阶级的性质问题 印度大资产阶级通常是指以甘地和尼赫鲁为其政治代表、塔塔和比尔拉财团为其经济代表的印度资产阶级。这个阶级是在英国统治印度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独立前,它领导了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在独立后,它又是当权的阶级,其力量又有很大的发展。 1980年10月,中国南亚学会在成都召开了印度经济问题讨论会。与会同志对印度大资产阶级的性质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三种不同意见。到目前为止,这三种意见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现将这三种意见介绍如下: 第一种意见,以孙培钧、华碧云为代表。他们认为印度大资产阶级基本上是独立的资产阶级。印度大资产阶级是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就其出身讲,多数出身于商业买办,但自从他们投资工业以后,其性质发生了变化,同英帝国主义有矛盾,所以才有1905-1908年蒂拉克领导的第一次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潮和甘地领导的多次不合作运动。印度独立以后,这个阶级的实力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实力的增长,依附性减弱,独立性增强;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与外援、外资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而不是从属的关系;政府规定内外政策是从印度的利益出发,并不是受哪一个国家的支配。因此,无论从经济上讲,还是从政治上讲,印度是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印度大资产阶级所以能够保持独立地位,有四个因素:(一)本身实力的发展已足以抗衡外资;(二)外国资本在印度财团的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三)印度财团重视科学研究,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发展,避免了长期依赖;(四)政府采取各种政治经济措施,使印度大资产阶级有可能不向买办资产阶级发展(44)。 《南亚研究》1982年第1期发表了孙培钧的《论印度垄断资本》、华碧云的《比尔拉财团》、张敏秋的《塔塔财团》三篇论文。这三篇文章,特别是孙培钧的文章,进一步阐明了“印度大资产阶级基本上是独立的资产阶级”这个观点。他说:“独立以来,印度垄断资本同外国垄断资本之间始终存在又依赖又矛盾、又勾结又斗争的复杂关系。一个时期依赖和勾结的一面比较突出,另一个时期,矛盾和斗争的一面比较尖锐。几十年来,印度垄断资本在依赖和勾结外国垄断组织的同时,基本上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并没有沦为完全受外国资本控制和摆布的小伙伴。这在各个时期的经济和政治上都得到了反映。”(45) 第二种意见,以黄子都为代表。他认为印度大资产阶级是民族大资产阶级。他向讨论会提供的题为《关于印度资产阶级性质研究中的若干问题》(46)的文章,论证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和印度民族大资产阶级的特点。其要点是:(一)民族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是它固有的两面性,只有从有没有两面性来衡量这个阶级是否属于民族资产阶级。(二)民族资产阶级同中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不能划等号。不能用中国的经验套印度,似乎一提大资产阶级就只能是买办资产阶级,而不能是民族大资产阶级,这不符合印度的国情。“印度有自己的民族大资产阶级,这个民族大资产阶级从一开始就在印度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这就是印度的情况。”(47)(三)印度大资产阶级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对外扩张性,同国大党的密切联系等显著特点。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还有另一面,就是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矛盾的一面,因此还有革命性的一面,看不到这一点是不对的。(四)长期以来,国际上对待印度资产阶级的问题存在着“分化论”和“非分化论”的争论。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分化论”者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把其中的一部分说成是妥协的、反动的,而把另一部分说成是斗争的、革命的,并把两者固定起来。他们不承认斗争和妥协,革命和反动是民族资产阶级基本政策的两个方面,从而否认了民族资产阶级是个带两面性的阶级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非分化论”者强调整个阶级都是“民族”的,实际上不承认民族资产阶级有大中小、左中右之分,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同样是错误的、有害的。(五)甘地、尼赫鲁是印度民族大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代表,对他们要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不能因甘地对帝国主义有妥协甚至叛卖的一面,就否认他及其所代表的阶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甚至把甘地说成是帝国主义的“帮凶”和“走狗”;同样,不能因尼赫鲁及其所代表的阶级有对外扩张的反动的一面,而否定尼赫鲁及其政权的一切,把他说成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国际反动派的总代表”、“同中国的蒋介石一模一样”,这些都不符合印度的实际。 第三种意见,以陈峰君为代表。他认为印度大资产阶级是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它对外国资本有严重的依附性,独立前依附于英国一国资本;独立后则依附于英、美、苏等几个国家的资本。它在不同时期与帝国主义有一定的矛盾,因而显示出与帝国主义的差别性或独立性,但与帝国主义的从属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它对封建地主经济,虽然通过土改措施,作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和改革,但是并没有触动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在政治上,独立前虽在某种程度上参加并领导了反英运动,但一贯妥协、投降,最后是在保留英国殖民者经济利益的前提下,以“和平”方式接管英国的殖民政权;独立后,它虽在不同时期实行了某些有利于民族经济发展的外交政策,但是它的基本政策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或那个帝国主义的利益。在国家政权的形式上,它虽然采取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但30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议会民主制是同残酷镇压工农运动结合在一起的,同时又是同尼赫鲁家族统治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因此这种议会民主制是建立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基础上的,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民主制有重大的差别。总之,“印度大资产阶级及其国家政权更接近于东方的中国。印度大资产阶级仍是属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它所存在的两面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则有着本质的差别。”(48)以上三种意见,前两种意见占大多数。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