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新编剑桥近代史》第1卷(The New Cambridge Modern History,Vol.I, 1961),第ⅩⅩⅩⅣ页。中文译文见拙译《〈新编剑桥近代史〉总导言》,载《世界历史译丛》1980年第1期,第45页。 ②参见乔尔格G·伊格尔斯和哈罗德T·帕克编《国际史学概览》(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storical Studies Contemporary Research and Theory ed. by Georg G.Iggers and Harold T.Parker),1979年版,第4页。以下简称《概览》。 ③《概览》第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 ⑥《概览》第4页。 ⑦转引自康恩等著:《穷途末路的资产阶级历史哲学》,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171页。 ⑧《概览》第3—4页。 ⑨同①。 ⑩《列宁选集》第2卷第348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3页。 (12)《概览》第4页。 (13)塞利格曼:《历史的经济解释》(The Economic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by Edwin R.A.Seligman),纽约1934年版,第106页。 (14)同(13),第160—166页。 (15)同(13),第85页。 (16)《概览》第12页。 (17)转引自齐思和为鲁宾逊著《新史学》一书所写的中译本序言,见商务印书馆1964年出版的该书中译本第ⅤⅡ—ⅤⅢ页。 (18)(19)(20)(21)转引自康恩等著《穷途末路的资产阶级历史哲学》,第203、60、73、72页。 (22)《概览》第6页。 (23)见《世界历史译丛》1980年第1期,第54页。 (24)转引自康恩等著《穷途末路的资产阶级历史哲学》,第47页。 (25)见伊格尔斯著《欧洲史学的新方向》(New directons in European Historiography,by Georg G,Iggers,With a Contribution by Norman Baker),第33页。以下简称《新方向》。 (26)《概览》第8页。 (27)罗荣渠:《当前美国历史学的状况和动向》,载《世界历史》,1982第5期,第71页。 (28)参见《概览》,第1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