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文化接触与美国印第安人社会文化的变迁(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 李剑鸣 参加讨论

白人社会致力于改造土著文化,固然依赖其文化势能上的优势,但同时也与其文化心态密切相关。白人文化与宗教观念相一致,把一切不合其标准的文化视作异端。17世纪以来的白人,偏执于文明与野蛮的幼稚分野,相信文明高于野蛮,而且必战胜野蛮;文明被看成必然的进步过程的极点,任何以文明的名义而采取的行动,都被视为正义之举。印第安人一直被白人称作野蛮人,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成了愚昧落后的象征。美国人认为,印第安人是不能阻挡文明的进步的,他们如不能适应文明,就只有“彻底毁灭”(21)。1873年《西部世界》杂志刊登一幅画,画面上一位熠熠生辉的进步女神,头顶美国之星,怀揣文明之书,引导白人源源西去,而印第安人则与野兽一起仓惶退却、逃遁。画题曰“美国的进步”。这幅画形象地表达了白人社会对文明、野蛮和进步的理解。不过,白人毕竟不能把“野蛮人”当作野兽,当不得不在“文明开化”与种族灭绝之间进行选择时,他们感到“人道会欢迎前者,而惊恐地摆脱后者”(22)。
    从最实际的方面看,白人社会的发展需要土地,如能使印第安人采用白人的生活方式,则可让出大片土地供白人占用。而且,由于文化的对立,导致持续不断的种族冲突和战争,若在两个种族之间促成文化的同一性,或许能结束这种纷扰的局面。
    归纳起来说,白人社会对土著文化加以征服和改造,既有理想层面的意图,更有实际的功利,但归根结底乃是从其利己的考虑出发,而为白人的利益服务的。有论者称这种同化计划为“文化上的种族灭绝”(23),似不为过。
    三、印第安人对白人文化的态度与反应
    白人来到美洲后,印第安人感到巨大的社会与文化压力。由于技术与器物处于劣势,他们无法抵挡白人社会的扩张和剥夺。面对白人文化的咄咄逼人的入侵,他们的文化传统处于破碎中断的威胁之中。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欧洲疾病的侵袭、边疆居民的虐杀以及经济生活的恶化,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这突如其来的巨变中,印第安人所作出的反应却不尽相同。就整体而言,他们对白人文化的技术与器物较易吸收,对制度、习俗和观念便加以拒斥;大多数部落中均发生了“开化派”与“守旧派”的分裂,即使是“开化派”,也不主张把印第安人完全变成白人;原来文化相对发达,且在文化上保持开放心态的部落,往往试图通过采用白人方式来维持部落生存,而其他部落则对白人文化持深闭固拒的态度。不过,印第安人内部在文化心态和应变能力上的差别,对其在文化接触的总体命运并无多大影响。因为白人社会从根本上来说是力求消灭土著文化,用白人模式重塑印第安人,不允许其保留属于印第安人的文化成分。
    印第安人在了解白人技术与器物的用途以后,一般都主动加以吸收采纳。在接触之初,他们对白人及其工具物品均充满好奇和疑惧(24);但他们很快就发现,铁器优于石器,火枪胜过弓箭,烈酒富于刺激,于是,这些便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然而,这些东西都不是印第安人自己所能生产的,时间一久,便对白人的技术与器物产生依赖性,有的部落因使用火枪竟忘了弓箭,在得不到弹药时则受冻馁之苦。因之,他们只得用土地、主权和屈服来换取所需的工具器物,其独立与生存自然受到了很大损害。
    不过,印第安人在吸收白人技术与器物时也表现出很强的选择性,只有那些能够纳入其传统生活方式的东西,才为他们所用,如马、枪、刀之类,因可用于狩猎和作战而受他们欢迎。至于那些与其生活方式不合的技术与器物,如耕犁、住房等,则长期难以为他们所适应。
    印第安人虽然在技术上远远落后于白人,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比白人低劣,反而相信传统的生活方式无比优越,在白人到来以前他们生活得十分幸福(25);在他们眼里,白人及其风习制度都是弊病丛生的(26);因此他们对白人文化在整体上是持拒斥态度的,决不愿学习白人的生活方式,采纳白人的习俗和制度。有一位部落首领反问要求他们学习白人生活方式的美国官员:“为什么白人不去打猎而象我们一样生活呢?”在印第安人看来,他们是一支不同于白人的人民,所处环境也不同,故不能像白人那样生活(27)。印第安人表示,“我们愿意象红种人一样生活,希望我们(与白人)之间的栅栏永远存在下去”(28)。但实际上白人社会却决不允许“栅栏”的存在。他们既要求改造和同化印第安人,也就不能坐视印第安人长久拒绝“白人方式”。
    就各个部落内部的反应而言,几乎没有任何一个部落对白人文化及“文明开化”具有共同一致的态度,每个部落内部都发生分裂,严重时引起内战。主动吸收白人文化,学习白人生活方式,对“文明开化”作出积极反应的,多为混有白人血统的混血人,白人称他们为开化派或进步派;纯血统的印第安人则大多拒绝采用白人方式,走极端的人甚至主张抛弃与白人有关的一切,完全恢复过去的生活,白人对这种人痛恨以极,诋之为“异教党”、“保守派”或“野印第安人”。在整体上主动吸收白人文化的切罗基部落,一直存在守旧派的反对;在整体上抵制白人文化的苏族部落,则有一批人过着白人式的生活。可见印第安人在白人文化的侵逼下,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在南夏延族中有一支守旧的队伍,人称“狗斗士”,经常以毁坏庄稼和杀死牲畜的办法,来威胁那些从事农业的人(29)。苏族内部固守传统的人势力很大,他们称那些学习白人方式的人为“农夫”或“剪发者”,双方围绕“文明开化”问题产生的激烈矛盾,导致1862年苏族大起义,许多“开化”的人被自己的同胞杀死(3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