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英国和法国工业革命比较(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理论研究》 王章辉 参加讨论

法国是一个天主教国家,对异教徒实行迫害政策。16世纪,新教和旧教的尖锐冲突演变成长达30余年的宗教战争(1562-1598年),造成比英法“百年战争”还要大的破坏。1598年颁布的宽容胡格诺教派的南特敕令没有得到认真执行。1685年废除南特敕令以后,更大肆迫害胡格诺教徒,致使在几年以内就有25万人以上的胡格诺教徒逃往英国、荷兰、普鲁士和美洲,其中有许多手工业者和技术工人带走了资金和技术,对法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16至18世纪,英国出现了培根(1561-1626年)、牛顿(1642-1727年)、波义尔(1627-1691年)、胡克(1635-1703年)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他们重视观察和实验,把利用新发明和新发现来改善人类生活作为科学的崇高目标。英国还于1660年成立了“皇家学会”,1754年成立了“工艺制造业和商业促进会”(后更名为“皇家工艺协会”),18世纪下半叶成立了“伯明翰新月会”和“曼彻斯特文哲会”等学术团体,这些团体在促进学术交流和技术进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皇家工艺学会为解决生产中的瓶颈问题,曾多次奖励技术发明者,最新的科学知识较早地渗透到中等阶层和生产领域,使英国在技术革新、机器的发明和运用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18世纪下半叶,焦炭炼铁法、纺纱机、织布机、蒸汽机、转炉炼钢技术、铁路和火车、各种工作母机相继勇现,成了英国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全面变革的强大推动力。
    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策源地,出现了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还有笛卡尔(1596-1650年)、帕斯卡尔(1623 -1662年)、拉瓦锡(1743-1794年)、拉格朗日(1736-1813年)、拉普拉斯(1749-1827年)、蒙日(1746-1818年)、安培(1775-1836年)等一大批闻名世界的科学家。法国的科学和教育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法国过于偏重理论,不善于把科学成果运用于生产,没有出现英国那样的发明热。虽然英国的技术发明很快就传到法国,但后者却未及时作出反应,推广较慢。
    资本主义的商业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吉尔博写道:“英国社会中,资本主义的、商业的进取精神比较强,根据同时代人的记述,英国人比较粗犷、冷酷、专注于追求财富,这些精神是贪图安逸的旧制度的法国所缺少的。”④
    英国社会比较开放,各阶层间的流动较大,贵族阶层的次子们因无权继承爵位,许多人进入工商业领域,在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方面展示自己的才能。很多贵族地主并不歧视工业和商业,他们知道合理地使用手中的资金和自己地产下的资源。他们改良农业,开发矿藏,修筑公路和运河,涉足工商业,在促进近代工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作用。法国贵族地主也有参与工商业活动的,但远没有英国那样普遍。
    英国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充满着竞争精神。它是一个岛国,较早地发展了海洋文明。许多人为了追逐利润,敢于冒险。他们到海外探险,开辟新航路,开拓殖民地,发展海外贸易,从事海盗抢劫和殖民掠夺,从而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向海外的大规模发展,使英国同世界各个角落的国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在同其他国家的交往中,英国实业家开阔了眼界,吸取了外国的长处,弥补了本国经济发展的短处。
    法国社会也有富于进取精神的商人和实业家,但上流社会却过多地沉溺于追求安逸的生活之中,小农经济的习惯势力也妨碍着社会的变革。
    三、农业对两国的不同影响
    英、法农业革命在土地变革的方式、农业发展的模式及其对工业革命的影响方面大不相同。
    英国的土地占有制度经过延续近4个世纪的圈地运动、宗教改革、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土地立法等,把封建的土地占有制改造为资本主义的土地占有制。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前工业化时期的小农阶级大批破产,大土地占有制、大农场和大牧场在农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到1851年,不列颠300英亩以上的大农场占耕地面积1/3以上,而占地100英亩以下的小农场和小农持有地占有耕地却不到22%,其余为占地100英亩至299英亩的中等农场⑤。
    大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小农高,成本较低,有利于采用最新农业技术。英国农业技术变革开始得比较早,16和17世纪,英国先后引进首蓿、驴喜豆、黑麦草等牧草及芜菁、胡萝卜等块耕作物。在耕作制度方面,三圃制、四圃制逐渐取代休耕制,并施用肥料,改良人工排水技术,采用改良农具、农业机械和畜种等。随着农业技术革命的展开,农业的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提高了,农业产量增加了。19世纪上半叶,每英亩小麦产量提高了79%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年增长率从1790-1815年间的约0.2%上升到1816-1846年间的约0.3%,1847-1870年达到约0.5%⑦。农业的发展为工业提供了愈来愈多的原材料,为日益增多的城镇工商业人口提供了更多的商品粮和其他农副产品,农业的赢余在向工业提供资金方面亦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且大批小农的破产及其向非农业入口的转变,为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大农业吸引工业品的能力比小农经济强得多,农村成了推销工业品的广阔市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