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国外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争论(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史研究动态》 沈真 参加讨论

2.马克思、恩格思晚期对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态度
    对于这个问题,持以上第一、二、三种意见的学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没有抛弃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其论据大致如下: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还提到这一概念,评述了它的各个方面。F.托凯说,《资本论》第三卷是马克思一直写到他逝世时的著作,其中写道:“国家既作为土地所有者,同时又作为主权者而同直接生产者相对立……在这里,国家就是最高的地主。在这里,主权就是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所有权。”(22)E.C.瓦尔加也持这种看法。(23)捷尔-阿科皮扬还更进一步,认为《资本论》第一至四卷均分析过亚细亚生产方式,对于公社性质、所有制、剥削形式、灌溉工程、专制国家等等,都无不有所论述。(24)2)马克思最后的研究涉及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础--农业公社,他在对科瓦列夫斯夫一书的《摘要》中反对把这种方式归入封建制类型(25),而在《约·菲尔〈印度和锡兰的雅利安人农村〉一书摘要》中还以更严厉的态度批评了菲尔关于印度公社封建化的观点,说“菲尔这个蠢驴把村社的结构叫做封建的结构”。(26)摩尔根的影响,对俄国公社的研究,使马克思、恩格斯明确了农业公社的历史地位:它既是古代形态的最后阶段,也是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次生形态的过渡阶段;明确了农业公社的本质是它的二重性,正是这种二重性决定着它的可能不同的发展前景;还明确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农业公社是辽阔的专制国家的基础,“它总是把集权的专制制度矗立在公社的上面”。(27)3)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亚细亚生产方式提出这样的假设:少数人的、与社会职能(宗教的、部落的等)相联系的权利,逐渐变成了剥削的权力,例如他说,公社中由个别成员承担的社会职能“在对每个单个的公社的关系上……很快就变为更加独立的了”,这说明了“社会职能这种独立化怎样逐渐上升为对社会的统治;起先的社会公仆怎样在顺利的条件下逐步变为社会的主人;这种主人怎样分别成为东方的暴君或总督……最后,各个统治人物怎样集结成为一个统治阶级”。(28)此外,恩格斯在追溯农村公社阶段国家和阶级发生的最初原因也提及亚细亚生产方式:同一民族的各个公社集团“需要保护自己的共同利益”,“不管在波斯的印度兴起与衰落的专制制度有多少,它们中间每一个都十分清楚地知道自己首先是河谷灌溉的总的经营者”。(29)恩格斯由此说明,在东方,国家建立的过程有可能先于阶级形成的过程,专制制度同样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4)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没有使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不说明他放弃这个概念,因为a)该书只研究欧洲国家的产生,故没有必要论及(30);b)可能恩格斯认为它不属文明时代的三大剥削形式,而属于史前“文明阶段”(31);d)那时不论摩尔根或他本人,都还没有在希腊人那里发现真正的君主专制政权,只是后来迈锡尼文化中心的发掘,才证明希腊有过强大的君主专制政权。(32)5)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如他在《〈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摘要》中写道:“东方制度的‘关键’是土地私有制的缺乏”,“所有土地是国家首领所有”,“亚洲的那些与世隔绝的独立存在的农村是亚洲中央政府的制度public works[公共工程]的基础”。(33)列宁也很关注具有专制统治和发展缓慢等亚细亚类型特点的沙皇制度的趋向。在1905年革命失败后的第二天,列宁公开表示他担心俄国出现“亚细亚的复辟”。
    持第四种意见的学者恰好相反,认为马克想、恩格斯晚年抛弃了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其论据如下:(1)引证《资本论》第三卷的论述来说明他们晚期没有放弃这概念站不住脚,因为这一卷虽是在马克思逝世后出版的,但它同前两卷一样,写成于1865年前,所以该手稿的观点不能算作晚期的(34);(2)70年代以后, 当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了俄国革命运动的经验,以及Н·Г·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俄国作者的著作以后,对公社的评价发生了重大变化:50年代强调它的反动作用,这时却首次得出落后国家有可能利用公社越过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结论。而关于俄国利用公社的非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也包含在马克思致维·伊·查苏利奇、恩格斯至M·K·哥尔布诺瓦的信中,包含在他们为《共产党宣言》第二版写的前言里。马克思在致查苏里奇的复信草稿里还第一次提出了关于古代社会以前就是原始公社制度的命题,甚至还命名它为“古代形态”,这样,单独的“亚细亚形态”这个假设便被完全、彻底地放弃了。(35)还有学者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仅仅是“古代”、“原始公社”、“部落”等生产方式的同义语,自摩尔根发现美洲印第安人公社之后,用“亚细亚”来标志这种全球性制度的理由,便不再存在。(36)马克思在对科瓦列夫斯基一书《摘要》中确有许多地方批驳了印度封建制度概念,但这不等于说,那里是亚细亚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37)(3)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确曾提到公社是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但古代公社和“东方专制制度”结合,不应被理解为特殊社会形态,那时俄国可称得上是此种结合的一个例子,虽然恩格斯很清楚:那里占统治地位的是地主私有制,即封建制。在该书中,恩格斯还严厉批判了“暴力论”,认为它否认了经济因素在阶级和国家形成中的作用。这个批判显然否定了“独特论”关于国家直接压迫公社的说法。(38)(4)80年代初,马克思、恩格斯克服了亚细亚生产方式具有阶级性的观点,从那时起,他们已不再把东方社会,而是把摩尔根研究过的原始社会放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起点。(39)据此,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采取了如下的研究顺序:从物质生产和家庭的发展,经过所有制关系到国家的产生,国家是作为所有制领域发生变化的结果出现的,同样,在恩格斯的《起源》一书中也完全沿用了这一结构。由此可见,恩格斯在《起源》中未提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主要是由于他关于东方国家社会制度的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正由于此,恩格斯主张对《反杜林论》(1885年重版时)中涉及“人类原始史”的几处作修改,对《共产党宣言》(1885年出英文版时)中“至今所有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专门加了一个注予以修正。(4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