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发展与二十世纪世界史(4)
(四)经济国际化与维护国家(民族)利益 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它导致的结果是,资本运动必然打破国家的界限和民族地域的限制,走向世界,同化一切以生产使用价值为目的的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使它服从资本的统治。由于各国经济的再生产过程存在一些部门的产品大大超过国内需要,而另一些产品又要以对外贸易来补充,这就使各国经济的再生产过程部分地脱离了国内市场的基础,与他国的生产活动组成了相互依赖的有机结合体,本国的生产不足由他国的生产过剩来弥补,本国的生产过剩又以他国的生产不足为条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凡是有交往的地方也就有竞争,一个国家越是扩大它的对外经济联系,国内企业就越深地卷入同外国资本的竞争之中。资本的国际竞争导致了它的国际化,经济国际化是资本国际竞争的必然趋势。一个国家究竟能够把经济国际化推进到什么水平,取决于它对由此产生的国际竞争的承受能力。在这方面,经济弱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发展中国家处于明显的劣势。在世界整体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了统治地位,东方落后国家处于受发达国家奴役、剥削、压迫的地位。 世界整体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所构成,世界范围内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民族和国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经济的增长就是资本的积累,所谓的国家利益(或民族利益)无非是从社会总体上看的社会总资本的利益。任何国家和民族要保持它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利益。因此,国家和民族的存在,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需要,使国家权力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民族资本利益,这就使资本的国际竞争受到限制。经济国际化趋势与国家民族利益的矛盾,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的重要原因。 资本国际化与民族资本的相互关系是:民族资本利益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资本国际化的威胁和侵害,又要部分地通过资本的国际化运动来实现。经济国际化趋势与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矛盾,推动各国寻找解决这个矛盾的途径。 经济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消除了资本移动中国家因素构成的障碍,归根结底是资本国际化的产物。经济一体化是国际规模的现代化大生产与狭小的民族市场之间、资本主义生产日益集中与民族经济独立性之间矛盾尖锐化的表现。这些矛盾的经济实质在于:一方面是各国经济保持自己相对独立的经济环境,从而造成各国平均利润水平的差异;另一方面是等量资本要求获取等量利润的资本运动规律。这必然使资本对利润的追逐要求打破国家界限的限制。打破国家界限的限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后果,经济的原因导致政治的集中。过去,这一趋势把具有不同法律、政府、税则的地区发展为拥有统一政府、统一法制和统一关税的民族;今天,同一趋势则正在使业已形成的不同民族进一步在国家联盟的基础上联合起来。 国家权力让渡是一体化组织建成稳定的经济实体的前提条件,随着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要求进一步让渡权力。国家权力维护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从实质上说,是民族资本的利益。因此,权力的让渡必须在维护和发展民族资本利益的基础上进行。 不同类型国家间的一体化所遇到的障碍明显大于其他情况。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混合的国家联盟,基本原因是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一体化使各国处于相同的竞争条件下。对于弱国来说,这无异于剥夺了它们最有力的自卫手段--政策保护,使国家联盟带来的利益不能在强、弱国之间合理分配,发展中国家因此不愿与发达国家结盟。在国家联盟建立之后,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仍然是一体化巩固和发展的障碍。 (五)经济合作与政治分裂 伴随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产生了两种趋势:一方面,世界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民族各国家相互依存日益增强,要求加强经济合作与各种交往,出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另一方面,生产社会化、国际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固有矛盾,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开始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产生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间的斗争(与此同时,还有被压迫民族与压迫民族之间的斗争)所导致的政治分裂。前者受经济规律支配,后者由阶级斗争规律决定;前者要求突破国家界限,实现并扩大世界范围内的交往与合作。后者要求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各种奴役剥削和压迫,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因此,既要坚持经济合作,扩大国际交往,又要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