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波朗查斯长期进行论战的是英国政治学家拉尔夫·米里本德,他长期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任教,后为里兹大学教授,着有《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国家》(伦敦,1969年)、《英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等着作。米里本德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观点,就是《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共同事务的委员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首先是统治阶级的强制机器,它本身为所有权所确定,即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所确定。他基本上是根据统治阶级象使用工具那样来使用国家权力的观点来解释资本主义国家的作用。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占有并控制着生产资料的阶级,由于他们掌握了经济权力,所以能够使国家作为他们统治社会的工具。米里本德较详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合法化统治的过程,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和资产阶级政党的活动,分析了资产阶级国家政治活动的特征。波朗查斯和米里本德虽然均属从政治角度研究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但他们一个强调国家结构研究,一个强调国家政治功能研究,各执一端,相互之间争论激烈。 向波朗查斯和米里本德提出重大挑战的是德国各种流派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他们认为波朗查斯和米里本德把政治当作一个自主性的研究客体是不够的,他们把对国家的分析集中在国家的内部关系、分离的各部分的统一,尤其是注重对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关系的研究,他们坚持说这种分析是用唯物主义理解国家的核心。德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批评米里本德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国家》偏重于英国的经验,过于强调资产阶级民主问题在国家问题中的地位,没有涉及积累问题与国家形式发展之间的联系这样的问题,未能在系统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进行批判。德国学者同时批评波朗查斯未能很好地研究政治形式和解剖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他把每个范例分离,使之成为一个特别的主体,而忽视了这些部分之间的联系。(19) 乔基姆·赫希致力研究国家在垄断资本形成中的作用,他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结构出发来研究国家,他认为资本主义剥削不直接使用暴力,而依靠再生产的规律发挥作用。资产阶级掠夺剩余价值的形式要求把暴力关系排除于直接生产过程之外,从而形成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相“分立”的局面。(20)埃尔默·阿尔特瓦特与赫希同属于从资本的研究中发展国家概念的资本逻辑学派,他认为国家有资本再生产的功能。(21)他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有4种主要职能:即提供资本再生产的一般物质条件,主要是基础结构;确立和保证普遍的法律关系,促进资本主义社会中法人关系的实现;调整雇佣劳动与资本间的冲突,必要时通过法律、警察和军队,从政治上镇压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确保本国资本的生存、竞争和扩张。克劳迪亚·冯·布劳姆赫强调,当代资本的国际化运行尤其表现在跨国公司的活动和国家对于民族资本再生产的持续性干涉。这样,资本积累成为国际性的进程,世界市场调节着一国范围内的积累和发展生产力。不能仅仅从国内功能来理解民族国家机器。(22) 美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詹姆斯·奥康诺也是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奥康诺的代表作是《国家的财政危机》(1973年版)。他还着有《团体和国家》(1974年)、《积累危机》。他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必须承担积累职能和“合法”职能这矛盾的双重职能。国家要支持私人资本的大规模积累,就必然同劳动阶层利益发生冲突,为了缓和和掩盖这些冲突,国家就必须采取一定的“合法措施”,以便创造资本积累的各种客观条件。这样,积累和维护积累都成为国家的职能,它使国家干预不断增长,最终造成国家的财政危机。 对于上述几种国家研究流派的评价和看法牵涉到对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形态的全面把握,笔者认为,无论是从结构上来分析国家或是从功能上来分析国家都是国家研究中不可缺少的视角,国家的本质有多种表现形式或侧面,结构和功能都是国家本质的表现形式,完整的国家研究应当是吸收结构主义派别和工具主义派别的长处。而从国家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联系上来研究国家则是注意到了当代西方国家经济职能迅速增强的新发展趋势,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约翰·霍尔(主编):《历史上的国家》,牛津1986年版,“导言”。 ②克列逊和斯卡尔民克:《关于早期国家的各种学说和假说》,载彼得·斯卡尔尼克(主编):《早期国家》,海牙1978年版,第3—17页。译文载:《世界古代城邦问题译文集》,时事出版社1985年版,第289—320页。 ③克列逊:《早期国家:结构探讨》,载彼得·斯卡尔尼克(主编):《早期国家》,第533—593页。 ④达内尔·韦利:《意大利城市共和国》,朗曼出版公司1988年第三版,导言,第ⅩⅥ页。 ⑤彼得·伯克:《城市国家》, 载约翰·霍尔主编:《历史上的国家》,牛津1987年版,第140—142页。 ⑥奥斯特赖奇:《新斯多噶主义和早期近代国家》,牛津1982年版,第187、139—140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