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透过上述种种现象我们不难窥测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实质性问题,那就是日本人对外意识、对外文化心态上的消极一面:封闭、排外、狭隘、强烈的日本民族优越意识,正是这种心态抑制了日本人与他国人之间的交往,从而阻碍了日本人与他国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但是,没有真正的交流就不会有理解和信任,而缺乏理解和信任就会使已有的经济和政治等关系变得单薄和缺乏持久性。不可否认,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首先受制于经济和政治的利益,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经济的国际化或政治的国际化又并非只是单纯经济领域或政治领域的问题。在世界经济联系日益不可分割的今天,只有将一国经济利益放入整个世界经济大循环的轨道上去设计,才能在全球经济共同发展的努力中求得自国经济的振兴和发展,相互依赖、互利互惠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象日本这样自然资源缺乏的国家更是离不开世界众多的经济合作伙伴。政治上的国际化的实现也是如此,很多人在谈论日本的世界政治舞台地位时,都无不感到遗憾,日本已经是世界“首富之国”,然今天日本的政治在国际上的影响却是不能与之相称的,由于日本只担心自国的利益,在世界重大问题上谨小慎微,缺乏大国的恢弘气度和主持世界公道的原则性,致使日本不能获得世界更多国家的理解和信任,从而影响了日本的政治走向国际化的道路,这也与日本人的岛国心理不无关系。总之,日本若不克服对外意识中消极的一面,则只会使日本的国际化停留在表面上,而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 由以上例证和分析,笔者认为日本的国际化与日本人的文化心理关系密切,而且正是日本人文化心理上的弱点影响了日本国际化的进程。目前在我国学术界,有关日本国际化障碍问题的研究为数尚少,(12)笔者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日本人的文化心理作一些剖析。 三 这里,首先对本文中所说的“文化心理”这一概念作一界定。本文所说的日本人的“文化心理”,主要是指日本人的对外文化心理或对外意识,而非广泛意义上的文化心理范畴。根据本文论述的需要,我在这里将日本人对外文化心理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日本人对外来文化所持的态度,另一方面则是指日本人在对外人际关系方面所持的态度。 日本人在外来文化吸收方面历来是极其开放的,并且也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13)正是日本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赋予了日本文化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这种文化上的开放性对日本的国际化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本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不再满足于吸收外来文化,而明确提出要将日本文化推向世界,使之成为具有国际性的文化。如前所述,除了开放性的一面,日本社会还具有封闭、排外的另一面,因之,日本文化正是一个开放与封闭的二重结构,它是日本人文化心理上的矛盾性的直接反映。 关于日本人文化心理上的矛盾性,早在本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就在其名著《菊花与刀》一书中有所揭示。她说:“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而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而且这一切相互矛盾的气质都是在最高程度上表现出来的”。(14)关于日本人矛盾的文化心理,我国日本问题研究者也有所揭示,武安隆在其新著《日本外来文化吸收史论》一书中,指出了日本人对外文化心理上的崇外主义与鄙外主义的二重构造,并通过对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知识分子心态的考察,揭示出作为个人的日本文化人,在外来文化吸收上所表现出的摇摆不定的矛盾心理。陈洁华也在其论文中揭示了日本人的双重意识构造,即自卑心理与优越心理、冒险豪放心理与保守、拘泥、精打细算二重矛盾结构统一于一体。(15)日本人的这种矛盾的文化心理背后显然存在着“自我不确定感”和“自我不确定性”。 所谓“自我不确定感”,是指人们对自我的存在、自我的价值、自我的意义,没有恒定的认识,缺乏稳固性,从而导致了思想意识上的左右摇摆,性格上的不稳定性。纵观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日本文化一直是在外来文化与自我文化的拉锯战中前行的,时而外来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时而自身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如此循环往复,呈周期性运动。(16)诚然,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当面对强大的外来文化时,都会产生对自我文化的怀疑与批判心理,然而历史上没有哪个民族能象日本那样,几乎忘却“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对外来文化吸收的“狂潮”中,也没有哪个民族能象日本那样在全身心地投入外来文化之后,又极端地走入强烈的民族主义文化的氛围中。我们知道,每一种文化性格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历史与地理环境。历史上,日本文化的根基浅,并一直处于东西方文明的边缘位置上,强烈的“文化落差”造成了日本人文化心态上的不安感,而日本文化也一直是在不断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使自己成长强大起来的,日本人的文化心理也正是在这种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另一方面,日本民族性格上的“自我不确定感”也与日本的自然条件有关。日本列岛虽风和日丽、气候宜人,但地震、台风频繁,自然资源缺乏,这也必然会给日本人带来生存上的不安心理。总之,这些都导致了日本人“自我不确定感”文化心理的形成,亦使得日本人对外界抱有一种胆怯、恐怖的心理,他们担心“外人”进入自己的圈子,从而打破自身内部统一体的平衡,所以总是习惯于把自己与“外人”严格划分开来,这样便直接导致了排外行为的出现,显然,日本人文化心理上的这种特殊性影响了自己与他国人之间进行开放的、对等的交流。另一方面,这种“自我不确定感”的心理文化,也使得日本人对自民族文化有着一贯的保守性,通观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可以发现无论是在崇外主义高涨或是鄙外主义高涨的时期,日本人都对“已有”的传统文化有着执着的坚守性。如日本古老的传统体育比赛项目相扑和柔道,至今仍深受日本人的欢迎,还有,凝骤了日本民族精神文化的茶道和花道,也一直被日本人保留到现在。可以说,近代以来日本已接受了“西洋文明”的洗礼,但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人伦观念却还仍然固守着所谓“封建式的”家族人伦观念。这种无论在何种文化背景下,都不忘保守“家风”的观念,同时也赋予了日本文化古色古香的“魃力”。 综上所述,日本社会既开放又封闭的两重性,源于日本民族心理性格的两重性和不确定性,并且日本社会开放与封闭均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当日本人自卑心理过强之时,则正是日本人崇外主义、全面学习外国的最高潮,也是日本社会最开放之时,当日本人优越心理占据优势之时,则是日本人鄙外主义抬头,日本社会又重新走向封闭自我之时。而日本人心理、性格又是在日本特殊的自然、历史、文化条件下形成的。同时,这种特殊的文化心理也带来了日本人心灵上的封闭性和保守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