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学术界关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研究(3)
除以上学者们比较集中的看法外,也还有其他观点。如有人提出“航海文化历史发展说”,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是长期以来人类不畏艰险、征服海洋的结果,是欧洲近海航海文化向远洋航海文化发展的必然反映。(13)有人提出,重大事件都是由重要历史人物完成的,因而,历史人物的个人素质也是发现美洲的动因之一。(14)还有人认为,美洲的“发现”是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迫切需要一个适当的减压阀而使然,隐藏在哥伦布西行种种动机之后的是当时正在变动中政治、经济动因和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15) 对上述观点也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对宗教因素说,有人就认为,把哥伦布的言行联系起来看便可知,他并非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他所说的传道布教,只不过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为其尘世间的行为涂上一层上天的灵光”,“是为了得到教会的支持和获得西航所必需的资助。”(16)对“历史必然”说,有人认为,“虽然总的来说,美洲的‘发现’是各种主客观因素积淀的必然结果,但是这里也有偶然的因素。”“哥伦布在计算航海距离上存在着极大的错误,如果没有这些错误,哥伦布也许不会贸然西行,也未必有人会愿意资助一次要横越一万多海里的远航。”(17) 从过去的几种看法到新见解、新观点不断提出,反映了我国学术空气的活跃和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是哥伦布研究中的可喜现象,也是史学发展的标志。从学者们提出的种种见解来看,也都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的。但是,史学研究不可忽视的一个基本点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错综复杂的。任何一个重大历史变革的发生都并非一种因素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哥伦布“发现”美洲也是如此。在促成哥伦布西渡大西洋的诸因素中,“黄金欲”有之,“土地欲”有之,宗教因素有之,政治、经济因素亦有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有历史的必然,也有个人素质造成的偶然。因而,在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时,只强调某一方面,或某种因素的作用恐怕是不够的,而要着重于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和个人因素的综合考察,才会更接近历史的真实,揭示事件的本质。 二、关于哥伦布西航的目的地 关于哥伦布西航的目的地,中外学者们过去的说法一直是较为含糊的。大家普遍承认他要去的是“东方”或“亚洲”,但具体地点却众说纷纭。有的说他要去“日本”,有的说要去“日本和印度”,有的说要去“中国、日本和印度”,有的干脆说他要去“东方诸王国”,或者“寻找一条导向印度的海峡。”对此,郝名玮在一篇题为《哥伦布与中国》的文章中提出,哥伦布西行的最终目的地应当是中国。郝名玮认为,哥伦布根据马可·波罗的叙述,在西航的路上要找Cipango岛(即日本),其目的只是要将其作为远航中的一个中间站、歇脚地,然后继续向目的地前进。因此,日本应排除在哥伦布西航的目的地之外。至于印度,在古代和欧洲中世纪的地理学中有多个“印度”存在。从哥伦布首次西航的日记及其后来的三次航行中可以看到,哥伦布要去找的是“大汗国”,即大汗所统治的国家。而大汗统治的地界显然不在今天的印度,而在其上方,即《鄂多立克东游录》中所说的“上印度”。“因此,结论自然是:哥伦布要找的不是“大印度”、“中印度”和“小印度”,也不是“东印度”和“恒河的印度”,而是“上印度--即中国”。(18)哥伦布四次出使“大汗国”,但始终未能完成任务,这是他最终失去了西班牙国王信任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哥伦布西航的目的,我国学者认为,哥伦布最早产生西航的念头时,目的是去亚洲,但是,由于欧洲人当时已从种种迹象中觉察到神密的大洋中可能存在着一块陌生的陆地,所以,他并没有排除航行途中发现新岛屿与新陆地的可能性。因此,“哥伦布西航的目的具有双重性:“开辟由西往东的新航路是远航的主要目的,但同时并不排除在西航途中发现新大陆和新岛屿。”(19)对国外学者中关于哥伦布西航是寻找秘密资料中记载的“大西洋岛”以为其家族发现有价值的种植园之说,有的学者认为虽失之偏颇,但也并非是虚妄之词,“至少,哥伦布想顺便寻找当时传闻已久的大西洋岛一点还是可信的。”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