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亚欧大陆传统农耕世界不同国家在新兴工业世界冲击下的反应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吴于廑 参加讨论

从16世纪开始,随着海道大通,源出西欧的一大历史冲击,逐步扩及世界,包括亚欧大陆和附陆诸岛。这一意义深远的冲击历时甚久,可分为两大阶段。前段是近代西方工业世界的孕育期,相当于重商主义时期,约经两个世纪;后段起自工业世界的新生,至今已有两个多世纪,但仍未见其已。本文所论,为西方工业世界新兴时期亚欧诸国对所受冲击的反应,在时间上约当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叶。有些论述视需要上溯至工业世界尚在孕育中的重商主义时期。列入文中讨论的,是亚欧大陆传统农耕世界东西方部分国家,包括近代工业世界发祥地英国。本文试图从这些国家对新生工业世界冲击的反应,从所作反应的或成或败,说明历史上工业世界的兴起,必然随之以传统农本经济体制的消失。农耕世界之退出历史,是工业世界冲击下不可避免的后果。
    新兴工业世界对亚欧农耕世界诸国的冲击以及后者的反应,不限于经济,但经济毕竟是其主要方面。本文所论,即本此义,经济以外如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冲击和由此引发的反应,都暂不涉及。题目及行文中所用“冲击”一词,不都具有暴力的涵义。“反应”一词同此。
    
    亚欧大陆农耕世界的西北边沿,当15、16世纪前后这段时期,由于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生产剩余量的增长,乡村工业和城乡贸易的逐步扩大,以及多种生产技术的改进,已在孕育着即将来临的工业世界。具有孕育工业世界条件的不限于英国,但是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却最先发生在英国。人们从那时起开始称英国为“世界作坊”。这个世界作坊的出现,从其历史的意义来说,就是在广阔而又历史悠久的亚欧大陆农耕世界的一角,出现了一个具体而微的新的世界,即方在生长中的工业世界。当18世纪中叶这个新生工业世界涌现于历史地平线的时候,和经历了好几千年、一再承受来自游牧世界的冲击而又终于扩大和巩固起来的农耕世界相比,几乎只是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而英国又恰恰是悬在亚欧大陆西欧海岸线外的一个岛国。这个小岛似的新生工业世界,蕴蓄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对传统的以农为本的农耕世界,无可避免地要引发影响广泛的历史冲击。还没有完全越出农本经济旧轨的欧洲大陆,由小亚细亚直到日本列岛的亚洲,都回避不了这一冲击。此外,不属本文讨论范围的非洲、美洲,西方人知道得很晚的澳洲,也都在不同形势下受到了冲击。
    新生工业世界对传统农耕世界的冲击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以其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化经济,冲击墨守成规的农本经济。发展迅速是工业世界经济特征之一。因其发展迅速,其四向冲击的影响不仅快,而且强烈。工业世界发祥地的英国,自18世纪迄19世纪前期,其工业经济发展之迅速,举几项数字可见。其一,如以获得专利的技术发明作为新兴生产力的一项指标,则从现存纪录中可以看到:自1760年迄1790年共30年间,英国政府颁发的专利特许状共976起;自1800年迄1810年约10年间,共924起,①后一期间10年的数字接近前一期间30年的数字。自1840年迄1849年约10年间,所发技术发明专利状更多达4581起,②约分别为上述第一个数字的4.7倍,第二个数字的5倍。获得专利特许状的数字并不包括技术发明的全部数字,但从上述数字已可看出,工业革命后不到100年间,英国工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如何以历史上不曾有过的速度,奔踊前进。其二,与生产力的发展速度相应,几项大致属于同一时期有关工业生产的纪录,同样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1800年至1830年,英国的煤产量增长近3倍;1788年至1800年,生铁产量增长近10倍。与同时期的大陆欧洲相比,1830年英国一国产煤占全欧各国总产量80%,产铁占全欧总产量50%。③工业革命由之起步的棉纺织业,棉布输出1780年至1789年间为1760年至1769年间的3至4倍,1801年至1810年间为1780年至1789年间的10倍。拿破仑战争结束、大陆封锁制溃决以后,又翻3倍。④机器工业的引擎生产,直到1830年,英国产量就是全欧的产量。凡需要引擎的欧洲各国,都仰给于英国输出。有了生活用品工业中的机制棉织品和生产工具工业中的蒸汽机这两者的加速生产,新生工业世界也就有了向传统农耕世界冲击的经济尖兵。从18世纪后期迄19世纪前期,这种冲击尖兵都出自英国。
    工业革命前约两三个世纪,当工业世界还在孕育的时期,英国的传统农本经济已在经历着最终否定其自身的变化。圈地运动由此开端,大片耕地变为毛织业原料的牧场,封建农本经济的基本结构庄园制由此遭到破坏。圈地不限于发展饲羊业,其中包括为改良耕作、发展乳酪业以及果蔬种植而进行的土地围圈。圈地者也不限于乡绅地主,权门显宦,其中包括小业主、务农起家的富户,以及依仗资金而渗入农家纺织副业的呢布商。在这一背景下,圈地成为英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次不可遏止的运动。其后果是突破农本经济的藩篱,把庄园制下衣食自足的经济,变为适应远近市场对毛织原料和各式农产品日益扩大需求的经济。这也就是说,从以农为本转向以农为工商两业的附从。工业革命以后,与新生工业世界的发展速度相应,圈地以及随圈地而来的英国传统农业的变化,同样以前所罕有的速度推进。
    早期的圈地运动,因其吞噬传统小农经济的无情,曾经引起强烈的人道主义的抨击。呼吁谴责之声,至今留下历史的回响。但在实际上,早期的圈地面积是比较有限的,自1400年迄1650年间,约为500万英亩。⑤如果18世纪的著名农业考察家阿瑟·杨(Arthur Young)关于英国可耕地总面积的估算也大体适用于15至17世纪,则在两个半世纪期间,围圈的耕地只占可耕地总面积千分之五。⑥从18世纪初期到工业革命前夕,即1710年至1760年仅半个世纪之间,圈地面积达334974英亩。与前相较,速度明显增加。1760年至1843年80年间,围圈地面积更激增至7000000英亩,⑦占可耕地总面积约20%以上。经议会通过议案而进行圈地的记录,显示同样的加速趋势。1700年至1760年,议会通过圈地议案约240起,平均每年不过4起。1760年至1792年,新增圈地议案1350起,平均每年40起,到1845年,英国的圈地运动基本完成。议会先后通过圈地议案4000起,依法围圈土地至少600万英亩, 而民间按自愿协议进行的圈地尚不计在内。⑧19世纪过了以后,个别没有围圈的庄园制下的旧敞地,成了历史失落下来的罕见之奇,为传统农耕体制在英国的消逝,略留一点残迹而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